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健康寶貝 > 常見疾病 > 正文

秋季嬰兒應如何防疾病

來源:大洋網 2009-06-03 08:21:59

說兩句

  剛剛熬過了酷暑炎熱,盼來了秋高氣爽,蠻以為可以舒心地享受溫涼適宜的大好時光了。卻不料有些孩子仍打不起精神,缺乏活力、厭食依舊?此/她皮膚干糙、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結、鼻塞干咳的樣子,真像旱田里枯萎的小苗。這是為什么?原來這是小兒“秋燥”癥在作怪。

  同時,拉肚子上呼吸道感染等這些秋季易發(fā)的疾病,又在威脅著孩子的健康。爸爸媽媽們該怎樣更好地保護孩子呢?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免受疾病的困擾?

  一切從預防開始

  在疾病流行的高峰期,減少寶寶出入公共場所的機會,尤其不要帶寶寶去那些人員密集、通風不暢的地方,以減少接觸感染源的機會;隨天氣的變化,及時為寶寶增減衣物;做好相應的預防接種工作;家長從外面回來除了洗臉、洗手這種常規(guī)的清理,還應該著重清理上呼吸道,用淡鹽水清理口腔和咽部,反復三四次;定時通風換氣;每天都應該堅持讓孩子在睡覺之前用淡鹽水漱口;訓練孩子自己找水喝。

  下面我們介紹一些給寶寶穿秋衣的原則:

  ·室內外穿衣有別

  在戶外別忘薄外套

  特別提醒:在寶寶的衣著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帽子。帽子的功能很多,白天可以遮陽、天涼了可以保暖、保護頭皮。保護好寶寶的小腦袋瓜兒,寶寶受涼的幾率便會大大降低。

  回家后不急著脫外套

  從外面回家后,先別急著給寶寶脫外套,畢竟嬰兒適應溫度的能力不及大人,還是應該先讓寶寶稍微適應一下室內的溫度。也就是說,秋天的天氣常常是“外面悶熱而室內涼爽”,一下子把寶寶的外套脫掉了,說不定寶寶反而會在進門后著涼。因此進了家門,就更應該給寶寶一點時間去適應室內外的溫差。

  特別提醒:如果外面下著毛毛雨,即使寶寶的衣服只是稍微有點打濕了,回家后仍應立即換上干爽的衣服,以免寶寶感冒。

  ·給寶寶穿衣需靈活機動

  6個月以內的寶寶還不會爬,9個月以上的寶寶已經會扶著站立了,這兩個階段的寶寶有一個相同的穿衣特征——“靈活機動的穿著方式”。

  所謂“靈活機動的穿著方式”就是棉質的薄背心,加同樣棉質的T恤。

  棉質的薄背心非常好用,媽媽不妨觀察一下寶寶的情況,如果是從事動態(tài)活動就先不要穿背心,只穿著T恤;而如果從事靜態(tài)活動則加上背心;外出時也可以在起風了或下雨后穿背心;這樣的穿衣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靈活機動的穿著方式”。

  特別提醒:有些父母喜歡把孩子打扮得時髦漂亮,可寶寶不如成人那么“以靚抗寒”,在秋天靚麗的時髦裝是會讓寶寶著涼的。

  ·隨時調節(jié)穿著

  寶寶對氣溫的敏感度比大人要高得多,而入秋后的溫度總是很難預料的,熱的時候比夏天還熱,冷的時候又非常冷,就連大人也常常不適應,更何況是幼嫩的寶寶。

  聰明的爸爸媽媽基本上遵守“天熱時,寶寶比媽媽少穿一件,天冷時,寶寶比媽媽多穿一件”這樣一個原則就可以了。

  此外,由于寶寶還不會用說話表達他們的冷熱感覺,因此他們用手腳去提醒媽媽,大人不妨經常觸摸寶寶的四肢,如果是溫溫的,就表示寶寶現(xiàn)在對溫度是感到舒服的;如果摸起來涼涼的,或者是手腳皮膚呈現(xiàn)花花的猶如蕾絲般的花紋,那就是寶寶在說:“我冷了,爸爸媽媽該給我加衣服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