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洋網 2009-06-03 08:28:22
出生第一個月是寶寶生長最快的時候。但是,近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卻收治了一個奇怪的寶寶,嬰兒出生時3.05公斤,體重非常標準,可是一個月后,體重卻下降到只有2.84斤。“出生13天后,寶寶吃什么吐什么,眼看著越來越瘦。”檢查發(fā)現,原來,寶寶患的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患兒胃和腸之間的通道不能連通,吃下肚的食物沒法消化,只好再吐出來。據悉,該病在我國發(fā)病率為千分之三,九成患兒為男孩,初步估算廣東每年有2000~3000新生兒患上此病。
經過胃鏡手術切開幽門,寶寶昨日已經康復出院。
出生半月常嘔吐奶汁
“軒軒剛出生頭半個月挺正常的,能吃能喝,還特別愛笑。”軒軒外婆說,但是從出生第13天開始,軒軒吃什么就吐什么,“剛吃下去的奶過一會兒就從胃里噴出來”。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是小孩嘔奶,可是過了一周,軒軒的小臉越來越瘦,吐得越來越厲害,就連喝口水都會立刻吐出來。一家人把寶寶送到縣城的醫(yī)院,醫(yī)生束手無策,軒軒的父母只好帶著兒子來到廣州。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生確診為“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該院新生兒科主任張又祥指出,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是嬰兒期較常見的疾病,居先天畸形第三位,孕前產檢都無法檢查出來。該病在歐美國家發(fā)病率較高,約為2.5%!8.8%。,亞洲地區(qū)相對較低,我國為3%。。以男性居多,男女之比約4~5∶1,男嬰占90%以上,有家族史。主要發(fā)生于晚期新生兒,典型癥狀是初生時吃奶和大小便均正常,出生2~3周開始,喂奶后10~30分鐘出現噴射性嘔吐奶汁,常并發(fā)脫水、代謝性堿中毒、電解質紊亂,嚴重者伴有營養(yǎng)不良、貧血和生長發(fā)育遲緩。結合在上腹部近中線處觸及“幽門橄欖”、腹部B超和胃腸造影多數可確定診斷。經典的治療方法為全麻下幽門肌切開術。近年來,該手術逐漸被腹腔鏡下幽門肌切開術所取代。
嬰兒腹腔鏡手術無需麻醉
“軒軒來廣州后轉了三家醫(yī)院,一開始準備做全麻手術,后來才知道可以做腹腔鏡手術。”張又祥說,按照傳統(tǒng)的治療辦法,是要對寶寶進行全麻,但是對于嬰兒來說,全麻風險很高,手術傷口很大,尤其是對這種營養(yǎng)極度不良、身體特別虛弱的寶寶來說,做外科手術的傷害很大,術后容易發(fā)生感染,傷口愈合也會很慢。而腹腔鏡下幽門肌切開術則不然,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手術時無需麻醉,只要給寶寶注射一點鎮(zhèn)靜劑就可以了。“外科手術至少需要一個小時,腹腔鏡手術只要20~30分鐘就夠了。”
張又祥說,到目前為止,該院共做了9例這樣的手術,患者多來自外省如湖南、青島、深圳等。手術時寶寶最大的是70天,最小的是26天,術后情況都很不錯。9月份的時候,一個家住南海的寶寶患病,出生時3.4公斤,40天時入院治療,體重只有3.53公斤,手術后恢復正常。最近的追蹤顯示,這個寶寶如今長到75厘米長、12公斤重。
軒軒的外婆告訴記者,這次給外孫做腹腔鏡手術的費用大約為2000元,“和之前聽說的全麻費用差不多。”更讓人開心的是,術后第三天,軒軒的體重就開始增加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哭鬧。術后住院一周,寶寶已經長胖了半斤。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