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11 16:07:19
觀察力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地去認識客觀事物或者現(xiàn)象的能力,觀察力與學習密不可分,培養(yǎng)孩子觀察的習慣是發(fā)展孩子智力的基礎,敏銳的觀察力是促進寶寶發(fā)揮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需要媽媽注重培養(yǎng)。
幼兒觀察力的特點:
1、孩子喜歡觀察活的、運動著的物體,不喜歡觀察靜止的物體;
2、孩子喜歡觀察顏色鮮艷的東西,不喜歡看顏色單調(diào)、灰暗的東西;
3、孩子喜歡看大而清晰的圖像,不喜歡看小而模糊的圖像;
4、位置明顯的物體容易被觀察,比如墻上掛的、桌上擺的等;
5、物體的明顯特征容易被觀察,而其他特征容易被忽略,比如,孩子容易記得球的大小有差別,卻記不得色彩和圖案的差異。
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的原則:
1、要注重感知規(guī)律
人類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過視覺、聽覺輸入的,因此要保護好孩子的感覺器官,但是觀察不只是用視覺完成,應鼓勵孩子用多種知覺形式去觀察,可以鼓勵孩子用聽覺、觸覺或其他知覺形式去觀察事物的區(qū)別。
2、要以興趣為引導孩子樂于觀察
小孩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其實在大千世界中有無數(shù)他感興趣的東西。只要我們觀察、傾聽就會發(fā)現(xiàn)。因此,我們要把握時機,正確引導寶寶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比如:在戶外活動中,若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對某一種植物非常感興趣,就要引導他去觀察思考這種植物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等等,通過觀察達到孩子求知欲的滿足,讓孩子樂于觀察。
3、適當?shù)乇頁P孩子的觀察
孩子最初的觀察活動可能是無意識的。如果這時能得到家長的肯定,他的觀察行為就會得到強化,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樂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4、教會孩子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孩子善于觀察的能力
有了觀察興趣,還必須在觀察方法上加以指導。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觀察,寶寶的觀察條理性差,如果孩子不會用正確的方法觀察事物,而是東看看、西瞧瞧,就會把要觀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遺漏掉。不但達不到觀察目的,還會形成不良觀察習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觀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讓孩子學會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細致的觀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讓孩子學會了觀察方法,對于一切事物的認識不再是老師讓我知道了什么,而是我知道了什么。因此,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盡情的去探索觀察,去發(fā)現(xiàn)大千世界的奧秘。
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幾個游戲:
1、在不同外觀的容器找東西
準備一個紙盒子、一個奶粉罐子,把孩子感興趣的兩件東西分別放在紙盒子和奶粉罐子里,放的時候要當著孩子的面,然后讓孩子去找出××。
如果做得好的孩子,父母還可以再增加一個物品和相應的容器,三個玩具一起玩。
【游戲說明】本游戲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孩子的瞬時記憶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觀察和記憶的基礎上建立事物的對應關系。
2、根據(jù)細節(jié)觀察,尋找玩具
準備兩塊一模一樣的毛巾,給孩子看兩件玩具(兩件玩具有比較明顯的大小區(qū)別),先告訴孩子玩具的名稱,然后背著孩子把玩具分別藏在毛巾下,讓孩子指指××玩具在哪邊。
【游戲說明】孩子的識別主要是通過毛巾是否有突起及突起的形狀來判斷的,這樣的外觀判斷是比較難的,不但需要孩子有大小的識別能力,還需要孩子有空間聯(lián)想能力才能知道把大的突起對應大的物品。這樣的游戲可以促進孩子空間思維力、聯(lián)想力的提高。
3、理解輕重
用一個小木錘和一個塑料空氣錘,分別錘打一塊面團或橡皮泥團,敲擊的時候都是同樣的表情和動作,每次敲完以后讓孩子看看面團,反復幾次后,問孩子哪個錘子敲在手上會特別疼?先讓孩子指出來,然后再讓孩子把手伸出來“驗證”。敲打孩子時,看孩子是否會有意識的躲避。
【游戲說明】我們引導孩子先觀察而不是直接給孩子輕重概念,目的就是要讓孩子能在游戲中通過觀察產(chǎn)生高級思維,然后再通過切身體驗來驗證自己的思維結(jié)果,從而掌握一定的觀察學習的方式和方法。
4、看看多(少)了什么玩具
在孩子面前擺放上幾件玩具,先讓孩子指認一下都有什么玩具,然后用布遮住悄悄放上一件(或悄悄拿走一件),看孩子能否覺察出多(少)了什么,并指出來或說出來。
5、看圖片念兒歌
給孩子看小鴨子的圖片,讓孩子注意觀察鴨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并提問孩子鴨子怎么叫喚、怎么吃東西。然后教孩子念兒歌:“鴨子的嘴巴扁扁的,鴨子高興就嘎、嘎、嘎;鴨子的嘴巴硬硬的,要吃東西就嘎、嘎、嘎。
”邊教孩子念,邊做動作,也可以給孩子套上手套直接配合兒歌跟隨做動作。
【游戲說明】通過兒歌引導孩子觀察鴨子的外觀特征,并讓孩子在游戲中培養(yǎng)語言和動作的關系,增強孩子的語言表現(xiàn)能力和動作模仿能力。
6、感知事物整體性
提前準備一些了孩子熟悉的玩具,然后制造一些缺損,比如小白兔(沒有耳朵)、人(沒有胳膊)、小汽車(少了輪子)、小飛機(少了翅膀)。先提問孩子:“這些是什么?”等孩子回答以后再問孩子:“它們對不對?哪兒不對?少了什么?”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游戲,您可以把游戲難度降低,設計一些對稱型缺損。比如小白兔只是少了一只耳朵,小汽車只少了一個輪子。這樣易于孩子觀察出錯誤。
【游戲說明】熟悉事物整體性的認知對于1歲半以后的孩子來說可以開始了,但我們不需要孩子能馬上準確地說出或指出缺少了什么,更多的是引導孩子學會觀察事物的前后變化,從而感知事物的整體性。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給孩子講解這樣的過程。比如,給孩子穿鞋后,當給孩子穿上一只鞋的時候,我們就提示孩子:“怎么只有一只鞋呢,鞋有幾只?有兩只鞋,這兒還有一只。”等等,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整體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