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15 13:18:27
小兒體溫若口表在37.5℃-38℃之間長達2周以上,可認為是長期低熱。長期低熱會影響機體的調節(jié)功能,并使消化液減少,消化酶活力減低,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負氮平衡,自身的蛋白質分解增多。此時,患兒容易出現虛弱、消瘦,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狀況。因此,對小兒長期低熱一定要尋根究底,及時調治。一旦小兒出現長期低熱,身為家長的你就需要提高警惕。
“傷食低熱”是指患兒因飲食或乳食過量而出現胃腸功能障礙和積滯不化。常表現為低熱不退、厭食、嘔吐等癥狀。
“病后低熱”是指小兒在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腦炎等傳染病后,由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導致低熱不退。
“感染性低熱”則是指因慢性感染引起的長期低熱,最常見的是肺結核,其次有慢性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
“暑熱癥”是指在炎熱夏季,嬰幼兒由于體溫調節(jié)功能差而出現的低熱,表現為口渴多飲、多尿、少汗等癥狀。一般來說,隨著氣溫下降,低熱可逐漸消退。
“非感染性低熱”是指因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結締組織病、惡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長期低熱。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