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24 18:57:1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問世的潛水艇,一直被視為海底蛟龍,直到20年后才遇到克星—獵潛艇。到了二十世紀60年代后期,核潛艇誕生了,它動力大、速度快、續(xù)潛時間長,還可以攜帶多枚水下發(fā)射的中、遠程導彈,成為海上一霸,很難對付它。既然水面艦艇無法攻擊核潛艇,人們自然就想到了利用飛機反潛?墒,飛機在高空飛行,它怎樣才能透過幾百米深的海水,發(fā)現敵人的核潛艇呢?科學家發(fā)現,熱帶海域有幾種會捕魚的蝙蝠,叫做食魚蝠。當食魚蝠飛近水面時,就向水里發(fā)射超聲波,超聲波碰到魚體后反射回來,被食魚蝠的耳朵接受。食魚蝠的耳朵不僅是一架超聲波接受器,而且還是一架非常靈敏的聲波共振器,能把十分微弱的聲波信號進行放大和增強,以便食魚蝠準確地判斷出魚的蹤跡,然后迅速降至水面,把魚抓住。
科學家受到食魚蝠的啟發(fā)后,設計制造了一種功率很大的超聲波發(fā)射機,把它安裝在直升機上,并且配備非常精密、靈敏的回波接受裝置,能把微弱的聲波信號放大和增強,然后輸人電子計算機進行分析計算。這樣,反潛飛機就能迅速、準確地發(fā)現海中的核潛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