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5 22:12:55
如何讓小班的幼兒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早早地減少師生之間地陌生感,是每位接小班老師一直探索的事情,也是每位新入園幼兒家長迫切需要解決地問題。文登教育實驗幼兒園經過一線老師幾年的工作實踐,總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以音樂為主進行引導和教育,收到極好的效果,現(xiàn)將我園的方法介紹如下:
一、新生入園的第一天,向家長詢問、收集幼兒入園前喜歡聽,或者愛唱的歌曲,教師唱熟練后抓住一切機會,哼唱給幼兒聽。主要原因是因為幼兒入園,對人、事、物都陌生,會有一種不安全感,讓他們傾聽所熟悉的音樂,一是調節(jié)、轉移幼兒的情緒,二是讓幼兒找到了親切感.。
二、幼兒入園后,讓音樂成為一種信號貫穿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早早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幼兒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配上音樂,各個班有各個班的特色,例如:我?guī)У男“,飯前便后要洗手,老師就唱《洗手》歌,入睡時就唱《小貓你別吵》,排隊時就唱《學做解放軍》,要進行活動時就唱《捏攏放開》……不敢說幼兒來園一聲不哭,但第二天幼兒保準愛來園,一周下來,幼兒一聽到相關的音樂馬上知道做什么活動。不僅給幼兒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方便了教師有秩序的組織活動。
三、采取多種形式讓幼兒和家長看到幼兒的進步。在幼兒園采取上小舞臺,看大、中班幼兒的展示,激發(fā)幼兒愛來園的熱情,同時,自己表演,增強自豪感;丶易層變鹤鲂±蠋,歌曲易學、好記,幼兒一點一滴的成績讓家長看到。
為什么要選擇以音樂為主的教育教學呢?
一是音樂比語言、美術、體育……活動具有通用性,有節(jié)奏有旋律,不受年齡、區(qū)域、種族的限制,能渲染氣氛,能調整情緒,能陶冶情操,能激發(fā)情感,使幼兒喜聞、易學、樂記。
二是小班幼兒還出在影象時期和模仿時期,同樣的內容一個口頭講述一個編成兒歌一個改成歌曲,肯定是歌曲被幼兒最先接收。
讓音樂浸透小班幼兒的生活,確實好處多多。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