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8 21:22:55
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我們正面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社會。“學習,可以為個人創(chuàng)造未來;教育,能夠為社會開拓明天”,F代人學習、工作和發(fā)展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就是掌握“雙語”或“多語”。因此,在當今世界教育改革中,語言教育受到了許多國家的空前重視。90年代以來,低齡化、與教育研究相結合、與學科內容相滲透已成為國際第二語言教學改革的三大趨勢。兒童發(fā)展的各學科研究成果表明,兒童具有學習語言的極大潛力。怎樣利用人類自身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事半功倍地學習第二語言,是十分值得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自1994年開始,我園已開展英語教學研究,實驗結果顯示,兒童早期英語教學宜采用生成課程教學模式,運用直接學習,自然習得的方式,建構整合性教育方案,使兒童滿懷興趣地在英語環(huán)境和活動中,積極參與,快樂學習,全面發(fā)展。
生成課程是與幼兒特定環(huán)境相呼應并反映了兒童在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一切事情而生成的課程。所謂生成,是教師依據一定的課程設計實施教學與兒童活動時,逐漸發(fā)現兒童的興趣、需要基礎上重新建構起突出培養(yǎng)兒童個性并又實現其課程既定目標的新課程。美國學者伊麗莎白o瓊斯和約翰o尼英(ElizabethJonesandJohnNimmo)對這一課程做了系統(tǒng)研究。生成課程是可察覺的,但卻是不可預測的。它要求教師相信游戲的力量--相信在許多可能性中幼兒做出的合理的自發(fā)選擇。生成課程將鼓勵兒童成為有能力的游戲者,同樣也激勵教師也成為有能力的游戲者,從許多可能性中做出選擇,從而指導兒童的行為,理解兒童,與兒童共同發(fā)展。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發(fā)展兒童潛能的最佳時期,每個兒童都具有發(fā)展多種語言的大腦語言中樞的可能性,所以他們學習英語比成年人更顯得輕松愉快和有成效。我園開展的綜合英語教學實驗堅持開發(fā)兒童早期語言發(fā)展能力,主張兒童學習第二語言的最佳方式應是直接學習而不需要母語作中介,兒童語言是在活動、游戲以及日常生活情景中發(fā)展的。很顯然,我國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法不符合幼兒學語言的特點,而生成課程就是具體實施綜合英語教學實驗研究的重要課程模式,為探索兒童學習和掌握作為外語的第二語言上進行了有意義的課程實踐。
在我園開展實驗的三年中,我們從原來按傳統(tǒng)背記詞匯的教學模式逐步轉向用全英語的主題活動性教學模式,從過去對英語詞匯的簡單認記到較系統(tǒng)正規(guī)的教學模式,我們認為是取得了較重大的發(fā)展和進步。但是經過研討,我們開始感到要更好地體現綜合英語教學實驗的目的,同時要更好地發(fā)掘兒童的語言發(fā)展能力,需要進一步推進課程模式的轉變。在課題組的指導下,我們的課程和教學可是再次從模式化的課程設計,即呈現本課關鍵事物和詞匯到配套句子,再到固定對話,再到固定活動的課程模式,轉向教師在全面把握本課程的內容和教學要領之后,在引發(fā)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通過幼兒表現出來的特有興趣和個性重點等新的要求展開課程,在滿足兒童發(fā)展需要中又達到課程設計的目的。一段時間來的證明實踐,我們發(fā)現幼兒的好奇心加強了,主動性增加了,有初步模仿的愿望,幼兒已開始不滿足聽說單詞和句型,交流的愿望日益強烈,特別是參與課程,表現自己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而課堂教學也越來越活潑,越有成效,F在,許多幼兒經2年學習已建立起初步的英語思維,能夠用英語直接交流。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實施生成課程是一種全面實踐綜合英語教學實驗理念、符合幼兒學習語言規(guī)律的新的課程模式。
這里僅闡述我們的一些具體做法。
1、自然習得是生成課程教學的精髓
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其優(yōu)勢在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語音、語調的模仿而形成語感,讓幼兒自然而然的學習英語。語言習得的第一個條件是需要大量的“聽”的機會,也就是要輸入大量的語言信息;第二個條件是要有機會多說,在自然情景下大膽地說,把聽到的語言用來與別人交往,從而得到練習和鞏固;第三個條件是要在自然情景中按自然的方式進行。因此,給幼兒創(chuàng)設聽說環(huán)境和自然學習情景是幼兒習得語言的必要條件。
一是利用自然情景,不生搬硬套課程模式。在幼兒園里,老師用生動的體態(tài)語言和英語講說幼兒易理解,天天看,日日做的日常小事,教師給予幼兒充分“聽”的機會,聽英語故事,英語歌曲,看英語墻飾,英語卡通片,英語故事連環(huán)畫,英語卡片等等。讓幼兒在英語環(huán)境中學習,久而久之,對于不斷出現有意強化的詞語和句式有了外部反應,這能從幼兒的表情、神態(tài)上明顯地表露出來。如:當老師用英語介紹當天的菜譜時,幼兒聽到他們喜歡吃的菜時,他們會表現出高興的樣子;當老師說:“Pleasegotothetoiletandwashyourhands.”他們會聽明白并附置行動。
二是創(chuàng)設自然說英語的機會和情景。幼兒從“聽”到“說”的轉化過渡,是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題。如何讓幼兒在積累了一定的語言感覺后自然而然的脫口而出,需要的還是情景,既包括語言情景,也包括激發(fā)幼兒說英語的自然情景。我們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他們感興趣的活動、游戲,創(chuàng)造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條件,如每周星期五,我們全體英語老師都到班上來跟幼兒交談,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按自己意愿充分說英語的機會,讓幼兒根據自已的意愿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暢所欲言。還有,我們會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為幼兒安排故事表演,或帶幼兒到角色游戲室上課,讓幼兒盡可能在相應的情景中主動交流,并自然習得英語。
2、激發(fā)與培養(yǎng)幼兒興趣是生成課程的重點
在推進綜合英語教學實驗中,我們在課程中突出兒童的興趣發(fā)展,把幼兒第二語言的學習緊密地圍繞孩子日常生活及所激發(fā)孩子興趣的素材進行。興趣是幼兒學好第二語言的最好老師,是順利展開教學和達到教學目的的關鍵。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選些離孩子生活較遠、不易理解、不感興趣的事物,那么,幼兒的學習將是單調、枯燥的重復,不但幼兒難以掌握,而且還會扼殺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注意選擇能激發(fā)幼兒興趣的題材;同時非常注意依據兒童表現出來的興趣改編英語小故事;此外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故事改編成英語故事,如“窗外的垃圾”、“三只小蝴蝶”、“龜兔賽跑”等,講述時再配以生動的圖畫、木偶、道具、臉譜,幼兒熟悉故事內容后,又自發(fā)地扮演角色表演故事,模仿角色對話;創(chuàng)編有趣的英語小游戲、英語兒歌,使幼兒在說說玩玩中獲得愉悅;設計交通工具的分類、森林動物運動會、有趣的服裝設計、好味的漢堡包/三文治等生動有趣的活動方案,這些都深深吸引了每位幼兒,使他們有了積極參與、自然“開口”的強烈愿望,從而把英語學習中被動的聽說練習,轉變?yōu)橛⒄Z學習的輸入、加工、輸出的主動學習的過程。
3、隨機教育是實施幼兒英語生成課程的關鍵
一定的言語交際環(huán)境可以提供幼兒言語互動的機會,使幼兒產生學習語言的動機。課堂中注重隨機教育是實施幼兒綜合英語生成課程的關鍵。
在組織活動教學特別是課外教學中,我善于抓住幼兒感興趣或需要的素材進行教學,大大豐富了課程內容,如帶幼兒到公園里散步,突然一群小鳥在天空上飛過,孩子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頭往上看,我抓住幼兒感興趣的這一面開展教學,我用英語問幼兒:“Whatarethey?”他們都很大聲的回答:“They‘rebirds”,我接著又問:“Whataretheydoing?”(他們在干什么?)他們不會回答,我就教他們學習“Theyareflying,wearewalking”。又如在組織幼兒午睡時我安排了認識臥室的內容,如:Pillow(枕頭)、quilt(被子)、bed(床)、Putonyourcoat(穿上衣服)、takeoffyourcoat(脫下衣服)等內容。這樣一來,有了實物及真實場景,教學形式更生動、有趣,幼兒理解起來也容易,記憶也更牢固,從而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豐富了知識和習得了語言。
此外,我還善于抓住兒童活動中的各種自發(fā)事件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幼兒生性好動,發(fā)生的意外事件是難以估計的,我隨時都有抓住這些意外事件進行現場教學。記得有一次,也許我的教學動作和言語過于夸張的原因,我一張嘴說話,我就發(fā)現有幾位幼兒在大笑,于是我就用英語問:“Whatareyoudoing?”(你們在干什么)“you’relaughing”(您們在大笑),接著教幼兒學習了單詞laugh和cry,并把這些句子與各種情景的教學結合起來。通過這種結合,課程顯得更加活潑生動,兒童也特別的喜歡和投入,學起來特別容易掌握。
在教學中,我們積極圍繞兒童的興趣開展各項項目活動,以便使我們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更具有彈性,使我們的教學方法多樣化,一堂課有時竟然超出了原設想的許多,從而使教學信息量大大小小增加。我們還經常把家長請來,讓家長、老師與孩子們一起參加教學活動,家長們高興,孩子們也感興趣,看到孩子們在活動中自信、活潑、積極、主動、勇于探索、互相協(xié)作,大膽交往等表現時,他們都由衷地贊嘆到:“我們的孩子真不一般哪!”
綜合英語教學實驗尋求遵循兒童及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實施生成課程正是要體現這種課程理念,是一種符合幼兒學習語言規(guī)律的、符合老師教學規(guī)律的新的教學模式。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提高,以取得更大的成績。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