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8 21:29:21
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作為幼兒教師,必須抓緊這個時期努力發(fā)展幼兒的語言,使他們在入小學前具備足夠的語言能力,受益終生。如何把握住這一關鍵時期,使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迅速發(fā)展,根據本人實踐,有如下幾點淺見。
一、詞匯入手,重視虛詞教學
詞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幼兒掌握詞的多少,理解的深淺程度,直接影響語言的表達質量,詞匯越豐富,語言就越充實生動。所以,培養(yǎng)幼兒口語表達能力首先必須從豐富詞匯入手。
五、六歲的孩子隨著身體的成長,活動范圍逐漸擴大,知識經驗逐漸豐富,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fā)展,抽象邏輯思維已開始萌芽。但由于他們掌握較多的是實詞(名、動、形、代),沒有學會多少虛詞(連、介、副等),加上理解能力有限,連貫性口語表達能力較差,故常出現孩子不能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意思的情況。他們想說不會說,要說說不清,說起話來斷斷續(xù)續(xù),半句話多,停頓多。更困難的是不易說清事物間的關系,只能說一些片段,對因果關系難理解,有些句子還常常出現語法錯誤。大班孩子所掌握的詞匯往往落后于思維的發(fā)展。針對這一普遍性的問題,我認為在繼續(xù)豐富幼兒實詞的同時更應重視并加強虛詞教學。據調查我園大班幼兒能正確使用的虛詞僅限于“在、也、有、還、現在、剛才、開始”等,范圍如此狹小,影響了孩子發(fā)展連貫完整的語言,難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言語的建筑材料——詞匯中,名詞、動詞、形容詞好比磚和瓦,那么虛詞即是石灰水泥和成的黏合劑,我們不能只注重磚和瓦的堆砌,而忽視石灰水泥的粘合作用,否則,磚瓦只能是支離破碎,零零亂亂,砌不出堅實壯麗的高樓大廈。虛詞本身雖無實際意義,但虛詞的運用是重要的語法手段之一。虛詞可使語言完整連貫,句子結構更嚴密,表達的意思更明白,更確切。但虛詞含義抽象,幼兒不易理解,教師應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教給幼兒一些常用的虛詞,逐漸擴大使用虛詞的范圍,以便掃除幼兒口語發(fā)展中的障礙。
至于虛詞本身沒有具體含義,教學中主要靠教師的反復強調、示范。除課堂教學外,還可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戲時間進行。如一個小朋友在游戲時打了別人,教師批評他后可問全體幼兒“剛才老師為什么要批評他”?要求幼兒回答“因為他打了小朋友,這是很不對的,所以老師要批評他”。教師還可以接著說:“如果他以后改正了,再不打小朋友了,老師就不批評他了”。教師可反復強調“因為”、“所以”等虛詞。只要教師做有心人,在課堂中,在日常生活、游戲中高度重視虛詞的教學,那么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是會迅速提高的。
二、從課堂教學入手,應采取多種形式
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抑制力差,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往往不平衡等生理、心理特點,課堂教學形式不能呆板單調,必須經常變換,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積極思考,以達到完成語言教學任務之目的。
下面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并嘗到甜頭的幾種方法:
1、用“詞的擴散”訓練幼兒說話能力。教學中,以一個詞為擴散點,做組詞造句的訓練。實踐證明,教師經常用一些幼兒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字來組詞造句既可增加幼兒的知識,又起到了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的作用。如出示“電”字卡片,請小朋友給“電”字找朋友,并比賽“看誰找的朋友多”。這下課堂可活躍了,孩子們積極動腦迅速舉起小手,眼巴巴地盼著老師叫他回答。由“電燈”、“電話”、“電視機”“電腦”到“我家買了一臺彩電”、“爸爸帶我看了電影”……這種口頭造句是口語練習最簡單的形式,由口頭造句開始,逐步引導幼兒用一個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思想。
2、視態(tài)訓練說話法。讓孩子們觀察老師或同伴的表情、動作(即采取啞劇形式)開展語言訓練,以“觀”促“思”,以“思”促“講”訓練幼兒把話講完整,講得體。在豐富和鞏固詞匯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說話完整、連貫,使他們能沿著一定的線索進行講述,把事情說清楚,把看到的事物進行恰當的描述。如教師編幾個動作加上表情,讓幼兒觀察一至兩遍后用連續(xù)的幾句話講出來。一次,我在課堂中戴上眼鏡,作一邊看報一邊在本子上寫,看了又寫,寫了又看的動作,請小朋友講述。有的說“老師戴了眼鏡看報紙,還寫字。”有的說“老師看報紙,看一下,寫一下。”我告訴他們,雖然講得對,但講得不夠好,并再讓他們仔細觀察老師的動作,經誘導提示后,他們能完整地講出:“老師戴著眼鏡看報紙,一邊看,一邊寫,看一下寫一下,寫一下看一下,非常認真。”
還有一次,我請兩個幼兒表演了“互相幫助”的啞劇。大意是:冬冬手拿皮球邊走邊拍,碰上尋找東西的紅紅(手帕丟了),冬冬主動幫她找到手帕后,自己又跌倒在地,紅紅返身扶起冬冬,并幫助他拍掉身上的灰塵。全班幼兒個個看得認真,有的感到好奇,有的發(fā)出笑聲,興致極濃。實踐證明,視態(tài)訓練法最受孩子喜愛,因為各種動作、表情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集中他們的思想,孩子們都能認真觀察,積極思維,能較持久地處于興奮狀態(tài)。因而用口語復述情景的興趣和能力大為提高。
3、用拼圖訓練說話。如:出現“爺爺”、“媽媽”、“小朋友”、“報紙”、“花衣服”、“一盆花”等圖象卡片,要求他們將兩張或幾張拼在一起說一句或幾句完整的話。如“爺爺種花”、“媽媽洗衣服”、“小朋友穿花衣”等等。然后教師指導和啟發(fā)幼兒用形容詞加以修飾,把話講好些,如:“小朋友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老爺爺看完了報紙又來澆花”等等。
三、從日常生活入手,加強語言規(guī)范化訓練
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單靠上課是不能奏效的,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必須從日常生活游戲入手,時時注意發(fā)現和捕捉幼兒口語中的毛病,及時加以糾正。據觀察了解,我園幼兒平日交談中語言不夠規(guī)范,土語甚多,聽起來很不順耳。如磨蹭說成“迂磨(yumo)”,把大便說成“拉臭”,把黑夜說成“黑家(heijia)”,把白菜說成“北菜(beicai)”等等。為奠定幼兒入小學后學習書面語言的良好基礎,為使他們口語表達明白、準確,每個幼兒教師必須對他們的語病、土話進行糾正和規(guī)范。
四、從教師自身入手,提高語言素質
俗話說:名師才能出高徒。在某種程度上,幼兒語言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教師語言素質的好、差。幼兒的模仿性強,教師的一言一行均為幼兒所注意。有時,一句隨意的笑話也能刻印在孩子的腦海里,并不時流露出來。如一次甲老師笑著說乙老師胖得象頭大肥豬。一幼兒聽了回家便告訴媽媽,說某老師象一頭大肥豬.既誤導了幼兒,又影響了老師的形象,能在幼兒和家長中間造成很壞的影響。因此,每個幼兒教師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均需加強語言修養(yǎng),在孩子的心靈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做一名幼兒教師必須有一定的語言文學修養(yǎng),懂得一些語法結構及修辭邏輯知識。一句話,一個意思可以用多種語言形式來表達,取得準確、鮮明、生動的表達效果。教師要善于運用詞匯,做孩子的語言表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