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8 22:21:33
【摘要】整合課程在幼兒園課程領域已實行多年,課程整合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本文從實踐層面討論有關幼兒園課程整合的若干問題,探尋具有實踐指導價值的課程整合機制。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整合;實踐誤區(qū);整合機制
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難點之一,就是理論并不等于實踐,“應然”并非“實然”。任何一種課程理論體系要想在教育實踐中取得切實有效的成果,必定要解決該課程理論體系在實踐層面的具體問題,即從理論的“應然”回到教學實際的“實然”中。如今,整合課程已成為幼兒園課程領域的主流。看幼兒園的課程整合實踐,喜憂參半,需要建構具有實踐指導價值的課程整合機制。
一、幼兒園課程整合及其要求
所謂幼兒園課程整合,就是把課程中有內在聯(lián)系的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內容或問題統(tǒng)整起來,使教學系統(tǒng)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間形成有機聯(lián)系的幼兒園課程形態(tài)。在幼兒園課程整合中,既要考慮幼兒的特點,也要考慮學科知識的性質;既要注重幼兒的認知,也要注重幼兒的情感、態(tài)度,強調知、情、意、行的統(tǒng)攝及幼兒、知識、社會的統(tǒng)一。它不只是教材的單因素整合,而是教師、幼兒、教材、環(huán)境的整合,以整合促幼兒的整體發(fā)展。因此,在進行幼兒團課程整合時,需要考慮實現(xiàn)四方面的整合:教育活動與兒童的個體差異相符合;教育活動與群體兒童相適合;教育活動應與文化差異相適合;教育活動將幼兒發(fā)展與學習連結為一體。“
二、幼兒園課程轉換中的實踐誤區(qū)
(一)整合就是大拼盤
目前,在幼兒園課程教學領域使用較為廣泛的課程整合模式就是學科領域課程,這種模式出現(xiàn)的弊病主要是把整合簡單理解成幾種學科知識的拼湊,課程整合成為“大拼盤”,追求每一個活動中各學科知識的齊全或平均分配。如在一個所謂的綜合活動里,把五大領域內所有的相關活動用一個主題串聯(lián)起來,無一遺漏,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匆匆而過,致使課程活動“有可能成為快樂而無意義的活動或瑣碎的東西”。另外,很多綜合活動的確做到了對不同學科領域的整合,但無視學科邏輯的先后順序,出現(xiàn)了有悖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現(xiàn)象,如尚未學習數(shù)字就要求點數(shù)并書寫答案,或要求處于涂色階段的孩子進行物品形象再現(xiàn)等。
(二)整合是唯一的
認為整合課程是唯一適用于當下課程教學要求的幼兒園課程類型,這是一種極端的做法。實際上,課程整合是必需的而非唯一的。在幼兒園課程領域中實行整合課程,其作用和意義非常明顯。幼兒是整體地感受、體驗、認識這個世界并發(fā)展的,回歸生活世界的課程教學,要求課程組織具有整合性。然而,沒有哪一種課程類型具有絕對的先進性。我們之所以把整合課程提高到較高的位置,是因為整合課程的課程理念及其課程特征比較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能夠把原先割裂、分散的知識碎片重新整合起來,使之成為完整、統(tǒng)一的知識體系。但這并不等于將其他課程類型排除在外,正確認識各種課程類型的優(yōu)與劣,恰當選擇適宜的課程類型才是最理性、最科學的教育行為。對于教師而言,最重要的是具有課程整合的意識和掌握課程整合的原則。
三、幼兒園課程整合的實踐機智
(一)整合的起點
建構一種適宜的課程價值觀,是課程整合的起點。因為課程價值觀念是課程整合的核心,只有確立了課程價值觀念,課程整合才會成為實質性的而非形式的。”教師需要認識并確立這樣一種整合課程價值觀,即“以兒童全面發(fā)展價值的整合、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整合、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整合為歸宿”。從確立完善適宜的課程價值觀開始,在教師課程實踐行為的全過程進行課程整合的思維滲透,運用整合的原則統(tǒng)整家庭、幼兒園及社區(qū)文化氣氛,統(tǒng)整師幼、同伴、親子關系等對幼兒的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的課程因素于各種課程活動中,使教育體現(xiàn)整合的特點和價值。
(二)整合的內容
1.整合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的基本來源有三個方面:即學習者的需要、當代社會生活的需求和學科的發(fā)展。這三個方面的目標都應該得到體現(xiàn)和整合,整合的程度和方式可以各有不同、有所側重。關于目標的把握,每個教師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行為,關鍵是要有目標整合的意識,有全局的觀念。行為目標注重效果,生成性目標關注過程,表現(xiàn)性目標則指向于每一個個性化的表現(xiàn),因此,必須正確認識并處理好預設的行為目標與生成性目標、表現(xiàn)性目標的關系。
2.重選內容:開放性的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是實現(xiàn)幼兒園課程目標的手段,主要解決“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課程內容的重構可以根據(jù)課程目標的三個基本來源進行考慮,課程內容可以做到“適合兒童發(fā)展特征、貼近社會生活又顧及基礎性,自然、社會、自我即課程”。課程整合的策略包括兩方面:第一,整合是辯證的,在課程開發(fā)和教學中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該整合的堅決整合,該分科的堅持分科,整合中有分化,分科中有整合,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第二,整合是多層面、多種組織形式的,要實現(xiàn)課程整合的整體最優(yōu)化,如生活層面的、教學層面的、與園所及周邊環(huán)境的課程整合,還有學科中心、兒童中心、社會中心不同組織方式的課程整合等。
3.重構模式:進行審議和最優(yōu)化選擇
“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最好的課程,只有最適合的課程。”因而,需要對課程整合的模式、組織形態(tài)進行審議和最優(yōu)化選擇。雖然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整合課程模式是學科領域課程、單元主題課程和項目活動,但并不代表整合課程只有此三種模式。整合的模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不同學科和不同領域間的整合,也可以是學科領域內部的整合,組織形式亦有高結構和低結構之分。教師在進行具體的課程審議時,要考慮整合課程的方向性,看其是偏向于以教師計劃為主的教育活動,還是偏向于以兒童生成為主的教育活動。為此,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長選擇整合的側重面和整合的程度,以自己擅長的教學領域為中心整合其他領域的教學內容,形成自己的課程整合風格。如有的教師比較擅長某一學科領域的課程教學,可以考慮以該學科領域為主,整合其他學科領域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有的教師能力比較全面,現(xiàn)場組織和調控能力也比較強,對幼兒的引導比較拿手,課程整合的程度可以高一些,增加由幼兒生成的活動。
4.建立新的課程評價體系
建立課程評價體系的目的是診斷課程、修正教學、預測未來。“對特定教育情景下教師行為的把握,只能依靠教師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依靠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反思和改進,依靠教師群體的相互協(xié)作、對話和共同建構。”從建立新的課程評價體系人手,通過評價教師的課程教學活動,促使教師進行反思,提煉成敗經(jīng)驗,再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替代性經(jīng)驗,豐富提高教師課程教學水平并最終對提升課程質量產(chǎn)生積極影響。目前,課程評價的取向主要有以下三種:關注目標、關注過程和關注教育主體。參照這三種評價取向,筆者認為,整合課程的評價體系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對照目標和成果,剖析過程,分析事件。
(三)整合的要點
1.開展整合課程的“三本化”運動
“三本化”運動,即整合課程本土化、本同化和本班化。課程開發(fā)的權力下放后,各地方、各園所紛紛進行“地方性課程”和“園本課程”的開發(fā)工作。實際上,提倡課程同本化比提倡同本課程更貼近課程實施的現(xiàn)實需要。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水平,對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再加上各幼兒園的辦同條件不同、同所類別不同,必定造就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行為。另外,班級中的幼兒擁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和知識經(jīng)驗、興趣需要。因此,開展整合課程的“三本化’’運動,研究整合課程在微觀層面的具體實踐問題就十分必要了。
2.在教學中引入“最優(yōu)化”概念
“最優(yōu)化”是從拉丁文optimua(最好的)一詞而來的。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最優(yōu)化是尋求教學過程是理想方案的一個步驟。”在教學上,他強調各項教學原則的貫徹要最優(yōu)化配合,強調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必須分析課程教學的具體任務、課程內容和特點、教育資源的供給情況等現(xiàn)實因素,并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出最優(yōu)的解決方法。換句話說,教師要形成整合課程的模式、策略、手段、方式方法等可操作性的觀念、能力和技能,有效地平衡整合課程的各種成分之間的各種關系,使之成為協(xié)調的整體,在教育實踐中發(fā)揮高的效益。
3.開展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研究
整合課程“一二本化”運動的主要障礙是一線幼兒教育工作者缺乏深厚的理論基礎,如果能夠解決這一關鍵性問題,將為課程整合的進一步發(fā)揮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為此,幼兒園可以與具有理論基礎和科研實力的院校、研究所“結對子”,在一線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在理論“應然”的指導下探究課程整合實踐“實然’’的具體形式。在總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將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更大范圍內介紹、推廣、探尋更多不同教育條件下的課程整合之路。同時還可以建立集專家、地方幼教專干、教研員、園所管理層和一線教師代表于一體的課程整合實踐團隊,以地域、社區(qū)為單位,共同探討實踐問題的解決之道。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