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9 21:38:22
“家長對幼兒交往認識態(tài)度(30位家長)”
表四
項目
答案
人數(shù)
百分比
在幼兒交往中應當采取成人干涉嗎?
應該
18
60%
不應該
12
40%
在家中給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社會交往機會嗎?
有必要
10
33.3%
沒必要
20
66.7%
你認為幼兒交往時間夠嗎
夠了
25
83.3%
不夠
5
16.7%
家中重視幼兒伙伴交往
重視、支持
5
16.7%
一般
15
50%
不重視、不支持
10
33.3%
家中重視幼兒社會交往
重視、支持
7
23.3%
一般
13
43.3%
不重視、不支持
10
33.3%
(二)對調(diào)查存在問題的分析:
從表一可以看到我們的孩子是喜歡與伙伴一起活動的,獨自活動比例僅26.7%,而73。3%幼兒都樂于與同伴一起玩耍,而表二中反應出來了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大部分幼兒交往同伴少,其中一部分幼兒局然回答沒有,個別幼兒且沒有信心地認為自己不受同伴歡迎,“別人都有不喜歡我”“我沒有好朋友聊天常常是一個人玩的”而在觀察幼兒活動時每隔一分鐘中就會有伙伴糾紛事件,告狀事件的發(fā)生“老師他打我”“老師他不讓我玩”“老師他拿了我的積木”……孩子不會較好地運用交往手段來處理這些事件,一直是老師所頭疼的!在問卷中我還問及在家中常常與誰玩耍,答案卻是95%以上幼兒回答“一個人玩!”頓時在我的腦海是留下了一個非常嚴峻的事實,那就是獨生子女的交往問題存在缺陷。
獨生子女以在成為我國社會尤其是城市社會的主體人群,獨生子女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獨”,這與交往中的“親和”、“對話”、“合作”、“共生”、“互生”等行為與精神有很大矛盾。而我們并沒有因為面對的教育對象是獨生子女而適時調(diào)整教育策略——更聯(lián)合,更開放、民主的教育策略,相反,由于受到眾所周知的各種因素影響和干擾,形成了更加“緊縮”的教育策略——通過控制來產(chǎn)生效率(有人甚至提出“向課堂要效率和教育行為”不僅強化了本來就“獨”字(獨占、獨霸、獨我、孤獨等)當頭的獨生子女的獨性,而且使他們正常交往行為在缺乏交往對象、缺乏交往時間和空間處境中,變得少之又少。
在家庭中,獨生子女所面對的是成人世界,他們雖然與父母有一種親近感,在父母身邊有一種信任感、安全感、安逸感,但他們并不滿足于此,他們也需要平等對話,需要玩耍,需要構建屬于自己的世界,需要在同伴中得到承認,并感受到同伴對自己需要,所有這些,都是如今大部分做父母的所難以給予滿足的。在教育機構中,雖然到處都是自己的同伴,但同伴交往卻僅限于“合得來“的幾個人(如表四)。各種規(guī)則約束和教師控制限制了兒童活動方式和活動范圍。就如表三﹑表四中反應出來,家長與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的交往活動,更深一層講就是忽視了幼兒交往能力,父母的望子成龍心情及教育機制上存在不足現(xiàn)象,往往失掉了本該屬于幼兒自由交往時間和空間。幼兒的生活被家長有意無意地控制起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