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07-17 00:11:11
幼兒常常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因此,文學作品中的適當?shù)恼嫘蜗笞钣欣谟變悍窒碚J知的培養(yǎng)。例如: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變得孤獨,當她與小動物們共享她的漂亮得金色房子時,她又得到了朋友。這個形象好象就是幼兒身邊得同伴或者說是就是幼兒自己,所以大家十分喜歡她。為了讓幼兒能充分理解小姑娘的內(nèi)心變化,對小姑娘自私后的孤獨感及與人分享時的滿足、快樂感能產(chǎn)生公民共鳴,我在講述完故事后,讓幼兒觀察三副圖中小姑娘的表情變化,并且,讓幼兒來表演表情。繼而提出問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表情變化的原因:a、小姑娘為什么高興?(小動物都夸她的房子)b、小姑娘為什么不高興?(她不同意小動物們到她家玩)c、小姑娘為什么又高興了?(她同意了小動物到她家玩)。通過觀察回答,幼兒已能感受到小姑娘一系列的情緒變化,在此基礎上組織幼兒進行故事表演,再一次形象地表現(xiàn)情感信息。在表演過程中幼兒充分體驗到了自我意識的膨脹(拒絕小動物)棗自我意識的克服(失去朋友后的孤獨)棗與人分享時的快樂(邀請小動物)這一心理變化的過程,同時也明白了分享是快樂的,但必須先得約束自己自私得行為。其次,通過討論來遷移情感,逐步形成幼兒自身得認知。例如組織幼兒討論:小姑娘拒絕小動物時,你的心里怎么想的?(小姑娘真小氣,我有點不喜歡她)如果你是小姑娘,你會怎么做呢?(幼兒都表示邀請小動物們?nèi)ゼ依镒隹;有的還表示分小動物吃餅干等等)看來孩子們已從小姑娘這一形象中知道了任何好吃、好玩的東西都不應該一個人獨享,懂得了與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