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7 11:19:54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能夠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的增強,并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們非常注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能否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們對完成此項任務的困難和可能性進行了分析。
一、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長過度愛護,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習慣包辦代替,親歷親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心肝寶貝”,在家許多大人圍著他轉,哄他們開心,認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許多小朋友吃飯要喂,有些爺爺奶奶為了哄好孩子一餐飯,要跟著走好多路,或邊喂飯邊讓孩子看電視;幫他們解小便,穿脫衣服,大人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事。卻不知處處包辦代替,孩子的獨立愿望會漸漸消失,養(yǎng)成依賴心理,從而導致發(fā)展遲緩。
第二,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學習也不晚。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來洗,我來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現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讓他們自己動手,而且越小越難教,孩子大了,學得也快。因此這樣教養(yǎng)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動手的事,幾乎全由大人包辦,養(yǎng)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發(fā)展,與其它小朋友都有明顯的差距。
第三,怕麻煩,嫌孩子動作慢,或吃得臟由于小朋友小肌肉發(fā)展還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協調還不夠。讓孩子自己吃飯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長嫌臟,認為還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干凈,還弄濕了衣服,家長后悔沒幫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耽誤了上班時間……所以許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節(jié)省時間,減少避免麻煩。其實,家長這種拒絕孩子動手做,包辦代替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礙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兒是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期,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幼兒的學習參與、訓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們動作的發(fā)展。幼兒又是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將使其終身受益。因此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必需明確:
(一)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是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需要。
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置身到一個新的天地,擴大了生活圈,新的環(huán)境,好玩的玩具,強烈地吸引著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喜歡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但不會洗手,不會吃飯,不會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問題,使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ǘ┡囵B(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促進了幼兒的大小肌肉群和動作協調性的發(fā)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將促進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發(fā)展,和動作協調能力的發(fā)展,如吃飯,幼兒不僅學會手喂飯的動作技能,還發(fā)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及手眼協調性。所以孩子每學一項動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動作協調性也將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ㄈ┡囵B(yǎng)幼兒自理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成獨立自信,不依賴成人的性格。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學會獨立用勺吃飯,拿杯子喝水,會洗手,會穿脫簡單的衣褲等,然而剛開始時孩子不會穿衣服,袖子伸不進,鈕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幫助。上幼兒園該自己學著穿了,鈕扣洞對不齊,硬是對上一遍,二遍,直到對齊,褲子拉不上,硬是哎喲,哎喲用力拉,直到穿上為止。在孩子學習自理能力技能過程中,老師給予適當的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勇于面對困難,敢于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這種堅強、獨立、自信,正是適應未來社會的高素質人才的良好個性品質。
三、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培養(yǎng)教育方法的探索。
近年來,我們堅持保教結合,循序漸進,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注重實效、扎扎實實地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的做法是:
。ㄒ唬┌焉钅芰ε囵B(yǎng)寓于易讀易記的兒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
好奇、好模仿、想說話是孩子的年齡特征,我們把生活自理技能設計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兒歌,讓孩子在看看、說說中理解內容,懂得粗淺的道理,從而掌握動作技能。
例:學吃飯:我們在培養(yǎng)小朋友自己吃飯時尊重和培養(yǎng)讓其自己吃飯的欲望,讓孩子自己吃飯,雖然邊吃邊掉飯粒,但老師還是堅持讓小朋友自己吃,隨時幫助糾正拿勺的姿勢。我們老師還不時提醒幼兒:“小調羹,拿拿好,小飯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凈真正好。”“吃飯時,要坐好,慢慢吃,細細嚼,不掉飯,不灑湯,好好吃,長得胖。”現在孩子進餐時偏食現象較多,有的則是咀嚼能力不夠所致,多數幼兒不喜歡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老師就在吃飯前設計成兔媽媽請客的情節(jié),先請喜歡吃菜的小朋友來吃,請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著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紛紛說:“媽媽我也要吃。”在進餐時,“兔媽媽”及時鼓勵吃得好的“小兔子”。有的孩子不會啃骨頭,不會吃魚,老師則分別扮演“狗媽媽”、“貓媽媽”,教孩子怎樣吃肉骨頭和魚,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邊學邊吃,漸漸地使孩子感到吃飯也是一種樂趣,從而更好地進餐。
可見,語言的參與,使學前兒童的認識過程發(fā)生質的變化,幼兒在說說學學做做中掌握了自理技巧。
。ǘ┌焉钅芰Φ呐囵B(yǎng)寓于游戲之中。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對孩子說來,最高興事莫過于游戲了,游戲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先生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孩子特別喜歡邊說邊玩,抓住這一特征,我們就讓孩子在游戲中,在自己動手操作中進行能力培養(yǎng),同時注意個別孩子的指導培養(yǎng)。
比如,我們在操作區(qū),我們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讓幼兒擰擰蓋蓋,還放置了用可樂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黃豆、蠶豆、小勺等,讓幼兒做喂寶寶的游戲,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讓孩子們給娃娃洗臉、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戲操作中,得到生活體驗,得到生活能力鍛煉。
在一面墻上布置了一些五顏六色的花,花心用紐扣代替,在材料袋里給幼兒提供各種顏色的花瓣,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扣扣、解解、玩玩。有如,我們用彩色鮮艷的萬通板制作了鞋,讓幼兒進行系鞋帶的練習,充分讓幼兒嘗試練習各種技能。在操作活動中發(fā)展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鍛煉小肌肉,使幼兒的自理技能得以鞏固和強化。
游戲對幼兒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較容易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努力達到一定的目的,從而鍛煉幼兒的意志。
。ㄈ┘訌姲鄡壤蠋煂τ變荷钭岳砟芰ε囵B(yǎng)的配合。
培養(yǎng)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教師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發(fā)展觀,要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相信每個孩子,大膽地讓孩子自己動作操作,以積極的語言肯定每個孩子的點點進步,促進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加強生活各環(huán)節(jié)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特別是在午睡前后給孩子穿脫衣服是個很大的工作量,我們老師總是在幾張床鋪間走動,不時提醒,小朋友分清衣服的前后,提拉里面的衣袖等,注重個體差異對能力弱的邊幫邊教,對個別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鼓勵幼兒動手操作。我們班內二位老師還達成了一個競賽內容,比比分管的孩子哪些穿得快又好,老師們積極開動腦筋,想出好點子,幫助孩子提高生活的自理技能。每周有一個重點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在不斷的重復練習中加以鞏固。
。ㄋ模┌焉钅芰Φ呐囵B(yǎng)與家長工作聯系起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做好小朋友的培養(yǎng)和訓練,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為此,我們把每月的培養(yǎng)目標,寫在家園聯系之窗里,交待內容,讓家長了解。同時請家長為孩子提供方便,衣裝輕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長在家里進行同步培養(yǎng)。召開家長座談會,向家長宣傳孩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談談培養(yǎng)方法和孩子們的進步等,并傳授一些教學技巧,我們還特地為每個孩子設計了一個漂亮的小花,小花中有孩子的照片,當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達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時,即在他的小花上貼上相應的顏色的花瓣,比比誰的小花最漂亮。這樣即注重了孩子的個體差異,又為孩子發(fā)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家長對孩子的發(fā)展情況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長積極地與老師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不少家長說:“孩子入園后,獨立意識強了,許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動手做,老師讓孩子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了自理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陳鶴琴先生十分重視幼兒的習慣的培養(yǎng),認為“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yǎng)得不好,終身受其罪。”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一生奠定基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