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17 16:27:05
《綱要》指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隨著幼教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我們深刻地意識到,幼兒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家長、幼兒園、社區(qū)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構知識、情感和人格。因此在生成活動中,要充分重視幼兒與多方面的互動,真正做到“從兒童出發(fā),以兒童發(fā)展為本。”
一、從有益的社區(qū)活動與幼兒互動中生成課程
教育向幼兒的生活回歸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每個幼兒都生活在社會當中,每天都與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著互動,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常常影響著孩子。世界杯期間,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都興致勃勃的談論著世界杯賽事,孩子看著中國隊在比賽時,那吶喊聲不亞于專業(yè)球迷,每到戶外活動時間,小朋友就將皮球帶進操場拉開了比賽,“小小球迷”的活動自發(fā)生成了;泉州汽車城開業(yè)了,孩子們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參加攝影比賽,回來后,話題就離不開寶馬、奔馳……又使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研究“車”上。
社會生活中突發(fā)的一些事件深深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力,而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人們也是幼兒關注的對象。當我們帶著孩子與云谷小區(qū)老年協(xié)會的爺爺奶奶聯(lián)歡后,孩子們回來,就一直想著老年協(xié)會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老了,彎腰彎不下怎么辦?”“我要請爺爺奶奶去我們家玩”“我要畫張畫送給老爺爺”……于是“我愛爺爺奶奶”的活動就產生了,在活動中,孩子們懂得了尊敬長輩,能夠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
二、從獨特的家庭與幼兒互動中生成課程
《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合作”,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本班的家長素質較高,有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愿望和能力,所以我們有計劃的開展了以下兩個活動:
。ㄒ唬“客座老師”進我班
●“奶奶老師,這餃皮怎么搟呀?”“奶奶老師,我包的餃子怎么全躺著呀!”孩子們在奶奶老師耐心指導幫助下,吃上了自己親手包的餃子。
●“爺爺老師,花盆下面的小洞有什么用呀?”“爺爺老師,第一顆種子是怎么種起來的?”孩子們端著花盆,圍著爺爺老師一個勁到問這問那,大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勢頭。
“客座老師”是我班嘗試的家長參與保教工作的一個研究內容。它的開展不僅僅豐富了幼兒園的課程活動,同時也為教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提供了一個經(jīng)驗交流和共享的機會。教師不僅從家長所擁有的專業(yè)知識、生活經(jīng)驗中獲得幫助,而且也加深了對教育、對社會的認識;家長不僅從教師身上獲取了先進的教育觀念、教育技能,而且更加了解孩子,理解老師。同時誘發(fā)幼兒積極的情感,激發(fā)幼兒說的欲望,敢于大膽與客人老師提問、交流,從而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享受到了自主探索的樂趣。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做到以下兩點:
1、提前預約,合理安排。我們的活動每月一次,根據(jù)家長的意見,盡量安排在家長最合適的時間,這樣既不影響家長工作,又保證活動的正常開展。我們采取自愿報名的原則,以孩子為中介,使家長逐步地由關心到關注,由袖手旁觀到主動參與。
2、共同備課,保證質量。預約之后,我們主動了解家長設計的活動內容、過程,幫助家長把握深淺尺度,選擇安全、貼近孩子生活且感興趣的內容,和家長共同把活動安排得更加合理、有趣、有益。
。ǘ┘彝淼慕逃
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他們的興趣、經(jīng)驗各不相同。每個孩子在與家庭的互動中,會自發(fā)生成許多不同的主題。如蔡旭杰、謝星源等小朋友的家長擅長手工制作,平時,這些家長常與孩子一起動手制作小玩具,并讓孩子將利用廢舊物制作的面具、傘、車等玩具帶到了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看見了,也紛紛地與爸爸媽媽一起嘗試制作簡單玩具,一個“爸爸·媽媽·我的小作品”活動就自然生成了;王子晗等小朋友家里飼養(yǎng)著許多小動物,平時家長常與孩子一起給小動物喂食,布置小動物的家,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習性,還讓孩子將家里有關小動物的書籍、圖片、VCD等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分享,由此,“我喜愛的小動物”這一生成課程持續(xù)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特色,全班小朋友的家庭也融合成一個大主題“家”,其中的“學做小主人”、“學做小客人”等活動都開展得有聲有色。
三、從平常的幼幼互動中生成課程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與幼兒之間時時都在進行著互動,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游戲,一起談論著他們感興趣的人、事、物。教師關注著他們的活動及變化,由此也生成了許多活動課程。如,孩子在幼兒園的大型器械旁的草地上玩。呂雨涵發(fā)現(xiàn)許多假檳榔的種子掉在地上,她就將這個發(fā)現(xiàn)告訴了其他小朋友。于是小朋友們都紛紛跑來撿假檳榔的種子,并展開了關于假檳榔種子的話題:“假檳榔的種子為什么掉下來?”“為什么假檳榔的種子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除了研究假檳榔種子的外形特點及掉落的原因外,小朋友還將自己撿到的種子與同伴比大小、比多少,又練習給“種子兵”排隊等,將數(shù)、形、量等知識都融入玩種子活動中。藍貓是孩子特別崇拜的偶像,藍貓機智、勇敢的形象扎根在孩子們的心靈,小朋友喜歡講述藍貓的故事,模仿藍貓的對話……于是“藍貓?zhí)詺馊?rdquo;的主題活動就這樣生成了。
四、從積極的師幼互動中生成課程
師幼互動是教師和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教師和幼兒都是師幼互動的主體。作為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重視和幼兒之間進行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要在充分理解幼兒的基礎上,對幼兒瞬間產生的思想予以肯定、支持和誘導,并做出決策,生成課程。例如:根據(jù)小班幼兒的飲食特點----比較讒,零食對他們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們就設計了“好吃的東西”這一活動主題。又如大雨過后,草叢里出現(xiàn)了可愛的小蝸牛,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觀察彩虹,捉蝸牛,小朋友有的不禁問起來“小蝸牛為什么藏在殼里面?”“小蝸牛喜歡吃什么?”于是又產生了“蝸牛的故事”、“天氣”等主題。在這些師幼共同生成的課程中,幼兒不僅參與了課程的實施,而且積極主動地參與了課程的設計。老師則依據(jù)孩子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產生的問題和疑惑,支持、幫助、引導他們去研究、探索,并和他們一起探究。通過這種有效的師幼互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很高,他們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才能都得到了發(fā)展。
當然,在幼兒與多方面互動生成課程的過程中,生成的課程能否持續(xù)性向深度、廣度發(fā)展,還需要教師具有熟練的教育技巧,尋找刺激幼兒產生新難題的激發(fā)點,使幼兒能更積極地學習,產生強烈的參與動力,并在生成課程中并發(fā)自己的潛力。
總之,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兒與周圍人、事、物的互動過程中隱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只要教師能時刻關注幼兒的生活,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就是一部活教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