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8-05 09:14:29
導讀:幼兒的破壞性行為并不是單純的破壞,而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探索嘗試。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認真觀察幼兒的行為,弄清楚破壞緣由,并對幼兒的行為給予正確的引導。
對于幼兒的破壞性行為,大多數(shù)教師和家長都會遷怒于幼兒,另一部分人則根據(jù)幼兒破壞情節(jié)的輕重或遷怒,或遷就。那么,應怎樣對待幼兒的破壞性行為呢?下面是我曾經(jīng)歷過的兩件小事。
記得我剛工作時,有一天,我穿了條新裙子給孩子們上剪紙課,我邊巡視邊指導。忽然,我聽見有孩子喊:“老師,周娟剪你裙子了。”我趕緊將裙子轉(zhuǎn)過來,一條一寸多長的口子刺眼地擺在那。我氣憤極了,猛回頭,看見的是周娟嚇呆的樣子。我穩(wěn)定了一下情緒,輕輕地問她:“你為什么剪老師的裙子?”她說:“我想試一試剪子能不能剪布。”我告訴她:“剪子可以剪布,可是你把老師的裙子剪壞了,老師還怎么穿呀。”下班后,我到裁縫鋪找了許多布頭給孩子們剪貼,孩子們可高興了。從那以后,周娟變得特別愛探索,什么事都愛問個為什么。轉(zhuǎn)眼十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的周娟正在上海復旦大學讀書。
如果說這件事讓你對幼兒的破壞性行為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蝌蚪事件”會讓你對幼兒的破壞性行為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有一年春天,我在班里養(yǎng)了許多小蝌蚪,準備上公開課時用?墒,就在上公開課的那天早上,蝌蚪全死了。一了解,孩子們都說是瑩瑩弄死的。我有些不信,就問他:“蝌蚪是你弄死的嗎?”他點點頭。我問他:“你為什么要弄死它們?”他小聲說:“我用香皂給小蝌蚪洗了澡,我媽媽就是用香皂給我洗澡的。”真讓我哭笑不得,對于孩子善意的模仿而造成的破壞,我沒有批評他,而是給他講了不應該這樣做的道理,鼓勵了他善意的行為,教育他今后做事要多看勤問動腦筋。
從這兩件事中不難看出,幼兒的破壞性行為并不是單純的破壞,而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探索嘗試。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認真觀察幼兒的行為,弄清楚破壞緣由,并對幼兒的行為給予正確的引導。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在糾錯的過程中培養(yǎng)探索精神,獲得知識和經(jīng)驗。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