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8-10 10:57:19
導讀:恐懼這種情緒,若從人類實際生活情境來觀察,那是人人都有過的經驗。因此,兒童若有恐懼情緒產生,應屬于正常反應。不過假使此種情緒顯現過分,那就異常了。
人類在環(huán)境生活中,總不免會面臨到各種不同情境。其中若遇到的是危險情況時,個體為避免受到傷害,就會隨機應變,迅速采取逃離行動。而伴隨著這項逃離行為的是一種特殊內在情緒,那是一項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tài),此種緊張狀態(tài)的情緒,就是一種所謂的恐懼。
恐懼雖然使情緒呈現緊張狀態(tài),但卻存有積極的一面。它會促進個人小心和謹慎,使人們不去從事那些會釀成災禍的事情;它也會成為一種驅策力,使人們努力并對將來有所準備;它亦會提供人類冒險情境,使人們增加日常生活情趣。
恐懼這種情緒,若從人類實際生活情境來觀察,那是人人都有過的經驗。因此,兒童若有恐懼情緒產生,應屬于正常反應。不過假使此種情緒顯現過分,那就異常了?謶謺鹪S多不必要的痛苦,不僅直接影響個人情緒及心理健康,而且也妨礙人際關系發(fā)展,具有相當程度的消極面。
為促進兒童良好行為發(fā)展,如何發(fā)揮恐懼情緒的積極價值,減低消極影響,是值得我們重視。
凡個體因察覺或預期到危險性,而產生強烈不愉快的情緒狀態(tài)稱為“害怕”,如小孩見到陌生人,或看到大狼狗所顯現的情緒反應就是害怕。
不合理且過分強烈的害怕稱之為“恐慌”。
厭惡或不愿面對環(huán)境,則稱之為“畏懼”。
非理性且持續(xù)很久的害怕,則稱之為“恐懼癥”。
這里討論的恐懼,則限于常見之畏懼、恐慌、害怕的情緒狀態(tài),甚至包含輕微恐懼癥,統(tǒng)稱為恐懼。此種情緒反應,可能是由于某特定的目標或情境所引發(fā),或根本不為人所注意的一種不自覺反應。
恐懼行為的特征
有關兒童恐懼的行為特征,依據學者研究結果,大致可歸納下列幾項:
一、顯現生理征候
個人面臨恐懼時,在生理上首先會出現不同征候,隨意筋肉疲軟,有時且作抽筋震動,口音變粗、結舌,或完全不能言語;唾液分泌停頓、口干、出冷汗、皮膚生粗粒、毛發(fā)聳立、咽喉緊縮;血管收縮、忽急忽緩、心跳急促、面色變白等等。
二、伴隨心理癥狀
當恐懼降臨個體后,不僅生理顯現征候,而且也伴隨某些心理癥狀,首先使個體感到渾身不舒服、焦慮不安,有的甚至驚惶失措。其次使一個人變得十分消沉、身心力量大減、欲望退縮,不想出門。若在極端恐懼下,更是手足失措、身體不能做任何活動、呆若木雞、任憑災難侵襲。
三、因年齡而殊異
兒童在發(fā)展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呈現不同恐懼行為。幼兒階段的恐懼,主要是由他近旁環(huán)境中的具體事情引起。在學齡前時期,其恐懼便由想像或預料的危險來形成。小學以后,大部分則來自永遠不會實現的不幸。因此,隨兒童年齡不同,其恐懼也有殊異。
四、固定次序模式
研究發(fā)現:所有的恐懼都是按照一定次序和模式出現,另一方面也是按著一定次序和模式消失,而且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譬如兩歲孩子,常怕突然的巨大聲音,兩歲半的恐懼,多半是有關空間的,三歲孩子則害怕看見過的東西。
五、具有類化性質
研究發(fā)現:兒童恐懼情緒會經類化而擴展到其他相似的刺激。例如:一個實驗室里的動物,害怕某一種聲音,以后對其他類似聲音也害怕起來,而此種聲音?未曾直接地對他們制約過。
產生恐懼行為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因素
1.人類恐懼有一部分來自天生本能。譬如,若把剛生下來的嬰兒,忽然一舉一放,嬰兒就會呼吸停止,雙手伸展,這正表示他知道害怕。此外,新生嬰兒容易對喧鬧或突然而強烈的刺激,產生驚恐反應。有學者認為:一歲內的小嬰兒害怕陌生人,兒童害怕黑暗、鬼怪、風雨、閃電等等都不是后天學習的。
2.敏感
我們?砂l(fā)現一些小孩出生以后就會出現過分敏感和難以照顧的現象,他們對聲音、突然的動作、環(huán)境改變等現象反應特別激烈。其主要成因乃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敏感。這類兒童,很容易因一些輕微聲音而驚哭,因此比一般小孩更容易產生害怕情緒。
3.遺傳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懼怕來自遺傳。
二、心理因素
1.創(chuàng)傷經驗
研究發(fā)現,大多數恐懼癥病人都具有特定的創(chuàng)傷經驗。此種創(chuàng)傷是因心理壓力或身體傷害所造成的長期害怕情緒,使得創(chuàng)傷者,經常覺得無助,也沒有心思去解決周遇問題,仿佛過去的害怕感覺一直殘留在心中似的。
2.移轉作用
有些個體對某事物的恐懼并非直接來自該事物,而是間接轉移而來的,例如小孩子因被帶到醫(yī)院打針而產生害怕情緒,以后則看到穿白大褂的人,都會害怕起來。
3.引起注意
害怕也會變成影響或操弄別人的一種手段。有時候,小孩只有在出現害怕表情時,才會得到大人的注意。如此,自然強化了小孩害怕行為,變得愈來愈害怕。使得害怕本身變成一種(令自己很不舒服,但又能得到大人關切)矛盾的混合體。換言之,小孩利用害怕博取父母、師長注意。
4.壓抑
精神動力論者認為恐懼是沖動壓抑的結果。以恐高癥為例,有人認為患者可能潛意識有很強的自殺沖動,對這類沖動極度壓抑,反面以害怕到高處的形式來表達。所以,他們很容易感到他們害怕高處,?不知道是害怕自己會自殺。
三、家庭因素
1.不良氣氛
過分批評小孩,可能會導致小孩變得害怕,因為小孩覺得他沒有能力做任何事,即使做了,也會擔心自己一定做得不好,等一下必然會挨罵。
2.過分嚴格
父母對小孩的要求太過嚴格,會造成小孩莫名的害怕,以及對權威的恐懼感。凡是象征權威的形象,例如老師和警察,都會帶給他們相當的害怕感覺。對小孩不夠了解的父母,常會對小孩有過分要求,而且也不能忍受小孩出現害怕,所以父母會對小孩的平凡表示不滿,導致小孩害怕自己會失敗。同理,本身是完美主義者的父母,也容易造成小孩害怕情緒。
四、社會學習
另有一些心理學者認為恐懼是一種學習,是后天習得的。
1.制約學習
行為學派認為恐懼癥主要是因為制約學習的結果。
2.模仿學習
小孩行為大部分來自模仿學習,若孩童經常接觸的兄長、父母或朋友,一再顯現害怕情緒時,孩童也會習得害怕。
預防兒童恐懼行為的方法
兒童的恐懼往往是無法預測的,所以我們怎樣運用心智,也不能對一切恐懼成因,都加以預防。而且一個人或一個社會所采取的防止辦法,往往會養(yǎng)成依賴性,所以并非任何恐懼都有必要預防,這是要認清的事實。雖然如此,仍須采取各種步驟,以防止及克服那些沒有實際益處而徒然制止行動并引起苦惱的恐懼。
一、加強面對恐懼毅力
任何兒童在生活中,必然會遭遇恐懼情境。我們若想預防恐懼發(fā)生,首要加強兒童面對恐懼毅力,不宜過度保護,但也不應放任不理,忽視小孩害怕情緒。應鼓勵小孩主動面對他所害怕的事物,提升他與環(huán)境的互動關系。
二、減少人為恐懼情境
雖然兒童的恐懼情緒是自然、無可避免的,但也有部分是父母有意、無意的不當處理所促成,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梢月牭礁改刚f:再不聽話,要把你送人了;若不睡覺,大灰狼會把你捉去,諸如這類的話,父母完全忽略小孩對害怕的感受,無形中增添許多恐懼情境,假若平常為人父母或師長者都能謹慎避免制造這些害怕情境,將可減少部分兒童恐懼情緒的產生。
三、促進了解恐懼事實
在人類一般心理上,對某些事物,若大家都是如此,就不會奇怪了,因此小孩假使知悉:在人們生活中,恐懼、害怕是極為平常的事。那么他就較容易接受,不會把害怕視為一件懦弱行為,而勇于接受,讓害怕表露出來,而不致埋在心里,產生緊張的情緒。
四、提供滿足樂觀榜樣
悲觀、恐懼的父母會直接影響小孩的情緒,父母若能適當提供滿足樂觀的榜樣,無疑地,必可減少兒童恐懼情緒。父母若能保持冷靜、自然和樂觀態(tài)度,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無形之中亦能化解小孩恐懼、害怕的情緒。
對恐懼兒童的輔導策略
一、消弱原理的應用
行為主義學者強調人類行為的后果,若獲得增強,則此種行為會再出現,若不繼續(xù)予以增強(即消弱),則該行為出現率將逐漸降低,甚至消失。
部分恐懼行為可以藉此原理的應用來輔導改善。例如一位初上幼稚園的孩子,每當母親把他送到幼稚園之后,母親要離開時,他就哭。此種不甚嚴重之害怕分離的焦慮情緒,就可利用消弱原理來改善,每當母親送孩子到校后,馬上離開,不管他哭,老師也不予理睬。起先孩子哭得更厲害,但片刻之后,就停止哭了,這時老師才去注意、關懷他,如此,可以改善哭的行為。
二、增強原理的應用
兒童行為是否再度出現,與其后果有關,若有滿意后果,則行為再度出現機會增加。兒童若有恐懼行為表現并非表示永遠如此,處處這樣,有時候會有意、無意間表現出理想的行為,無恐懼的情況,這時要抓住機會,應用增強原理,予以獎勵,使原先會恐懼事物,在表現出勇敢面對時,因增強而后能繼續(xù)表現不害怕的態(tài)度,如此,也有改善的可能。
三、約消除法行為主義學者認為非理性恐懼系后天制約學習的結果。既然恐懼是學習而得,當然也可以透過學習來消除。其方法是:在引起案主恐懼情緒出現時,若與愉快、喜歡、滿意等積極情緒配對出現,一段時間后,形成一種制約刺激。以后在案主恐懼情緒發(fā)生時,即呈現此種制約刺激,以喚起案主的愉快情緒,當可克服恐懼。
四、認知治療法
認知心理學者認為,恐懼主要是個人的情感及行為,受到他對該世界看法的影響,因此,恐懼可以藉著教導當事人改變自己不合理性的想法而減低消除。
四、社會模仿法
由于行為是透過模仿學習的結果,因此有些行為主義學者采用示范引導兒童學習減低恐懼的反應。
社會模仿法是將害怕某物的兒童和不害怕的兒童放在一起玩,并讓不怕的兒童接近某物。害怕的兒童在旁邊觀看,并模仿那些不害怕的兒童的動作及情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