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語言表達 > 正文

孩子有心病家長來支招

來源:來自網絡 2009-08-10 14:00:12

說兩句

  導讀:找各種理由逃學、一臨近考試就生病、見了人就躲閃……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種種現象,常被家長忽視。殊不知,這些很可能是一些心理疾病的征兆。日前,一項調查顯示,七成兒童心理問題被忽視,并給他們今后的人生設置了障礙。為此,本期特請專家?guī)湍翡J地發(fā)現孩子的心病。

  考試焦慮癥

  平?荚嚮荚嚻匠;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院長楊甫德

  眼看著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即將來臨,來醫(yī)院咨詢的考生父母也越來越多。“我家的孩子平時學習都挺好,但是一到考試就失手。平時小考也就算了。萬一高考也這樣可咋辦?”“我們家孩子現在茶飯不思,晚上也睡不好覺,考試是重要,萬一試沒考好把身體弄壞了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在考試前,絕大多數考生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焦慮情緒。想想這不僅是一次考試,而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擇和分岔口,有些緊張其實是很正常的。其實,適度的焦慮有助于孩子在考試時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如果孩子真的一點都不緊張,一臉無所謂的樣子,家長們反而需要有所擔心了。

  但是,也有些孩子身上的焦慮情緒表現得比較明顯。他們在心理上表現為過度的緊張、擔憂、恐懼;在軀體上則出現吃不下飯、嘔吐、腹瀉、頭暈、頭疼等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癥狀。具體說來,他們可能會上課心不在焉,十分焦急自己馬上臨考卻仍然什么也記不;煩躁不已,見到任何事情都有發(fā)火的欲望;坐立不安,總覺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浪費時間;吃不好,睡不香,精神一直萎靡不振。通常,在臨考前一個月左右,孩子出現這些癥狀的幾率最大。

  可能有些人會問,是不是平時成績特別好或是特別不好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考前焦慮?其實也不絕對?记敖箲]其實是壓力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來源于兩點:一是期望值過高,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實際水平;二是對于結果的接受程度差,因為過分關注成績而懷疑自己的能力。因此,從心理調節(jié)上來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一顆“平常心”——平?荚嚮,考試平;。平時的?家J真對待,讓自己多體驗進入考場的感覺,這其實也是一種心理學上常用的“脫敏”療法。其次,要樹立足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考好,即使不超常發(fā)揮,也能保持一貫的水準。同樣,假設自己可能發(fā)揮不好,那就想想,也許是題目比較難,其他同學也有可能失手。再次,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哪怕一天不看書,舒舒服服睡上十幾個小時也沒有問題。最后,多運動讓自己出出汗。對于考前的孩子來說,運動可以讓他們從頭到腳重新尋求一種新的平衡——讓大腦從興奮到平靜,讓身體從平靜到興奮。有張有弛,身體才能保持最佳的狀態(tài)!

  攻擊性行為

  小霸王

  多是跟父母學的

  案例:黎女士說起自己的兒子就頭疼不已。在學校里,他是出了名的小霸王,隔三差五就把同學的文具弄壞,或是把同學打哭。老師三天兩頭地往家里打電話,其他家長也反映我兒子就像《機器貓》里的胖虎一樣,別人見了都得躲著。我是好話說盡了,打罵也用上了,他就是改不了這欺負人的毛病。

  家里有這樣的小霸王確實讓人撓頭。“一般來說,孩子出現的攻擊性行為,大概因為以下兩類原因。”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yī)院兒科主任、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兒童精神醫(yī)學學組委員梁月竹說,一類是“心理沖突”,屬于發(fā)育問題;另一類則屬于病態(tài)的范疇了。有些孩子,可能因為在家里、學校比較受冷落,希望通過“暴力”的方式尋求別人的關注;還有些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是“習得性”的,他們從父母或電視里學到這些,認為暴力才能解決問題,“這兩種有原因的攻擊性行為,都屬于發(fā)育問題”。還有些孩子,因為自身煩躁、心性不穩(wěn)定,或是有被害妄想而無緣無故地去攻擊他人,就是病態(tài)了。

  梁月竹解釋說,孩子出現這種行為,跟父母和管教方式有很大的關系。有可能父母關系不和,在家里經常吵罵,孩子潛移默化就會把這種交流方式學了去。也有可能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稍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就打罵孩子,同樣會讓孩子覺得,在解決和其他同學的爭端時,也要采取這樣的方式才能達到目的。但是,一旦家里出現了小霸王,很多家長不是過分遷就就是過分苛責,這樣,不但沒有辦法糾正孩子的行為,反而會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嚴重者可能會危害社會,輕者會處理不好跟同事、朋友、親人的關系,與社會格格不入。

  因此,如果家里有了小霸王,父母首先應該檢討糾正自己的行為。并且阻止孩子接觸不良傳媒,特別是暴力影視劇。此外,還要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告訴他們,遇到的是什么事情;要考慮解決問題的幾種方法;應該選擇哪一種最好的方法去解決。比如可以問問孩子,如果你想得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你該怎么辦?在孩子不知情的狀況下,可以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檢查他是否真正學會解決問題。如讓一個學生假裝不小心,把他的書本碰掉,看他如何解決。家長和老師可根據解決途徑的好差,給予獎勵或建議。

  學?植腊Y

  小時太溺愛

  長大怕上學

  本報記者胡楚青

  案例:張先生的兒子在小學一二三年級一直表現得非常優(yōu)秀,成績名列前茅,跟同學也相處得非常好,三好學生年年有他的份。到四年級時,因為工作調動,張先生舉家遷往另一個城市。換了個學校之后,張先生覺得兒子整個就像變了個人。老師總反映他上課不聽講,和同學也很少交流,這可愁壞了張先生一家。

  “其實,孩子不愿意上學,多少是種可以理解的行為,就像許多大人也不愿意上班一樣。”北京回龍觀醫(yī)院院長楊甫德解釋說,這屬于一種適應障礙。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小學到中學,由于孩子的適應能力比較差,就很有可能出現“恐學”的表現。還有一種情況,可能孩子在學校里不能跟同學融為一體,或是經常被老師批評、有其他同學欺負他,都有可能導致“恐學”的產生。

  “恐學”并不像“廣場恐怖癥”、“高樓恐怖癥”等,有明確的定義,真正因為怕上學到了病態(tài)的比較少見。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上學、換班、換學校都是一種可以適應的狀態(tài)。楊甫德說,那些不能適應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從小家長過度溺愛、過度保護,覺得自己的家就是一座大山,突然要上學要離開這座大山了,內心覺得失落,無法適應這種分離狀態(tài)。尤其是到了學?赡苊鎸蠋煹呐u或同學的孤立,就更加不想上學了。如果孩子從小就跟小朋友們一起玩,提早“適應”了社會和人際關系的處理,出現“恐學”的幾率會低得多。

  所以,家長一定要尋找孩子不肯上學的原因。當發(fā)現孩子有不肯上學的現象時,家長應該與他們談心,盡可能了解所有與他們上學有關的情況。要注意開導,不要采用簡單恐嚇的辦法,迫使孩子去上學,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創(chuàng)傷。要正面誘導,講清上學和將來工作的關系,讓孩子在認識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種強迫性、懲罰性的言行!

  選擇緘默

  多交幾個朋友

  如果孩子在家里好好的,到了學校和人多場合就不說話了,很多家長就問,這是不是說明孩子過于內向了?

  其實,孩子這種選擇場合開口的情況,也被稱為選擇性緘默。“要明白選擇性緘默絕對不是孤獨癥,家長們可以不必擔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教授季建林指出,該病的起病年齡可能在四五歲或七八歲。孩子在發(fā)病前智力正常,已有相當的語言能力。對少數熟悉的人,孩子可正常講話。但與外人交往時僅用手勢、點頭或搖頭表示自己的意見,偶爾也用文字表達。

  “說到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外,主要就是現在的孩子過得太獨了。”季建林表示,一旦突然進入幼兒園或學校,很難適應這種和同齡人交往的場合。從某些意義上來講,也可以說是一種社交恐懼。

  對此,家長不要強行逼迫孩子說話。如果孩子還小,要讓他們多和陌生的孩子玩。大點的孩子,可讓他們與一個熟悉的人在一起。還可以讓他們通過電話、網絡聊天等方式與人交流,直到他們能直接溝通。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