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8-17 22:30:30
導讀:時代需要我們培養(yǎng)出具有探索科學的強烈興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實踐能力的、具有獨特科學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這些科技素質的培養(yǎng),都必須從小抓起、從幼兒抓起。因此,在幼兒園里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基本科學知識和思維方法教育幼兒。從小啟迪幼兒科學意識,激發(fā)其探索欲望和主動求學的興趣,引導幼兒熱愛科學、理解科學,并運用科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促進其智力和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三門蓓蕾幼兒園:徐蘇娟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時代對未來人才的需要,是學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戰(zhàn)。過去,我們都認為部分孩子的能力較差,經常采取一味遷就的方法,將所有知識細細嚼碎后再喂給他們。這樣越是遷就,他們的腦筋就越不肯動。時間長了,孩子們喜歡上了這種“不勞而獲”的學習套餐。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就要引導幼兒從小就了解科學的概念、科學的技能以及科學的態(tài)度和價值,并了解社會與科學的關系以及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的需要。
時代需要我們培養(yǎng)出具有探索科學的強烈興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實踐能力的、具有獨特科學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這些科技素質的培養(yǎng),都必須從小抓起、從幼兒抓起。因此,在幼兒園里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基本科學知識和思維方法教育幼兒。從小啟迪幼兒科學意識,激發(fā)其探索欲望和主動求學的興趣,引導幼兒熱愛科學、理解科學,并運用科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促進其智力和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世界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好似沒有一張相同的臉一樣,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其形成的的個體差異也不同。以下我將談一談開展科學探索活動的重要意義:
一、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得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
擴大幼兒的視眼,使幼兒獲得早期科學經驗的積累。因此: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進行了以下探索:科學教育的內容是很廣泛的,它包括人體和健康、動植物、環(huán)境教育、自然科學現(xiàn)象等。幼兒受年齡特點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奧的科學原理,對科學的概念也只是模糊的,所以我們應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認識一些我們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筷子,面油,皮筋等,知道各種用品的使用價值。例如:“有趣的葉子”、“天上的彩虹”、“各種各樣的鈕扣”、“吃草的羊”等等這些都是幼兒學習的基礎,對于幼兒科學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
二、在動手操作中培養(yǎng)幼兒學習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是獲得經驗的先決條件。興趣是幼兒認識科學的動力,它表現(xiàn)為兒童對事物的心理傾向性。通過讓孩子們親自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使他們對周圍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游戲卻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活動形式。對幼兒來說,游戲是最快樂、最生動、最豐富的活動。因此,以游戲的形式開展科學活動,既能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進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游戲中,幼兒通過試一試、做一做、玩一玩認識科學現(xiàn)象。獲得科學知識。在愉快體驗中學科學,效果更加。我非常注重讓幼兒動手操作這一環(huán)節(jié),盡可能利用豐富多樣的材料,讓幼兒親自去嘗試,去體驗。在認識“沉與浮”活動中,我們和幼兒尋找許多嘗試沉浮的材料,先讓幼兒試一試哪些材料是沉的?那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讓幼兒想辦法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浮在水面的東西沉下去。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個個思維活躍,躍躍欲試。有的做了一只紙船把釘子放在紙船里,使釘子浮起來;有的在木頭上放一塊小石頭,使木頭沉下去……多么豐富的想象!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的表現(xiàn)不僅體現(xiàn)了對物體沉浮的濃厚興趣,而且還充分發(fā)揮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果在這個活動中,幼兒不親自動手試一試,那么效果就明顯不同了。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幼兒在學中玩、在玩中樂,充分發(fā)揮了幼兒學習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掌握牢固,記憶深刻,又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yǎng)。教學效果好。
三、科學探索活動的內容
幼兒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上空氣的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找空氣時,我為孩子們投放了塑料袋、氣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導幼兒用塑料袋裝空氣。捏緊袋口,摸一摸、壓一壓袋子感覺空氣的存在,對著臉放開吹滿氣的氣球口,感覺氣流的沖擊力。又如:投放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瓶子等材料,讓幼兒在活動時通過搖晃成敲擊瓶子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還可以從敲擊瓶子所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判斷瓶子中的材料,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聽覺能力,還進一步培養(yǎng)了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提供充分的材料,就為每個孩子創(chuàng)設了動手動腦的機會,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在動手操作中得到發(fā)展。
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相對獨立地進行操作、實驗、感知和觀察等活動,為幼兒提供了獲得成功的機會,從而使他們體驗到成功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我能做、我會做”的積極態(tài)度。
四、注重在平時生活中滲透科學教育的內容
幼兒的一日生活豐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許多科學教育的素材。如在“太陽和影子”活動中,怎樣使自己的影子變長?又怎樣變短?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幼兒對影子產生了興趣,教師就帶領幼兒做起了“太陽鐘”。幼兒相互商量、討論和試驗著,最后發(fā)現(xiàn)了身體往與太陽方向相反的一邊傾斜,可以使影子變長,直立或往與太陽相同方向的一邊傾斜,可以使影子變短,跑到沒有太陽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經過一天的記錄,幼兒有了一個能知道時間的“太陽鐘”。此后,幼兒通過自主學習,知道了時間不同,影子的長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在找到答案的瞬間,孩子們歡呼雀躍,臉上充滿著喜悅之情。其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有兩名幼兒合作的方法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一名幼兒做俯臥撐動作,另一名幼兒在他后面幫他抬起雙腿,做成人推小車的姿勢,他們大聲嚷者:“瞧,這樣的影子最最長!”。幼兒在獲得類似這樣的心理滿足的同時,更激起探索的欲望,同時幼兒間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五、重視科學教育活動中的設問引導
幼兒真正主動探索是從意識到有問題開始的。幼兒有了疑問并產生想尋找答案的愿望,才能進入主動探索狀態(tài),教師要處處留心觀察,把自己預想的問題變成幼兒自己的問題,適當地多提一些“為什么”。當幼兒在探索活動中遇到問題或產生疑問時,教師應鼓勵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解釋、猜想和判斷,使幼兒從各個方面主動探索,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
如在“拋雞蛋”活動中,教師提問:“如果把雞蛋從上向下扔,它會怎么樣?”幼兒回答:“它會碎的。”于是教師分別向兩個臉盆扔雞蛋,結果一個雞蛋碎了,另一個雞蛋沒有碎。接著,教師又問,“為什么雞蛋碎了,另一個不碎呢?”待幼兒議論之后,教師引導幼兒比較兩個臉盆的不同,幼兒發(fā)現(xiàn)雞蛋落在有毛巾的臉盆里不碎,因為毛巾軟。雞蛋直接落在堅硬的臉盆里就會碎。然后,教師出示海綿墊、沙堆、碎布、稻草、棉花、石塊等,提問:“雞蛋落在這些物品上會怎么樣?為什么?”最后讓幼兒積極地嘗試并講述實驗過程并得出結論:易碎的物品在細軟且有厚度的材料的保護下,就不易碎。最后教師提問:“平時人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由于這一活動較多地采用了開放性、啟發(fā)式提問,因而幼兒的思維非常活躍,學習探索也更加主動、積極。
六、將游戲做為教育的“媒體”,寓科技教育于科學游戲中
科學活動必須是符合科學的,不像語言活動、音樂活動,可以夸大,大膽想象,它是一門比較嚴謹的學科,在設計課件時,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設計的內容是否合理、科學,而科學教育往往以科學探索活動為主,操作性強,幼兒能在自由寬松的活動環(huán)境中,無所顧忌地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進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兒在操作中不斷地開動腦筋,尋求答案?梢姡變旱膭(chuàng)造性思維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們能在活動前廣泛地收集多種材料,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盡可能豐富的物質環(huán)境,幼兒就能自如地在探索過程中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由于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理解水平有限,有時單靠教師用圖片講解、幼兒是不能充分理解的,這時,就需要借助一些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來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在組織幼兒討論水的用途活動中,可以通過小朋友喝水、農民給蔬菜澆水、大象喝水洗澡、等圖片、錄象,讓幼兒知道人、動物、植物都需要水。進一步討論:如果沒有水,那會怎樣?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于是組織幼兒再討論:為什么現(xiàn)在社會上喝“純凈水”、“礦泉水”、的人越來越多呢?我們怎樣保護水資源呢?啟發(fā)幼兒說出:不把垃圾、臟東西扔在河里,工廠不能把污水排到河里,洗完手馬上關緊水龍頭等。在孩子受教育、學知識、長身體的同時,樹立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的高尚情操,和培養(yǎng)對環(huán)境負責任的精神。
七、注意做到適時鼓勵,在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應有的放矢進行指導,對孩子們的求異行為應加以鼓勵,而不是橫加指責;盡量不作過多的限制,以免幼兒怕犯錯誤而產生恐懼心理;注意做到適時鼓勵,在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教師可以適當地降低學習的難度,讓幼兒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幼兒體驗成功的同時,就會獲得信心。在課上,教師對幼兒的表揚一般是口頭表揚,動作、眼神暗示等,現(xiàn)在我們還可在課件中設計表揚的環(huán)節(jié),如幼兒回答對某個問題后,電腦中會出現(xiàn)表揚的畫面,可以是五角星、小紅花,也可以是其它一些東西,這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定,另外還可加上語音,如你真棒、太好了等,電腦中的表揚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新的刺激,對幼兒也有一種激勵作用。
八、小課堂教育與社會大自然結合
過去,我們組織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時,常常局限于園內的教育,而忽視與園外科學活動的結合。其實,幼兒科學探索活動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幼兒的科學教育內容離不開大自然和社會連續(xù)的活動,不同的渠道,多種方式,多樣活動,都有利于幼兒知識經驗的獲得,認知能力的提高。
自然界是充滿著許多誘人的奧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們總是喜歡提出各種問題或是親手撥弄一下探個究竟。所以大自然是幼兒學科學的最好課堂和材料,其生機勃勃、變化萬千的景象為幼兒科學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觀、最生動的材料。在進行“蟲蟲、蟲蟲飛”的主題教學時,我們帶著孩子一起進入昆蟲世界。讓每個孩子都象名偵探柯南一樣去發(fā)現(xiàn)我們周圍有哪些昆蟲?這些昆蟲叫什么名字?它們住在什么地方?喜歡吃什么?怎樣采集昆蟲和飼養(yǎng)昆蟲等。孩子似乎天生對各種各樣的昆蟲感到好奇,他們常常會睜著自己明亮的眼睛觀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小動物。走進我們的教室,首先映入在大家眼簾的是孩子們制作的昆蟲吊飾,這些有趣的昆蟲都是孩子們與爸爸媽媽一起利用廢舊的物品共同制作的。在活動室外,我們還創(chuàng)設了親子作業(yè)欄,這就給周圍環(huán)境增添了更溫馨的色彩。
此外我們還組織幼兒去公園。這種外出游玩的過程,便是幼兒探索科學的過程。當我們來到那座涼亭時,幼兒就提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問題:為什么人們要制造涼亭?涼亭有什么用處?為什么要造這么多的涼亭……。幼兒對科學經驗的吸取和積累,認知結構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學習,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靠一點一滴逐漸積累的。
日常生活中,抓住了點點滴滴的機會,在學習生活的同時也接受了科學教育。由于幼兒園的教學課程取之于生活的各個層面,和幼兒的周邊環(huán)境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也有利于各科教學的相互滲透。例如:歌曲演唱《大雷雨》就滲透了自然氣象科學的常識,通過歌曲學習,小朋友也了解了雷雨是夏天特有的氣象特征之一,是特定的天氣溫度和濕度造成或引發(fā)的自然現(xiàn)象。假如進一步探索,還可以找到雨是怎么形成的秘密。再例如:語言散文詩欣賞〈春姑娘〉,優(yōu)美的文字和和諧的韻律不僅給孩子帶來文學的享受,通過散文欣賞內容的理解,滲透了很多春天季節(jié)特征的了解。因此,科學活動的滲透性不局限于科學教育活動,更蘊涵在其他各科教育和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專門性活動和滲透性科學活動的交融從形式上豐富了活動的方式,給幼兒更多的接觸、了解、探索科學世界的機會。
總之,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多讓自己成為一名和幼兒一樣的探索者,盡量去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疑問,尊重他們的想法,引導幼兒進行大膽嘗試,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探索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激起幼兒強烈主動的探索欲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