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8-18 23:20:02
導讀:人文主義心理學重視人的理性,強調(diào)人的價值,尊重人的需要,發(fā)展人的潛能,以人為本,把人當作“人”的對待的積極態(tài)度。人文主義教育的課程設計中顧及兒童發(fā)展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兒童的生理及社會需要,承認兒童是具有人性的,3-4歲兒童對性問題感興趣就表明人的性認知和性意識開始形成,雖然幼兒的年齡較小,但我們也必須把他們看作是獨立的人,成人應以平常心態(tài),坦然、接納的態(tài)度,科學、自然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一、問題提出
研究表明,嬰兒從出生第一天開始,便能從成人摸他和抱他的方式以及和他說話的音調(diào)到體會到愛。2-3歲的孩子開始了解“性”,大部分的兒童從3歲開始就會對“我”從“哪里來的”這樣的問題感興趣,隨著年齡的增大就會提出一系列與性有關的問題,比如:“我是從哪里來的?”“我是怎樣進到媽媽的肚子里去的?”當然這些問題的提出是出于質(zhì)樸的好奇心,同時,也反映出人的性認知和性意識的形成從小就開始了。
然而一直以來,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性是一個神秘、隱諱的代名詞,正是由于這種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當3、4歲孩子對性疑問最多的時候,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以及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往往采取回避或訓斥的方式匆匆結束與孩子的交流,而有些孩子對擺弄自己的性器官發(fā)生了好奇時,因未得到成人的正確引導與及時的干預而形成習慣性的動作……諸如此類的問題行為,如未及時地給予矯正,會使孩子從小對性就埋下“性羞恥”“性焦急”和“性神秘”等等的陰影,到孩子長大后極有可能形成扭曲的性心理,也可能發(fā)展成為性心理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對家長進行“對性健康教育的看法”的調(diào)查結果中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小孩不應該有性意識,性教育是青春期初中生的事,過早地對兒童進行性教育會將孩子教壞等。更多的家長則不知從何入手對兒童進行性教育,甚至感到羞于啟齒;而對教師進行“開展性教育的教法”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這一責任應落實在家庭成員身上,對兒童的問題行為的處理態(tài)度也談不上進行積極性、科學的矯治。由此可見,成人尚未能重視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知識教育,也未能對存在的一些性心理及行為問題進行妥善的引導和解決。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在兒童這一性健康的重要時期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性別意識教育,幫助幼兒建構正確的性知識,對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進行及時的干預和矯治,以探索出一條科學、合理的實施性教育的途徑并總結出相關的教學經(jīng)驗,使孩子獲得健康的性心理教育。這不僅能使孩子的性心理和性行為獲得健康發(fā)展,而且也有利于成人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得以借鑒。
二、研究設計
一)理論依據(jù)
1、張學門的“行為課程”理論
張雪門將行為課程稱為“生活的課程”,它的最大特點是:生活性。而性意識教育的出發(fā)點正是由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性知識感興趣而來,這是兒童的個性心理發(fā)展的標志,作為幼兒園及教育者應滿足幼兒受教育的需求。
2、人文主義心理學
人文主義心理學重視人的理性,強調(diào)人的價值,尊重人的需要,發(fā)展人的潛能,以人為本,把人當作“人”的對待的積極態(tài)度。人文主義教育的課程設計中顧及兒童發(fā)展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兒童的生理及社會需要,承認兒童是具有人性的,3-4歲兒童對性問題感興趣就表明人的性認知和性意識開始形成,雖然幼兒的年齡較小,但我們也必須把他們看作是獨立的人,成人應以平常心態(tài),坦然、接納的態(tài)度,科學、自然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3、愉快教育
愉快教育形成于80年代中期,其主題是:是使每個學生有幸福的童年,使他們感到學習是愉快的、活動是愉快的、生活也是愉快的。游戲是最適合于幼兒特點的活動形式,開展性別意識教育也不例外。將幼兒性意識教育內(nèi)容融入游戲活動中,可使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有關知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