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09-09-18 14:13:58
我出生在70年代,老家在靠近京津的河北農(nóng)村。80年代的時候,農(nóng)村很窮,買不起電視,也沒有什么電影院,大家只能到村委會或是別人家里看電視,看露天電影。條件雖然艱苦,但集體看電影和電視的經(jīng)歷卻永遠那么溫馨,讓我難以忘懷。
我小時候只有一次自己花錢看了場電影,是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花了兩毛錢,在公社大院里的臨時電影院看的。當(dāng)時喇叭里宣傳得挺邪乎,在他們的忽悠之下去看了,果然不錯。不過沒有幾天就在露天免費放映了。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的機會挺多的,雖然我們村子小了點兒,才四百來口人,但我們挨著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那還是很“繁華”的,而且周圍聚集了好幾個村子,簡直分不出來哪個村是哪個村,所以一有電影資源,彼此可以共享。電影放得多,一個是因為便宜,放一場也就十幾塊錢或幾十塊錢的事,而且一般都是各個村的村委會出錢放,目的是為了豐富大家的業(yè)余文化生活,也就不在乎錢了。此外,那時候有種風(fēng)氣,做買賣的商販或有紅白喜事的人家,都好個熱鬧,也都愿意出錢放電影。當(dāng)然,攤上個喜歡看電影的村領(lǐng)導(dǎo)更加幸福。我們村的支書就愛看電影,當(dāng)年剛開始流行錄像,就請人在村子里連著放了好幾天的錄像,放的一水的武打片。那場面,好家伙,可謂是人潮如涌、盛況空前。不得不找人專門拿大木棍維持秩序,凡是靠前的觀眾一律坐下看,以免遮擋后面觀眾的視線,不聽的用棍子沒頭沒腦地猛砸。
電影放映隊在派出所的院子里,只有一個放映員,叫蠻子。一到放電影的時候,他就會開著一輛汽油三馬,帶著拷貝和放映設(shè)備下到村子里。我們經(jīng)常到派出所的院子里去玩,看看今天放不放電影,在哪兒放。只要在附近幾個村子,無論多遠都要去。在那里還可以看看電影海報,有時候幸運的話,還可以拾到剪掉的廢電影膠片。后來還有人買到一種專門看膠片的工具,有點兒類似于萬花筒,在底部裝上膠片后,把眼睛湊到小孔處觀看,和看電影真的差不多呢。
電影放映前,村委會的人一般都會用大喇叭通知大家:“社員同志們注意啦,吃完晚飯到大隊看電影來。”一聽到廣播,我都會特別興奮,也顧不上吃飯了,趕緊拿上馬扎去看電影。要去早點兒,不然正面就沒有好位置了,我很少到反面看,因為什么東西都是反的,心里不舒服。究竟拿什么座兒去,要看距離遠近。如果是本村放,就拿椅子,如果是外村放,就拿馬扎,很少的情況下拿過塑料布或編織袋,預(yù)備躺著看,幾乎沒有不拿座兒站著看的時候,因為我覺得一個是累,再一個不能好好地欣賞電影。我和弟弟去的時候都比較早,看著放映員和幫忙的人豎起桿子,展開幕布,放上音箱,布好線,也是一種享受。我愛看電影,不僅是喜歡電影本身,而且也喜歡在電影放映前和伙伴們打打鬧鬧,在黑乎乎的人群中,你捅我一下,我捅你一下,蠻有意思的。尤其是捉迷藏,更是我們的最愛。有人看電影的時候喜歡吃點兒瓜子什么的小零食,那是因為白天提前知道了就準備好的,我們沒有這么好的待遇,只要精神食量就夠了,物質(zhì)方面缺乏點兒就缺乏點兒吧。
電影一般都在大道上放,有時候甚至在公路上放,畢竟不是每個村都有一個大廣場。這就造成了交通堵塞,不過那時候汽車也不多,問題并不嚴重。農(nóng)村特別缺電,三天兩頭地停電,看電影也會遇到?jīng)]電的情況,就要干等著來電,心里那個著急呀。有時候也會發(fā)電,不過很少,更多的時候是不演了,明天再說,只能灰溜溜地回家。記得當(dāng)年看《哪吒鬧!,人山人海,就是等了很長時間,然后發(fā)電,最后終于來電,可以說是一波三折。電影正式放映之前要進行調(diào)試,大家喜歡把手放在放映機的光束里,在幕布上做出各種姿勢?粗馐酗w舞的塵土和幕布上的手影,覺得真好玩。
放映活動從6、7點鐘一直持續(xù)到11點左右,要上演兩部電影,有時候還有加片,都是科教片。兩部電影是不同類型的,避免產(chǎn)生“審美疲勞”。我愛看打仗的、偵破的和武打的。印象中恐怖片放的不多,只有《神秘的大佛》和《畫皮》。前者記得有鬼臉,后者有人皮,當(dāng)時被嚇壞了,以至于回家時到黑暗的地方,總是回頭看后面有沒有鬼。
雖然愛看電影,但不是每部電影都好看。印象最深的是演《譚嗣同》的時候,因為那是還太小,理解不了電影的意義,也沒看到什么精彩的地方,而且非常冗長,就在銀幕下睡著了,醒了一次又一次,醒了發(fā)現(xiàn)還沒演完,倒頭接著睡。一般情況下我看電影都很精神,可以說是不錯眼珠地看,那次真的是一個例外。
電影放映完畢,已經(jīng)是深夜了,隨著人流回家,一邊和別人討論劇情。人越走越少,終于走到家門口,摸著黑開開門,上炕睡覺,心里還想著劇情,最后迷迷糊糊地睡去。
如今家家都有電視,看電視已經(jīng)不是什么奢侈的享受了。而在我小時候的農(nóng)村,剛剛改革開放,物質(zhì)條件還不好,大多數(shù)人家買不起電視,只有村委會或富裕的人家有,這就有了一段集體看電視的經(jīng)歷。
電視劇《霍元甲》最初放的時候,我們村子還只有一臺電視機,是村委會的,黑白的,還是電子管的,特別費電。當(dāng)時我所知道的彩電,是鄰村村委會的,他們村人口多,還是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似乎比我們村有錢,買得起彩電。電視機的鑰匙掌握在村委會的一個人手里,他負責(zé)每天晚上開電視。有時他們家吃飯晚點兒,大家都等了很久還沒來,就跑到他家里催促。
夏天的時候,露天看電視,電視機就放在一扇窗戶里面,直接打開窗戶就行了。露天看過《海嘯》和《蝦球傳》!逗[》前些日子中央臺還重播過呢,只記得其中有一個叫小馬的。冬天的時候,電視機搬到了村委會的一間屋子里,屋子挺大的,里面擺了許多大木頭和磚頭,當(dāng)座位用的。當(dāng)年看《霍元甲》、《陳真》,就是在這個大屋子里。因為這兩部電視劇太火了,看的人很多,所以要提前到那里等候。等拿鑰匙的打開門,小孩子們都一窩蜂似地沖進屋子,摸黑占據(jù)最佳位置,大人們則站在后面看。這兩部電視劇重播了好幾遍,每次觀眾都是那么多,甚至中午放的時候也一樣。在那里看的電視劇還有《西游記》紅孩兒的幾集,記得是某年大年三十放的。還有山東電視臺拍的《武松》,當(dāng)年不知看了多少遍。一起看電視的感覺和看露天電影很像,特別熱鬧,大家還可以一起討論劇情。
后來放83版《射雕英雄傳》和《上海灘》的時候,情況有了很大改觀,村子里有些人家也買了電視。這兩部電視劇我是在村里一個叫老六的家里看的,他們家的電視是天津的親戚給的,舊的,不過在我們看來是相當(dāng)了不起的了。看的時候有十來個人,是露天放的。
再后來差不多的人家都買電視機了,我們家窮,買不起,我和弟弟只能到別人家去看。最常去的是我的一個小伙伴家,有時甚至人家都上炕要睡覺了,我們還舍不得回家。有一次我到他們家看電視,正巧他們要出門,就把我留在那兒,看完電視鎖上門才走的。當(dāng)時我們小,不太懂事,也夠煩人的,估計人家不好意思明著說罷了。
因為總是到人家看電視,影響別人休息,再加上我天天嚷嚷著買電視,爸爸、媽媽終于答應(yīng)了,那時我正上初三。爸爸去縣城買的,熊貓牌,黑白的,花了六百多塊錢。當(dāng)時正趕上電視機價格上漲,多花了不少錢,沒多久價就落下來了。
終于可以在家看電視了,集體看電視的歷史也就此結(jié)束。
現(xiàn)在雖然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和DVD,看電視劇和電影已經(jīng)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我還是懷念童年時集體看電影和電視的情景。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