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09-11-03 22:43:58
如個別幼兒回答時,教師沒有用同一尺度來“量”孩子,不會單單只請能力好的孩子,而是對于平時膽小、能力弱的孩子也給予機會,并根據(jù)孩子講的情況以及進步的因素讓孩子看到希望,激發(fā)他們跳一跳摘到更高“蘋果”的欲望,以此不斷鼓勵孩子不同程度的向前發(fā)展。
案例一:
以教師為主的講評活動
大一班的小朋友們正在講評區(qū)角活動,一位小朋友站起來說:“我們玩的是編花籃,用繩子編......”其他小朋友在下邊也開始講了起來,寒睿說:“我剛才做了一只貓,我還給它戴上蝴蝶結(jié)了呢!和老師做得不一樣!”她旁邊的一位男孩說:“這有什么稀奇的,我在建筑區(qū)還搭了一架戰(zhàn)斗機呢!我的戰(zhàn)斗機上可以安裝好多的導彈,敵人來了我們就可以用導彈打他們,我們的導彈用也用不完。”寒睿還想講,這時陳老師生氣了,說:“現(xiàn)在是在聽誰說?你們太沒禮貌了!”大家馬上安靜了下來,陳老師又請了其他兩位小朋友來介紹,然后說:“剛才這幾位小朋友都講得不錯,講得很好,以后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也講得這么好。”小朋友們似懂非懂地說:“好。”
案例二:
以幼兒為主體的區(qū)角活動講評
大二班的孩子們在區(qū)角活動結(jié)束時,林老師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活動情況。王朝偉小朋友說:“我在計算區(qū)玩,我和徐超玩拼花瓣,我們想了一個新的玩法,可好玩了......”小朋友們聽了王朝偉的介紹,也都開始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起自己在區(qū)角的情況,興趣十分高,林老師看了看大家,請朝偉坐下,接著對大家說:“剛才大家在討論什么呢?”張嘉哲站起來說:“我們在講生活區(qū)打毛衣的事。”其他的小朋友聽了,也都說起自己玩區(qū)角的情況,林老師做了一個停的手勢說:“好,現(xiàn)在就請大家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剛才是在哪個區(qū)玩的?是玩什么?有沒有遇到困難?”孩子們一聽就又馬上興致勃勃的展開了話題。林老師輕輕地走到孩子們的身邊,蹲下身去聆聽他們講的話,偶爾插上一兩句或提上一兩個問題,引導孩子們?nèi)セ卮稹?/p>
大約講了兩分鐘后,林老師集中了大家的注意力,說:“剛才聽大家都說了自己玩的情況,現(xiàn)在,誰來說說?”張嘉哲小朋友馬上舉手站起來說:“我在生活區(qū)打毛衣,可是每次(棒針上的線環(huán))都會掉了,織不起來。”林老師問:“誰能想個辦法不讓棒針上的毛線掉了呢?”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發(fā)表著自己的意見。最后大家一致認同:織好的每一針用手先抓住,不讓它滑出來,然后用食指拉線再織。嘉哲的問題解決了,高興的笑了。平時膽小的林文俊小朋友悄悄地舉起了手,林老師微笑著請林文俊小朋友來說。文俊看了看老師,小聲地說:“我(們)是玩棋的,他走一步,我走一步,我贏了。”他停了下來,似乎講完了。以往其他很多孩子也出現(xiàn)這種情況,針對自己的區(qū)角活動情況講述不清。林老師先表揚了文俊的進步并示意他坐下,然后以此為話題問:“小朋友,剛才我們聽了文俊的介紹,大家覺得講得好嗎?為什么?”詩伯說:“講得好,因為他勇敢起來了”。林老師肯定了詩伯的話,又問:“他的介紹讓你們知道他和誰玩嗎?是怎么玩的呢?”小朋友都說不知道,這時,有很多小朋友都起來評價了文俊的話,陳理惠小朋友說他沒有講在哪里玩;王子耀小朋友說他沒有說清楚和誰玩;刑詩晗小朋友則說他沒有說怎么玩,玩什么棋等等。林老師對大家的評價都給予了肯定。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