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1-06 16:12:34
導讀:總之,多媒體技術對幼兒園教學來說,是在課程改革中凸顯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對幼兒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促進幼兒的認知與情感發(fā)展,幼兒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努力去開發(fā)、探索和研究如何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技術。
在幼兒園教學中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觀念以及教學方法與評價手段,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幼兒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一、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教學能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比,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一)寬松而愉快的情景能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將聲音、圖像等多種信息進行有機組合,創(chuàng)設各種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具有形象化和趣味性特征,能充分調動幼兒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如,在欣賞仙、青蛙》這一童話故事時,傳統(tǒng)的教學一般是以靜態(tài)的圖片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但只能維持較短的時間,幼兒的注意力很快就分散了;改用幻燈片教學之后,隨著音樂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視屏上依次出現(xiàn)了故事中的主要場景:美麗的月色下,小青蛙在荷葉上跳躍,捉害蟲;小青蛙勇敢面對暴風雨的侵襲;風雨過后,太陽在公雞的啼叫聲中升起,小青蛙繼續(xù)在湖面上捉害蟲。形象的畫面和動聽的旋律使孩子們受到了作品美的感染,不僅激發(fā)了其學習興趣,而且使他們能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
(二)形象而生動的圖像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幼兒的認知具有具體形象性特點,對具體、直觀、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形象、生動、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幼兒易懂易記,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理解。
如,在大班主題活動“美麗的西藏”實施過程中,藏族對沿海地區(qū)的幼兒來說是個遙遠而神秘的民族,難以理解。為避免用枯燥的說教來介紹民族風情知識,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首先把中國地圖投影放大,讓幼兒在地圖上找到藏族人民居住的地方,然后在屏幕上展示藏族人民的服飾及其風俗習慣,接著在背景音樂《珠穆瑯瑪》的歌聲中,播放藏族地區(qū)的風景圖片。幼兒欣賞著充滿民族風情的畫面,聽著高亢嘹亮的歌聲,眼睛睜得大大的,顯得很開心,并紛紛議論著:西藏太美了,天空藍藍的,雪山高高的,草地綠綠的,湖水清清的……直觀、形象的教學使幼兒身臨其境,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可聽,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易懂,幼兒對西藏不再感覺神秘,而是自然地走進了西藏。
(三)恰當而簡明的演示能有效地化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tài)演示,能把以往教學中無法表現(xiàn)出來的抽象事物和現(xiàn)象變得形象、生動、具體、直觀,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一一剖析,還能有力地支持和引導幼兒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聞其聲、見其形、人其境中運用多種感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理解關系,使其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認識長方體”的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依次閃動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使幼兒認識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緊接著把長方體的實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圖,幫助幼兒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然后再通過面、棱的移動與拼合等一系列演示,幫助幼兒認識長方體“相對面相等,相對棱的長度相等”的規(guī)律。通過這一清晰、動感的畫面展示,幼兒輕松愉快地感知了長方體的特征。
又如,在學習兒歌《我們的祖國真大》的過程中,為了讓幼兒理解祖國的“大”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利用多媒體調控自如靈活的優(yōu)點,制作了動畫課件來幫助幼兒理解。首先,投影放大中國地圖,讓幼兒找到福建的位置,并說說福建大不大,然后再將地圖還原,啟發(fā)小朋友思考,福建這么大,但在地圖上卻只有一小塊,這說明了中國的確很大。然后,再呈現(xiàn)配有音樂和解說詞的動畫課件——立體的中國大地圖,在同一時間,北方一片白茫茫的寒冬景色,而南方卻是一片盛夏炎熱的景色。強調“同一時間”是要讓幼兒認識到中國南北地域差別與氣溫差異,感知和理解“我們的祖國真大”。最后,利用大屏幕播放錄像《我們偉大的祖國》,把幼兒很自然地帶到遼闊的祖國各地,再次讓幼兒感知祖國的“大”。
可見,多媒體的形象演示能有效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四)聲畫并茂的課件能有效地豐富幼兒的情感
幼兒的情感體驗是比較具體的、單純的、直接的,并且對情境有很強的依賴性。多媒體將文字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搭配結合的立體場景,形成情感輻射力,叩擊心靈,營造心境,讓幼兒在欣賞與理解事物的過程中豐富情感體驗。
如,在“保護藏羚羊”這一活動中,教師讓幼兒觀看“藏羚羊”的動畫片,讓幼兒感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萌發(fā)愛護它們的情感。當幼兒看到成群可愛的藏羚羊突然被獵槍擊倒,鮮血染紅了草原,幸存的藏羚羊流出傷心的眼淚時,他們都被這逼真的畫面深深感動,同時對不愛護藏羚羊的人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憤恨?梢,幼兒不僅產生了對藏羚羊的同情,更從中升華出了愛護動物、關心他人的高尚情感。這一具體、生動、真實的場境使幼兒的心靈受到震動,激發(fā)了他們深切的同情心,受這種情感的激勵,他們在全園發(fā)起了一場保護藏羚羊的自覺宣傳運動。
實踐表明,多媒體技術以它特有的表現(xiàn)手法,增強了教學的直觀形象性,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能在多媒體技術營造的這一音、色、光的情境中去主動發(fā)現(xiàn)、質疑和探索,從而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這些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企及的。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在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出現(xiàn)了一些誤區(qū),如有些教師盲目地追求現(xiàn)代化設施,為追求技術的先進性而使用技術,甚至以犧牲課程目標為代價,認為運用多媒體技術就是單純地把計算機帶進教室,把教學內容搬到計算機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三重三輕”的現(xiàn)象,即重教學情境,輕教學目標;重活動形式,輕活動效果;重知識能力,輕情感態(tài)度。筆者認為,幼兒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時應有清醒的認識,對其運用的目的及與幼兒園教學整合的過程要有理性的思考。我們結合自己的實踐研究提出以下三條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多媒體技術與幼兒園教學的整合不是簡單的湊合,而是技術與教學的有機結合,這就要求教師把多媒體技術有機地融于教學過程,實現(xiàn)教學各因素的功能,做到在教學過程中自然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而不是生搬硬套式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即為技術而技術。
一方面,教師要科學地選擇和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選擇課件,并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將這些適宜的課件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去。在應用過程中,還要注意進行改編和二次加工,因為一個完全固定化的課件在課堂上是缺乏生命力的,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修改和編輯。
另一方面,教師要強化教學設計意識。在多媒體課的教學設計中,一定要有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起來的意識,不能把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演示工具,單純地用來“營造一種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而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涉及到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多媒體技術等諸多教學要素進行認真地分析,注意綜合考慮各要素的功能與特點,避免機械組合、重復組合或盲目組合。例如,在實施“海底世界”這一教學活動時,可以先讓幼兒采取各種方式(完整看、分段看、邊提問題邊看、邊看邊表演等)看課件,然后舉行談話活動,再讓孩子們拿出彩色筆,在紙上畫出他們理解的海底世界,最后讓他們邊聽音樂邊分角色進行情景表演。這樣的設計能把多媒體技術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對象等有機地整合起來,不僅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的優(yōu)美、故事的趣味與游戲的快樂。
(二)目的性原則
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是要讓多媒體技術服務于教學,從根本上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使之既利于教師的教,又有助于幼兒的學。為此,教師應明確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中只能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一定要克服整個教學活動依賴多媒體技術的現(xiàn)象,避免簡單地用新技術把書本和黑板搬到屏幕上,從而不過是把“人灌”變?yōu)?ldquo;機灌”而已。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技術與幼兒園教學的關系,讓多種教學手段優(yōu)勢互補,將多媒體技術用在關鍵處,才能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使用多媒體技術也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幼兒園的教學有很多是通過師生互動完成的,并不是每一個教學活動都需要使用多媒體技術。
(三)發(fā)展性原則
眾所周知,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個熱點。與中小學課程不同的是,幼兒園課程具有“生活化”的特點,是幼兒各種活動的總和,與此同時,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最大特點是發(fā)展更新極快,因此,教師應當認識到,多媒體技術與幼兒園教學的整合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過程,而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牢固樹立“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不斷更新信息技術觀念,靈活應用與創(chuàng)新多媒體教學方式,用好、用活、用實多媒體技術,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推動作用。
總之,多媒體技術對幼兒園教學來說,是在課程改革中凸顯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對幼兒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促進幼兒的認知與情感發(fā)展,幼兒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努力去開發(fā)、探索和研究如何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技術。
摘自《學前教育研究》雜志2007年06期
福建省三明市實驗幼兒園 周 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