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綜合性論文 > 正文

柯蒂斯論學前教育七大目標(2)

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1-17 14:53:28

說兩句

  四、發(fā)展幼兒交往技能和能力

  通過語言和別人交流的能力是人類獨有的。但語言只是我們表達思想、情感和意見的媒介之一。音樂、運動、戲劇、美術、姿勢等也是常用的交往手段。

  (一)通過語言發(fā)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語言不僅是一種交往工具,也是一種思維工具。在學會說話以前,嬰兒就已通過姿勢或有意義的音節(jié)來與母親或保姆交流感情了。有人研究表明,出生才幾個星期的嬰兒也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成人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兒童最初的3年,學到的詞匯印象最深刻。當然,之后的幾年,語言會持續(xù)發(fā)展。

  許多人都把保育學校階段的幼兒的語言描述為“自言自語”,甚至今天仍有人認為,幼兒不能考慮聽者的觀點。然而現(xiàn)在一些研究者研究表明,幼兒也會從聽者的立場出發(fā),試圖更改他們的語言及說話方式。大多數(shù)幼兒還往往利用非言語手段等進行“會話”,指著或拉著成人與他們一起找東西,而不試著用語言來表達。保育階段幼兒的語言仍然是模糊的,發(fā)音不清,講話時傾向于用替代音。代詞的用法也混淆不清,把主格的我與賓格的我混用。他們還亂用語言規(guī)則。

  隨著對人稱代詞、介詞和副詞的逐步學習,幼兒的語言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女孩,其用詞越來越豐富。然而,教師需要隨時檢查一下,幼兒是否只是在對所聽到的詞語進行簡單模仿,是否真正理解了像“上面”、“下面”、“后面”等詞語。幼兒經(jīng)常使用聽起來較確切的詞語,而實際不他們并沒有完全領會這些詞語的含義。

  盡管存在語言上許多不成熟現(xiàn)象,但大多數(shù)4歲幼兒已經(jīng)能夠使用復雜的句子。到保育學校末期,幼兒已能進行廣泛地交談。

  語言的發(fā)展依賴于幼兒的聽和說。如果幼兒要建立自己的語言體系,形成自己特有的思維方式,豐富自己的閱歷,那么,基本的途徑是與有文化修養(yǎng)的成人進行交往。

  每個幼兒進保育學校時,都有自己的語言背景。有些幼兒害怕陌生的環(huán)境,因而變得沉默寡言。影響了語言發(fā)展。所以,要為幼兒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要比在喧鬧的課堂內更能自如交談。但仍有許多幼兒從家里到保育學校時,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對這些幼兒來說,教師的幫助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介紹一些教師與幼兒交談的策略。

  1.導向策略:用語調、問話和評價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轉向特定的話題,并鼓勵他們用預測、推理、想象等特殊方式進行思考。

  2.鼓勵策略:以評價幫助幼兒進一步深入討論,這也是讓幼兒的交談繼續(xù)的策略、集中的策略、有控制的策略。

  3.信息策略:當幼兒有接受能力時,向其提供信息或觀點。

  4.維持策略:常用微笑或點頭等非語言評價來鼓勵幼兒繼續(xù)談話。

  5.總結策略:因為要離開,教師需要用總結性的話語來表示對幼兒談話的滿意,讓他們明白,教師離開后還可有時間繼續(xù)交談。

  不少教師認為,上述策略對幼兒是有幫助的。但必須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談話都要以教師為中心。

  要幫助幼兒發(fā)展和其用語言表達概念和思想的能力,教師該起什么作用呢?課堂氣氛是促進語言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哪兒氣氛輕松活躍、強調與成人一起探索,而不是專由“無所不知”的成人傳授思想,哪兒的談話就更自由?傊岣哂變旱恼Z言技能,教師可采取的措施是很多的。下面擇要列舉幾點。

  1.傾聽幼兒的談話

  在保育學校里,眾多的幼兒圍著1-2個教師,都想讓教師注意自己,這是與家庭的主要區(qū)別之一。因而,在與成人的關系上,保育學校幼兒更經(jīng)常地處于聽者地位,而不是發(fā)言者地位。3-4歲的幼兒,如果總是感覺到自己沒有說話的機會,只能認真地聽教師講,那是讓他們灰心喪氣的。在紀律問題較多的課堂里,教師很難抽出時間傾聽個別幼兒的談話。尤其是當幼兒口齒不清、講話內容又模糊時更是如此。然而,成人在一定時間去聽幼兒談話,必要時要求幼兒講清楚些,將是十分有益的。傾聽幼兒談話十分重要,這不僅是在他們開始可能會花一分鐘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回答老師的提問,尤其是要回答的問題較復雜時,所需時間更長。但是,由于教育任務的壓力,常常使教師不愿等待,結果是,要么替幼兒回答,要么自己作進一步陳述,使幼兒越來越糊涂。在這種情況下,幼兒要么完全退縮,要么就簡單地信口開河。顯然,不論哪種反應都無助于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2.給幼兒提供談話的材料

  如果要求幼兒用語言說出正在發(fā)生什么,已發(fā)生了什么或將會怎樣發(fā)生,那么,應該確保為幼兒提供談話材料。但是,只給幼兒提供有趣的材料就期盼自然有益于發(fā)展語言和智力,即使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也難以達到。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事物明顯的特征,并通過謹慎的提問,幫助幼兒深入討論和理解。這種方式,不僅能增加幼兒有關的知識,還能豐富幼兒有關的詞匯。

  要充分利用圖片這個極好的材料。圖片能激發(fā)幼兒談話和想象。讓幼兒通過觀察圖片,表達對圖片內容的理解。學著編故事,并講給別人聽。

  參觀校外一些有趣的地方,也能為幼兒提供有價值的談話內容。在為外出準備期間,如果讓3、4歲的幼兒先討論,內容一定比參觀期間或之后貧乏得多。向別人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東西,能極好地幫助幼兒清晰而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講出先后看到的事物,將事物按次序排列,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排序是發(fā)展語言的一項極重要的方式。因為它在邏輯學和因果律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組織的討論是發(fā)展幼兒語言的另一有效措施。例如,教師也竭力地讓幼兒理解“浮”“沉”等概念,曾看到過石頭沉到河底而軟木浮在水面的幼兒,容易掌握“浮”、“沉”這些詞語的含義。

  3.鼓勵交談和對話

  幼兒和成人一樣,如果談話的內容符合自己的興趣,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關,那么,他們談話的積極性也會高。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在家中談話特別多的一個原因是環(huán)境熟悉,有更多的話題。當談到有關小弟的出生,螞蟻搬家、買新玩具等方面時,幼兒往往輕松而愉快。

  教師不能總以長者自居,而要和幼兒共同分享他們的經(jīng)歷,有趣的事。要多鼓勵、不要輕易批評、禁止幼兒的談話。當然,教師要妥善引導、幫助提供話題、啟發(fā)思路、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提供理想的談話機會。不僅要讓幼兒的談話無拘無束,還要讓他們體會到,與人交談是非常快樂的。

  4.為幼兒提供發(fā)展聽力的機會

  會聽別人交談,掌握與別人交談的方法對幼兒來說十分重要。幼兒必須聽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和單詞等,還要懂得安靜傾聽的重要性。成功的方法是,教師每天安排出一段時間,和幼兒一起靜靜地聽各種聲音?碌偎菇淌谝庾R到一點,還是一次帶幼兒到鄉(xiāng)下去,聽到一個小男孩對她說:“老師,你聽,多安靜啊!”

  發(fā)展幼兒的聽力,教師可采用多種方法。如通過聽歌謠、故事等。

  5.幫助幼兒理解

  語言和思維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教師的一個主要作用即是,幫助幼兒理解他們在做什么或說什么。在討論中,幼兒往往顯示出他們恰當?shù)厥褂迷~匯,但是,仔細地觀察他們的行為后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對概念和思想并沒有充分理解。不一定要幼兒完全理解各種信息,起碼要理解其要點。

  (二)通過音樂、運動和舞蹈發(fā)展交往能力

  在言語表達系統(tǒng)建立以前很長時間內,幼兒是通過非語言的方式,如動作、表情等來表達其感情和需要的,甚至很小的嬰兒也能與成人“談話”。

  進入保育學校時,幼兒已經(jīng)學會了用近似成人使用的語言表達需要。但即使這樣,他們的很多表達還是非言語的。在這個年齡,表達情感時往往更傾向于用行動而不是靠語言。

  音樂對于溝通種族差異和各種文化物質是理想的中介。盡管學前兒童難以學會民歌和各種鄉(xiāng)村舞蹈,但他們聽各種不同的聲音和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是可能的。印度、巴基斯坦的古典舞蹈、日本的歌舞音樂、愛爾蘭的基格舞和非洲音樂都能給兒童傳遞一些他們表現(xiàn)文化特性的情感。

  幼兒愛隨音樂舞蹈。音樂能使幼兒活動增多、交往加密。教師必須鼓勵幼兒多活動,使幼兒在交往中交談,在交往中發(fā)展交往能力。

  不僅應該讓幼兒聽音樂,而且應該鼓勵他們創(chuàng)造自己的音樂,因為他們喜歡探索聲音和節(jié)奏。在聲音和節(jié)奏方面的豐富經(jīng)驗為幼兒提供了鍛煉聽覺的機會,這對其他領域的學習也具有積極的價值。

  和音樂密切相關的是表演游戲。通過社會性戲劇表演游戲,幼兒懂得了在我們的社會中人人都有不同的社會角色,習得了一些不依賴成人的能力。

  (三)通過藝術發(fā)展交流能力

  利用藝術形式,幼兒可以表達新的思想和感情。對那些語言表達能力差,忍受情感困苦的兒童來說,這是將他們的經(jīng)歷告訴別人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利用下面四種方式來鼓勵幼兒交流。

  1.素描:用鉛筆、粉筆、粗大蠟筆等。

  2.油畫、水彩畫、用刷子、手指、腳趾。

  3.塑造:用粘土、面團、橡皮泥、爛泥。

  4.拼貼:各種材料,包括樹葉、貝殼、石頭、紙盒、布片、果實、木塊、珠子、折紙、漿糊等。

  (四)發(fā)展幼兒交往能力的活動

  可供選擇的有關運動的詞:伸展、彎腰、轉、走、跳、滾、躍、扭、蠕動、倒下、匍匐、縮、伸直、游泳等;顒樱夯顒佑變郝乩@著屋子轉,動作接近上述詞語表述的。

  1.談論一幅畫

  材料:有人物的日常生活情景畫。玩法:問幼兒在圖片上發(fā)生了什么?如果回答合理,再和他們討論:“接著還會發(fā)生什么?”“圖片上的人會想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等。這類活動將幫助幼兒回憶、預測和詳細描述可能發(fā)生的變化。

  2.變易的字

  材料:無。玩法:在室內地板上寫出一些“動詞”,并念給幼兒聽。然后,讓幼兒在房間時慢慢地到處移動,當身體移到某個詞上時,就要馬上做出這個詞所表示動作。幼兒怎樣理解的,就怎樣表達,不求準確。每次可用3-4個詞。輪流請2-3個幼兒來做。建議使用的詞:拉長、彎曲、轉、走、蹦、滾、跳躍、跳繩、快速扭動、蠕動、降落、游、爬行、卷曲、伸直等等。這項活動能夠幫助幼兒增長詞匯量,并鼓勵幼兒區(qū)分不同類型的運動。

  3.聽音命名

  材料:錄音機及錄有幼兒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真空吸塵器、鋼琴和鼓笛等樂曲、電話鈴、洗衣機等發(fā)出的聲音、水籠頭漏水聲、關門聲等)的錄音帶。在兩種聲音中間要有停頓時間。玩法:讓幼兒通過命名來區(qū)分聲音。如果反應正確、可接著問一個合適的問題,討論一下他們關于該事物知道些什么

  4.透明的畫

  材料:顏料、紙、透明膠片、刷子、搟面杖。玩法:讓幼兒往紙上擠各種顏料,然后把透明膠片蓋在顏料上,再用搟面杖在透明膠上滾動來展開顏料。這樣,透過膠片,幼兒能看到顏料混合到一起的樣子。

  5.自發(fā)的舞蹈

  材料:各種錄音磁帶。玩法:鼓勵幼兒隨著音樂自由表達,他們愿意怎么動就怎么動。如,表達暴風雨、戰(zhàn)爭、和風的音樂的動作。這類活動不僅能使幼兒集中注意,提高聽的能力,而且能使幼兒意識到,我們能用非語言的方式表達情感和思想。

  五、發(fā)展幼兒的運動和感知能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住到高樓上,電視節(jié)目和計算機游戲占據(jù)了幼兒的大量時間,嚴重影響了幼兒自由活動能力的發(fā)展。但是,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了,活動能力自然發(fā)展了。這是可笑了,幾乎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這一點。有規(guī)律、有系統(tǒng)、高質量的鍛煉對幼兒身體的生長發(fā)育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應發(fā)展幼兒的哪些運動知覺能力呢?

 。ㄒ唬┌l(fā)展大運動技能

  這涉及到身體大肌肉的運動;走、爬、跑、跳、單足跳、快跑、跳繩等。

  (二)發(fā)展平衡技能

  平衡包括靜態(tài)的和動態(tài)的兩部分。靜態(tài)平衡技能要求身體靜止時保持平衡;動態(tài)平衡;動態(tài)平衡是在運動中保持身體平衡。用腳尖站立、單足立地都可以鍛煉平衡。

  視覺在幼兒的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死俸婉R丁(martin)在1969年研究發(fā)現(xiàn),6歲以下幼兒閉上眼睛后不能用一只腳站立保持平衡。通過走平衡木、用頭或雙手托運小沙包、旋轉自己的身體等,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態(tài)平衡。

  像其它運動技能一樣,平衡技能的發(fā)展有一定順序。直到入小學的年齡,兒童才達成熟水平。當完成推、推、拉、舉之類的任務時,都要求兒童具有平衡技能。

  (三)發(fā)展幼兒的操作能力

  操作技能包括大肌肉運動(操作)技能和精細肌肉操作技能。大肌肉操作技能主要有抓握、投擲、跑、跳、踢、反彈

  3-4歲兒童控制小肌肉能力的發(fā)展比較迅速。這個階段可以培養(yǎng)哪些精細運動技能呢?

 。1)個人技能,如穿脫衣服、特別是扣鈕扣和拉拉鏈、刷牙、用餐具等。

 。2)搭小積木,如搭建塔、路、階梯等。

 。3)運用拼板玩具發(fā)展手眼協(xié)調能力。

 。4)使用木工工具、烹調。

  (5)使用鉛筆、鋼筆、畫筆等。

 。6)使用剪刀。

 。7)適當?shù)毓芾硇游铩?/p>

 。8)描畫圖形,如畫垂直線、水平線、圓形、方形、三角形等。

  (9)向容器里倒水或從里將水倒出來。

  (10)穿線、縫紉。

  值得注意的是,保育學校不要把過多的時間花在發(fā)展幼兒的精細動作方面,否則,可能會阻礙幼兒這方面的發(fā)展。

  (四)發(fā)展幼兒的感知運動能力。

  感知運動能力在幼兒認知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并且在學前和小學階段發(fā)展最迅速。

  1.視知覺技能

  它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眼睛運動的協(xié)調,即能熟練地協(xié)調使用手和眼的能力。

 。2)對圖形──背景的感知覺,即將圖形從與之不易清楚地分辯的背景中識別出來。

 。3)形狀恒常性,即認識到某形狀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保持一定固定特性。

  (4)認識空間位置差異的能力。

 。5)空間關系,即認識空間中物體之間關系的能力。

  2.聽覺能力

  聽覺系統(tǒng)可能是所有感覺系統(tǒng)中最復雜的,但人們對聽覺能力的發(fā)展了解甚少。有關幼兒聽覺定位發(fā)展方面的研究更妙。但是,幼兒到3歲時大體上能夠確定聲音的方向。3-4歲幼兒已經(jīng)能夠執(zhí)行簡單的聽覺辨別任務,但是,這種能力的發(fā)展要持續(xù)到12-13歲。

  3.觸覺和運動覺

  觸覺經(jīng)驗在幼兒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到5歲時,觸覺辨別能力已發(fā)展得很好了。例如,蒙住幼兒的眼睛,用鉛筆尖輕輕地碰下他的手或胳膊,他能夠正確地指出觸點。

  感知運動技能的發(fā)展需要練習。通過提供多種機會,創(chuàng)造性活動和自我表現(xiàn),促進感知運動技能發(fā)展。對于感覺經(jīng)驗和感知運動技能發(fā)展的重要性怎么強調也不會過分。有證據(jù)確證了這一點,即感知運動方面的練習會提高幼兒的學業(yè)成績,增強幼兒的自信。

  (五)發(fā)展感知運動技能的參考

  1.拍身體

  材料:一些大的塑料球。玩法:教師可以示范兩手拍球的動作,并請幼兒試著做做。然后要求幼兒輪流將手從背后搭在伙伴的肩上并一起彈跳。這可以鼓勵合作,并使被拍的孩子練習彈跳。

  2.上和下

  材料:一張或幾張結實的矮桌子。玩法:先向幼兒介紹線路,并指示在桌子下面和上面都一樣有空間。然后,鼓勵他們畫一條線或一個圈,定出爬行的線路。之后,讓幼兒交替地從桌子上和桌子下按路線爬行。這個活動給幼兒提供也區(qū)別“上”和“下”的實例,而這是他們常常不能掌握的概念。

  3.跨越島嶼

  材料:在室外的水泥地上,用粉筆畫出幾個“島嶼”,其余地方當作“河流”。也可以在草地上放幾塊木塊,代表“島嶼”。玩法:用一個簡單的故事作基礎,隨著事情節(jié)的展開,要求幼兒從一個“島”移動到另一個“島”。各個“島”之間的距離要不同。鼓勵幼兒用不同方法在“島”之間移動,距離小的可小步跨過,距離大的可跳過去。從一個“島嶼”移到另一個“島嶼”時,可以互相請求幫助,這樣可以強調合作。該項活動更適合年齡較大的幼兒。

  4.神秘的客人

  材料:一條圍巾。玩法:教師拿出圍巾,并讓幼兒討論別人用圍巾蒙住你的眼睛時是什么感覺。游戲開始,蒙住一個幼兒的眼睛,讓他通過觸摸來猜測站在他面前的人是誰。蒙眼幼兒在蒙上圍巾前可以仔細地看看小組中每一個幼兒有什么特點。再選一個幼兒作“神秘的客人”,讓蒙眼幼兒猜猜他是誰。如果猜不出,“神秘的客人”可以說句話,發(fā)出點聲音等,讓蒙眼幼兒猜。此活動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意識,并讓他們懂得,通過觸摸可以獲得不少知識;同時也鼓勵他們發(fā)展解決問題的技能,培養(yǎng)對視覺有障礙的人的同情。

  5.鏡子

  材料:一面大鏡子。玩法:拿出鏡子,讓幼兒討論:照鏡子時能從中看到什么。然后,選一個幼兒作教師的搭檔,幫教師做演示,當幼兒理解后正式開始。游戲的方法是:將幼兒分成2人1組,互相隔開一定距離,每一組中的一個幼兒當照鏡人,另一個做鏡中的“影像”,后者必須重復照鏡人的每一個動作,但雙方不能有接觸和交流;Q角色。此活動可以促進幼兒控制肌肉的能力,并使他更注意對方、提高注意力。

  6.感覺袋

  材料:一只襪子、若干件家庭、教師用品。玩法:在襪子中放入某樣東西,然后讓幼兒摸摸襪子,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成人可以用詞語提供線索。幼兒輪流去猜,藏放物品、提供線索。此活動能促進幼兒觸覺辨別和語言技能的發(fā)展。

  7.少了什么

  材料: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盤子。玩法:允許幼兒花一段時間看看、摸摸盤中物品。然后讓他轉過身去,悄悄取走某種物品,看幼兒能否發(fā)現(xiàn)里面少了什么,這個活動能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8.交通燈

  材料:紅、綠、黃三種顏色的圓形各一個。玩法:成人舉起某種顏色的圓形,讓幼兒做合適的動作。規(guī)則是:看到紅圓停步,看到綠圓前進,看到黃圓時后退。這個活動可提高幼兒視覺辨別能力,并能促進其注意力發(fā)展。

  六.發(fā)展幼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前期是認知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數(shù)學前兒童在7歲前已達到皮亞杰所說的“具體運算水平”,即是說,幼兒可以來分析和解決一些問題。

  按照皮亞杰的觀點,幼兒的思維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幼兒思維源于感知。幼兒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并且在一個時刻只能將注意集中在一個物體上,集中在一個物體的一個特征上。感知能使幼兒獲得關于事物的物理知識,它是幼兒邏輯思維賴以發(fā)展的必要前提。

  2.幼兒的思維是可逆的。他們只能注意轉移前或轉移后的狀態(tài),對轉換過程本身則不能理解。

  3.幼兒尚未達到思維守恒。當物體在空間中位置發(fā)生變化時,幼兒不能認識到物體的量沒有變。

  4.幼兒思維是自我中心的。幼兒以自己的感知認識世界,很難想象從別人的角度看物體的樣子。但這點和第3點同樣遭到質疑。

  柯蒂斯認為,在考慮前運算階段幼兒的思維特征進應注意兩點:

  1.幼兒不能進行邏輯思維并不意味著他們必然是差劣的思考者。相反,他們一直忙于探索、提問、比較、命名、形成內在的印象,這正是其邏輯思維賴以發(fā)展的基礎。

  2.幼兒思維具有廣泛的個別差異,把握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至關重要,這對發(fā)展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好奇心和認知興趣都是幼兒探索外部世界的行為動機,但好奇心一般指向外部事物本身,而認知興趣則更多地指向探索帶來的概念的沖突上。創(chuàng)設認知環(huán)境,讓幼兒接觸更多新鮮,復雜的事物,可以引起幼兒探求的興趣。而這種好奇心和認知興趣是幼兒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此外,幼兒還需要一些分析,解決問題的技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