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12-14 22:27:10
教師和家長就好比孩子起飛的一對翅膀,只有同時用力,才能幫助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我們班有一個特別的小男孩,名字叫高宸。他在家與在外面的表現(xiàn)簡直就是判若兩人,在家能說會道,與家人相處得很好;而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特別是陌生人,會心理緊張,并表現(xiàn)出沉默、異常、拒絕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在幼兒園與老師和小朋友相處也有很大障礙。
一、分析原因
宸宸的媽媽在他1歲的時候,就到國外工作了。雖然每年都會回來住一個多月,但母愛還是有一定的缺失。宸宸的爸爸又由于工作繁忙。把他交給爺爺奶奶來照顧,宸宸從小就很少有與爸爸媽媽親密接觸的機會。然而早期親子依戀的狀況恰恰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幼兒的性格和情感發(fā)育.親子依戀不足的孩子往往表現(xiàn)得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內(nèi)向、自我封閉等等,宸宸就屬于這個類型。
宸宸的爺爺奶奶對宸宸百般呵護,對宸宸自己能做的事情也大都包辦代替,而且也很少帶宸宸參加戶外活動,很少見陌生人,這樣過度的保護必然使宸宸缺少與人交往的機會和能力,同時也遏制了他獨立自理能力與社會性的發(fā)展。
二、采取措施
1.教師的教育共識。
三位教師的教育目標要保持一致。三位教師角色不同,但都共同承擔了對孩子的保教責任,大家可以在團結和諧的氛圍中,通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走近宸宸,進而改變宸宸。
進行相關個案分析.在已有經(jīng)驗中成長。我們每個老師都努力搜集一些有關交往障礙或改變自閉傾向的成功個案來研究,希望可以從已有的經(jīng)驗中獲得理論與策略方法的提升,從而推進自己的工作。
正確引導其他幼兒與宸宸友好相處。教師特意引導班里性格較為開朗的小朋友主動接觸宸宸,和宸宸一起游戲,叢而減少宸宸的孤獨感,讓他感受到小朋友之間的友情與快樂。營造一個和諧、輕松、快樂、互助互愛的班級環(huán)境對于宸宸的改變很重要。
2.給家長的建議。
尊重孩子,建立寬松、自由、民主、和諧的新型家庭關系。宸宸的爸爸媽媽每天要有一定的時間跟孩子交流。在國外的媽媽需要常常打電話或通過網(wǎng)絡視頻與孩子進行互動,引導孩子說說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讓孩子在互敬互愛的家庭氣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家庭成員間教育理念與方法要一致。宸宸爸爸要與孩子的爺爺奶奶多進行溝通,讓他們意識到孩子發(fā)展的現(xiàn)狀以及所面臨的問題,不要過分庇護孩子,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接觸身邊可以接觸的人,開闊視野,豐富經(jīng)驗。當孩子出現(xiàn)拒絕和不配合的時候,要盡量鼓勵孩子。在講話方式上.盡量引導孩子與自己對視,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的交流可以打開內(nèi)心的世界.逐漸培養(yǎng)孩子正確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耍。節(jié)假日要多帶孩子去公園玩;蛘叨鄥⒓佑H朋好友的聚會,為孩子提供交往的環(huán)境和游戲。這樣,不僅有益于孩子和同伴之間的交往.還有助于幫他把心中的不快與壓抑釋放出來。逐漸變得豁達、開朗。
有針對性地增加親子游戲或親子閱讀。我們專I]向宸宸的家長介紹了一些可以調(diào)動孩子情緒情感、釋放自我的游戲,特別推薦了一些激發(fā)孩子的交往愿望、培養(yǎng)良好交往技能的優(yōu)秀讀本,如《害羞的貝貝》、《到處都是好朋友》、《小烏龜上幼兒園》等等,希望通過輕松又溫馨的親子互動.喚醒宸宸對交
往的渴望。
多與老師及時溝通。老師會把宸宸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及時告訴家長。家長也要配合老師一起討論引導的方法或策略。教師與家長的和諧關系。可以感染孩子,使孩子盡快排除對老師的陌生感。
三、改變過程
1.突破——適當引入話題,他終于肯說話了。
表現(xiàn):經(jīng)過一個月的關注和引導,宸宸能對老師的一些指令性語言進行正確地反饋,比如喝水、回座位、入廁、到老師身邊來等等。這些表明。他已經(jīng)從封閉的世界里漸漸開始接納老師.產(chǎn)生了最初的信任。
我們每天堅持抽出時間與他單獨交談。朱老師嘗試問他:“宸宸,晚上誰來接你啊?”“我爸爸!”“你爸爸怎么接你啊?”“那個,有時候開車,有時候走路。”這是我們第一次聽見他說話,發(fā)現(xiàn)其實他有很強的表達能力,連“有時候……有時候……”這樣的短語都可以運用得很準確。
家園共育:當天我們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宸宸家長,要求宸宸的家長在家和孩子交流時也增加一些幼兒園的話題。我們希望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引導,比如幼兒園是個幸福的家園,老師像媽媽一樣喜愛每一個小朋友。大家在這里都很快樂。同時,我們在網(wǎng)絡上還開通了班級論壇,里邊有許多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活動照片,還有家長寫的教育心得。家長可以通過這個論壇了解班里的最新動向和活動.也可以與其他家長相互溝通,吸取經(jīng)驗教訓,宸宸的家長通過這個論壇與班級走得更近了。
2.困惑——話題僅限于和“家”有關。
表現(xiàn):有了第一次的突破,我們便開始嘗試與宸宸有更多的交流。但我們發(fā)現(xiàn),宸宸與老師簡單的對話,都只局限在“家”的話題上,而對于“家”以外的話題,宸宸仍然只字不提,拒絕交談。比如,我們問他:“幼兒園的飯好吃嗎?”他不回答。然后又接著問他:“家里的飯好吃嗎?”他會很快回答:“家里的飯好吃。”老師繼續(xù)問:“那幼兒園的飯好吃呢還是家里的飯好吃呢?”宸宸立刻回避,不再回答。
家園共育:對于這種現(xiàn)象,我們和宸宸的家長一起想出了一個幫助宸宸熟悉并喜歡幼兒園的辦法。老師用相機把宸宸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拍攝下來.家長在家播放這些照片時,引導宸宸根據(jù)這些直觀的照片,談論一些有關幼兒園的話題。果然,宸宸對這些照片非常感興趣,每天都會要求爸爸放給他看,雖然他不和爸爸交流幼兒園的事情,但能感覺到他在關注幼兒園的點點滴滴。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宸宸逐漸開始主動給爸爸講照片上的人和事,他已經(jīng)開始喜歡這個集體,開始喜歡他的老師和小朋友們。
3.僵持——仍然拒絕參與集體活動。
表現(xiàn):宸宸漸漸地開始主動選擇區(qū)域進行活動了,但還僅限于單獨活動。比如,他進圖書區(qū)自己靜悄悄地看書:進益智區(qū)自己默默地操作材料;小朋友主動與他玩耍,他也置之不理;集體活動時,他只是坐在那,什么也不參與.特別是小朋友都高興地做操的時候.他仍然像木頭人一樣佇立在那兒,越發(fā)顯得與集體格格不入。有一次,我著他的肩往下用力,他借著我的力量開始有了蹲的動作,在蹲了一半的時候,我松開了手,以為他可以借著慣性地完成這個動作,可是我錯了,只見他停止在我松開的那一刻,撅著屁股,半蹲著,一付很難受的樣子。
家園共育
:通過半日開放活動,宸宸的爸爸很認真地把每一個細節(jié)都錄了下來。回家后,他與宸宸一起觀看,一起討論。為什么在學英語的時候,宸宸不張嘴?為什么在做操的時候,宸宸一動不動?宸宸是不是不喜歡學本領,不喜歡做操,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宸宸搖頭,他告訴爸爸自己其實會一些.只是不愿意做,不好意思。于是,爸爸就和宸宸一起玩老師和小朋友的角色游戲,希望幫助他熟悉老師的角色。同時,我們把幼兒園學習的兒歌和歌曲為他錄下磁帶,在家里循環(huán)播放,開始他只是聽,后來便能伴隨一些語言上的附和,最后甚至開始出現(xiàn)肢體動作。在幼兒園集體活動的時候,我們盡量讓宸宸坐在離我們最近的地方,可以比較容易與他進行眼神交流;在區(qū)域活動時,我們也注意引導他來娃娃家玩,嘗試多種角色扮演,從而增加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
4.發(fā)展——各方面開始進步。
表現(xiàn):“家”是宸宸與我們交談的第一步,此后,我們從開放式的問題,回歸到比較容易回答的選擇性的問題,希望能從難到易,幫助他梳理更多的交流經(jīng)驗。比如,我曾經(jīng)問他,我是什么老師?但他總是低著頭不回答。后來調(diào)整策略,問他:“我是孟老師、趙老師.還是朱老師?”宸宸略微抬起頭,豎起一根手指頭,告訴我,是第一個!這是他第一次對其他的話題做出反應,雖然他最后還是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但不得不承認孩子聰慧,他能變換著形式來回答我的問題。在我們看來很簡單,但對于他來說,真的是一個跨越。確實在這之后,宸宸可以很自如地回答我們這些比較簡單的選擇性問題.而且語言也越來越豐富了。不僅如此。對一些他比較感興趣的活動,他也不再是完全排斥,而是有了不同程度的參與。、
圣誕節(jié)的時候,我們進行音樂游戲.音樂響起的時候全班小朋友都要輪流擁抱,開始我拉著他的雙手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擁抱,后來就放開手,想看看他的表現(xiàn)。結果,當一個女孩子微笑著擁抱他的時候,他主動跟了上去。漸漸地,宸宸可以和我們一起做操,一起參加親子運動會,并很成功地完成了“六一”演出。
家園共育:家園雙方的積極努力,終于使宸宸有了實質(zhì)性的變化。教師鼓勵家長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與同伴接觸的機會,如宸宸爸爸主動約彬彬一家周末去科技館,宸宸和彬彬一路有說有笑,玩得很開心。漸漸地,宸宸在班里也有了好朋友,在老師、家長(包括其他家長)、小朋友的一起關注下,宸宸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一路走來,這個曾經(jīng)有交往障礙的孩子漸漸敞開了心扉,而在宸宸一點點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感覺到,教師與家長一定也在與宸宸一起成長。三位教師對這個孩子實施的教育策略與方法.家長對這個孩子的正確引導與鼓勵,教師與家長的及時溝通與有效合作,均起到了不同的推動作用。教師和家長就好比孩子起飛的一對翅膀,只有同時用力,才能幫助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