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1-04-12 10:27:42
孩子上小學了,對于他來講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幼兒園與小學有著許多不同之處,孩子必然會面臨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在這些新異刺激面前,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
舉個例子來說,有些小朋友在幼兒園里非常優(yōu)秀,是老師家長的“寵兒”。一旦進入學校后不再受到“特殊關注”,小朋友自然難以接受。曾有一個小朋友在入學一個月后即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經(jīng)常抱怨學校不好、老師不好、同學也不好。經(jīng)過詢問,原來是因為選班長的事情讓孩子難以接受“挫折”——“老師為什么不選我當班長?為什么讓某某當班長呢?你們不是總說我是最棒的嗎?”
有些家長采取賞識教育法,即無論孩子做什么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錯”之類的詞語表達贊賞。雖然這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評價也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缺乏正確評價。一旦當孩子面對更公允的評價時,孩子會發(fā)現(xiàn)自我評價和實際能力的巨大落差,而難以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否定。
所以在入學前,家長要漸漸把孩子當作一個成人來對待,評價要具體,要讓孩子能正確認同自己的優(yōu)缺點,同時也認同別人的長處。不妨給孩子一個具體并能達到的努力目標,鼓勵孩子完成目標。
另外,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常常得到表揚。但進入小學后,老師恐怕就不如幼兒園老師那樣,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表揚每個孩子。這時,孩子也會感到失落和懷疑。
讓孩子從這種失落和懷疑中走出來很重要。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暗示:沒有表揚我不等于我做的不好,下次我會做得更好。雖然不經(jīng)常表揚孩子,但也要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對他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關注的。
據(jù)了解,目前很多幼兒園都會設置幼小銜接的課程。但和家長“功利性”較強的愿望相比,孩子入學情感的激發(fā)和能力習慣的培養(yǎng)更應得到家長的重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