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成長網(wǎng) 2011-04-12 17:35:32
胸圍增長指標大盤點
寶寶頭圍與胸圍的大小有一定關系,這個關系可反應身體發(fā)育是否健康。寶寶的胸廓在嬰幼兒期呈圓桶形,也就是說前后徑與左右徑幾乎相等。隨著年齡增加,胸廓的左右徑增加,前后徑相對變小,形成橢圓形。整個胸圍在出生第一年增長最快,一共增長12cm,第二年增長3cm,以后每年只增長1cm。
胸圍測量方法
寶寶取坐位或仰臥位,脫下衣服露出身體(室溫保持在23℃~25℃左右),媽媽站在寶寶的右前方,用左手拇指將軟尺的零點,固定于胸骨中線第四肋骨水平上;右手拉軟尺使其經(jīng)過右乳頭,再至兩側肩胛下角繞到左乳頭,回到零點。然后,讀取呼氣及吸氣時軟尺上的厘米數(shù),數(shù)值讀取至0.1cm,取呼氣和吸氣時的平均數(shù)即為寶寶的胸圍大小。測試時注意前后左右對稱,軟尺各處都要輕輕接觸皮膚。
貼心提示:
1.剛出生時寶寶的頭部較大,胸圍要比頭圍小1~2cm。1~2歲時寶寶的胸圍和頭圍的大小已經(jīng)差不多了,1~2歲后胸圍要比頭圍大。
2.如果寶寶2歲半后,胸圍還是小于頭圍,可能存在營養(yǎng)不良,或胸廊及肺部發(fā)育不良,應及早就醫(yī)。
囟門發(fā)育指標大盤點
人的顱骨是由6塊骨頭組成的。寶寶出生時,由于顱骨還沒有發(fā)育完全,所以各顱骨之間的相互銜接處還存在著一定的縫隙。因此,寶寶出生后,在頭的頂部會有一片沒有骨頭、只有頭皮覆蓋的特殊區(qū)域,醫(yī)學上稱為前囟門。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前囟門大小約為1.5×2cm左右。一般來說,寶寶的前囟門從外表上看較為平坦,或稍微有一點兒凹陷。
寶寶的囟門雖然很小,但是媽媽一定要多多關注。囟門不僅可反映寶寶的發(fā)育狀況,透過它還能發(fā)現(xiàn)某些疾病。囟門位于頭頂前部,在寶寶1歲之內(nèi),囟門是反應體內(nèi)有無疾病的窗口,通常10~15個月時關閉。
貼心提示:
1.給寶寶清洗前囟門時,媽媽把手指平放于囟門處,然后輕輕地揉洗,不要過于用力壓迫或搔抓囟門。
2.由于囟門只有一層頭皮覆蓋著,生活中要注意保護寶寶的囟門,以免被尖銳的東西扎傷,引發(fā)不良結果。
3.個別寶寶在5~6個月時囟門僅剩指尖大小,似乎關閉,但實際上并不一定完全骨化了。前囟門是否完全骨化,需請醫(yī)生確定。
4.如果寶寶16個月大后囟門還未關閉,多見于佝僂病或腦積水,應及時就醫(yī)。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