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兒童教育網(wǎng) 2011-04-18 10:27:49
外一篇:
從興趣入手,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一年級第一學期學生掌握拼音后,我就開始指導學生用漢語拼音寫日記。根據(jù)低年級學生詞匯量少、觀察能力差、認識問題單純幼稚、語言不夠豐富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把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作為基礎(chǔ),滲透知識,教給方法,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一、創(chuàng)設(shè)各種情景,教給學生寫日記的方法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愛說愛做,但對身邊的事物不知怎么去觀察,怎么去寫。為了讓他們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和做到的有條理地寫成一段話,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日記教學巧妙地寓于饒有趣味的活動之中,調(diào)動了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也教會了學生寫日記的方法。
1、先說后寫
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chǔ)。我積極地指導學生進行說的練習,從而為寫好日記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學生掌握了讀寫音節(jié)后,我便有意識地知道學生由說到寫。例如,有計劃地讓學生說說今天在路上看到了什么,從別人那兒聽到了什么,從電視和廣播中都看到聽到了什么。由于這些事都是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出發(fā),從最簡單的一句話說起,學生基本能把話說通順、說完整,再加上老師的鼓勵,學生說的興趣濃。這是再讓學生把口頭語言變?yōu)闀嬲Z言,學生就能輕松地接受。一次,音節(jié)掃讀測試后,我讓學生討論學會音節(jié)的感想,有的說:“我會讀音節(jié),感到很高興。”有的說:“媽媽看到我能讀故事了,很高興,表揚了我,我也很高興。”“我能看書了,以后我要努力學習,看更多更多的書。”……看到孩子們情緒高昂,我說:“同學們說得很好,如果不把這段話寫下來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記了。”學生聽了,喜滋滋地寫起來。從這以后,我經(jīng)常鼓勵孩子們把感興趣的事記下來,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2、先看再寫
低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沒見過的東西總要摸一摸、問一問;來到大街上也是東瞧瞧,西看看。根據(jù)這個土點我有針對性地對小學生進行怎樣觀察事物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初步有目的、有順序的觀察。比如有一天,正值春暖花開,陽光明媚,我?guī)ьI(lǐng)學生們來到操場上找春天。通過觀察,學生孩子們發(fā)現(xiàn):天氣暖洋洋的,已長出嫩葉的楊樹就像一把綠絨絨的大傘;迎春花開了,紅得耀眼;路邊的小草也綠得發(fā)亮。春天真美!教師的有意指導,學生的細心觀察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驚喜,更多的還是收獲。記得有一次,上課鈴剛響,我從講桌下拿出一個瓶子,學生馬上叫起來:“蝌蚪!”“對,今天老師請來這些小蝌蚪和你們交朋友,好嗎?”“好!”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對蝌蚪一下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然后我一步步地引導,讓孩子們很自然地說出蝌蚪的顏色、形狀、生活習性等。短短的十幾分鐘,學生已能下筆寫出一篇生動的觀察日記了。
通過指導和練習,學生學會了寫景寫小動物的方法,以后毛茸茸的小雞、急速飛翔的燕子、淅淅瀝瀝的小雨、銀裝素裹的冬天,都成了孩子們愿意看愿意寫的事物。
3、先做后寫
低年級孩子活潑好動,我常常帶他們玩耍,采取先做后寫的辦法,引導學生寫日記。如玩“擂臺賽”,讓學生主動上臺獻藝:唱歌、跳舞、武術(shù)、詩朗誦……孩子們臺上臺下十分投入,活動結(jié)束后,大家靜靜地坐下來進行回味:活動的時間、地點、誰參加了活動?有哪些同學參加了擂臺賽?表演了哪些節(jié)目?比賽結(jié)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使學生愉快地完成了日記。以后在開展“拔河”、“慶元旦”等活動中后,我采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同學寫日記,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日記的寫法。
二、多種形式的講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為了開拓學生思路,提該他們寫日記的水平,我注重對學生日記的講評。在講評中我除了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還采用了其它多種形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對日記的鑒賞能力。講評的形式主要有:
1、自我展示
為了給每一個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激發(fā)每個學生寫日記的熱情,我每天利用晨讀十分鐘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當中朗讀自己的日記。楊夢婷同學寫了這樣一篇日記:“今天媽媽病了,爸爸把我接回家。一看媽媽病了,我拿藥給媽媽吃,媽媽笑了。雖然日記中有語句重復的語病,但看著她飽含著感情朗讀,我給予了表揚:“楊夢婷同學能體貼媽媽,并把這件事記下來,寫明白了,很好。大家為他鼓掌。”看到自己的日記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楊夢婷的臉上頓時充滿了成功的喜悅。在“自我展示”中,我對學生日記中的不足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及時表揚,激發(fā)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同時也引導學生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
2、集體“會診”
為了提高學生寫日記的質(zhì)量,老師每天批改、聽讀日記,不但當時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寫日記中的不足,再結(jié)合教師平時批改日記中遇到的情況,對于個別問題個別指導,而對于那些“不會使用標點符號”、“寫流水帳”等問題我就帶領(lǐng)學生進行集體“會診”。如我?guī)ьI(lǐng)學生“會診”了這樣一篇“病文”:
今天風很大,風把小樹吹得左搖右晃風吹得路上行人抬步起頭風把爸爸的自行車都刮倒了?墒秋L再大我也要堅持上學。
我先指名讓學生按句逗停頓的要求讀“病文”,其他學生認真診斷有什么“病”?粗莻學生憋紅的臉腮,學生們一下找到了病因:中間部分沒有標點。加上標點后,又讓一個同學大聲朗讀,注意放慢速度,字要讀清楚。這樣不但從視覺還從聽覺上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由于看得清,聽得明,學生很容易找出另一個病因:日記中的“風”字用得太多了。“那么怎么改呢?”經(jīng)過學習討論,一致認為把前面和后面兩個“風”留下,其它的“風”可以省略。我讓學生自己再讀日記,看它的“病”全治好了嗎?最后學生們對“病文”又做了進一步的醫(yī)治。有的學生這樣修改:
今天風很大,風把小樹吹得左搖右晃,路上的行人抬不起頭,爸爸的自行車都被刮倒了?墒秋L再大,我也要堅持上學。
“會診”結(jié)束后,我告訴學生在寫日記時,需要停頓的地方用上標點符號: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稱不要過多地重復使用,有時還可以用“他”或“它”來代替。這樣的“會診”就真正收到了糾正一點受益一片的效果。
3、作品欣賞
由于學生觀察點、思路的不同,寫作能力也存在著差異。為了讓學生取長補短,每周五的下午我都要拿出一節(jié)課時間舉行“作品欣賞會”。我根據(jù)平時批閱的情況,選出優(yōu)秀的日記讓學生到臺前朗讀,并講述自己的寫作過程,交流經(jīng)驗,啟發(fā)他人。通過學生現(xiàn)身說法的一讀一講,無形中讓其他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平時,我對孩子們的每篇日記都寫上鼓勵的話語,像“你將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小作家。”、“你很有寫作的天賦,只要你肯努力!”等等這樣的評語孩子高興,家長感動,很多家長也紛紛拿起了筆在日記本上給孩子鼓勁,和老師共同欣賞孩子的佳作。班里的學生為了寫出更優(yōu)秀的日記,還廣泛地閱讀,看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寫日記的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另外,還通過自批自改、小組評議、日記展覽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從而達到了講評的目的。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