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15-02-06 17:29:47
由于受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容易操之過急,或過度保護,或越俎代庖地幫孩子計劃好一切,從而引發(fā)了很多社會交往問題。
據(jù)最近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在最希望孩子獲得的能力里,超過七成的家長選擇了自信和溝通能力。這兩者都是有利于孩子終身學習的社會能力。但是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由于受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影響下,許多家長仍按照自己的理念為孩子創(chuàng)設出自己心中的成長模式,殊不知卻違背了孩子自然成長的規(guī)律,從而引發(fā)了越來越多的兒童心理和社會交往的問題。
要培養(yǎng)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家長切忌操之過急,既不要過度保護,也不要越俎代庖地幫孩子計劃好一切。
先在家中學著開口
培養(yǎng)人際溝通能力,不該只局限在幼兒園,家庭和社會才是更廣闊的空間。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自我表達,“每個幼兒一開始都是只敢在最熟悉的人面前開口,比如爸爸媽媽等。”她建議,可以選擇熟悉的場地,讓孩子開口,比如,先在家里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說段小故事或唱支歌;漸漸的,當家里來客人時,可以讓孩子嘗試為大家表演,之后可以帶孩子到小區(qū)或朋友家中,與陌生人交談。“從熟悉到陌生,肯定會有一個害怕的過程。”
幼兒的情感框架就是在與父母交流和共處中搭建起來了,會影響他未來的與人交往能力。“但有些父母太過依賴早教等社會培訓機構,有時候因為工作太忙,甚至把孩子‘外包’給這些機構。當親子相處時間越少,孩子沒有辦法得到幸福感時,他就極有可能不愿說話或變得性格內向。”
千萬不要過度保護
在幼兒園里,小朋友間時常會因為玩具或事物產生沖突,甚至吵架、打鬧。孩子吵架,吵過就忘,但部分家長卻頗為“記仇”。“有的家長會說出‘不要再和他玩’或‘他欺負你,他是壞人’之類的評價。殊不知,家長這樣做不僅是過度保護,并且人為地給孩子留下印象,把人簡單地分成了‘好人’和‘壞人’。”
其實,吵鬧是孩子交往的一種方式,而且往往有利于他們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家長不該簡單地充當法官,而是了解事情前因后果以及孩子內心想法,幫助他分析和解決問題。”
搶玩具也是一種交往行為
不少家長害怕孩子間產生沖突,一遇上孩子分配玩具不均的事件,往往息事寧人地說:“不要搶,我再給你買一件。”李凌說,家長千萬別做“和事佬”,其實這樣是扼殺了孩子與人交往的一次機會。“孩子或許就在爭搶玩具的過程中,領悟到怎么才能與人溝通,并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