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兒童心理 > 正文

如何養(yǎng)出一個厭學的孩子

來源:互聯(lián)網 2015-10-12 15:24:45

說兩句

我見過太多父母為孩子的學習抱怨、發(fā)愁;蛘,換句話說,我很少有機會看到,做父母的不去為孩子的學習抱怨、發(fā)愁。不過,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對孩子的學習干預和關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幾率反而更高。

從發(fā)展的角度看,孩子生來有強烈的好奇心,以及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欲求。所以按理,每一個孩子都會愛上學習這件事。那為何仍然有那么多孩子厭學呢?心理學家們早就發(fā)現,那些學習一直不理想的孩子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為情緒上抵觸學習,而非智力上無法完成學習任務。說白了,這些孩子,多半跟“學習”的關系不好。而這,又多拜父母所賜。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們正話反說,看看那些厭學的孩子,都是怎樣被父母們養(yǎng)出來的。希望能夠給父母們一些啟發(fā)。

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不斷給孩子定下難以企及的目標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高過孩子的承受能力。為了孩子,這類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yè),雙休日可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陪孩子去制定計劃,給孩子一個目標本身沒有問題。但若父母所提出的目標太過遙不可及,孩子總是再努力都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那孩子就只能反復體驗到無力、挫敗感,并漸漸失去堅持的動力和毅力。比如有的父母不管或忽略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強制要求孩子小學之前就要掌握1000個漢字;多少歲以前必須通過鋼琴多少級等等,這些做法不僅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會過早消耗孩子的心理能量,以及對現實世界的熱愛度。

針對這類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我們可以聽聽心理學家惠特尼的建議: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孩子可決定什么時候執(zhí)行或終止計劃。當然,父母要對孩子的計劃進行約束,添加上一些條款,如每天按時回家、先做功課、學習時不得分神等。“計劃本身不是一定讓孩子達到某個目標,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計劃,堅持到底。”惠特尼說:“如果堅持下來,孩子就會感受到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讓他們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達到目標,會激發(fā)出自發(fā)學習的主動性。”

父母總是看到孩子的劣勢,給予孩子負面評價

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尤其在3歲以后,父母、老師以及同伴的評價,對孩子的重要性會逐步提升。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體驗不到成功的孩子,也就不會再努力了。

有一位爸爸,曾帶著自己厭學的兒子去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咨詢師和該孩子單獨談話時,孩子這樣說:

我從來都沒得到過大人的認可,考試差一定會挨罵?嫉貌缓帽涣R,考得好一樣被罵。有一次,我數學考了92分,試卷發(fā)下來后,我高興極了,這是我最好的成績。放學后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試卷給爸爸看,沒想到他說:“光這一門考92有啥用?其它課呢,語文呢,英語呢,物理呢?就這上門考這些,你還好意思說呢!”我一下子無話可說了。

中國有句話,叫做“驕傲使人落后”。很多中國父母也以此為信念去管教孩子,他們認為,不能讓孩子太驕傲,不能把孩子夸歪了,要適當去打擊打擊孩子。所以,當孩子表現的不錯、渴望得到認可時,不少父母會像上面那個爸爸一樣,克制表揚孩子,并以為這樣會激勵孩子繼續(xù)進步。

結果恰恰相反。我們反復講過,一個有信心、并且樂于繼續(xù)嘗試的孩子,全靠這兩種體驗:

1.這件事做成功了;

2.這件事是我做成的。

父母吝于表揚孩子的做法,則只會剝奪孩子充分體驗成功以及成功帶來的愉悅感,把孩子與成功之間的聯(lián)系生生隔斷,如此孩子只能獲得低價值感,并形成“我不好、我不行”的自我評價。

對此類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我們的建議是: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無論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無論孩子是否愛學習愛讀書,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變的,讓孩子知道不管自己表現如何,但是自己作為一個人總是有價值的,值得被愛的。同時,要時刻發(fā)現、注意孩子身上的優(yōu)秀之處、閃光點,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陪讀,傳達給孩子的是不信任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寫作業(yè)時,會守在旁邊,緊密地監(jiān)督,隨時糾正孩子所犯的錯誤,不時去提醒/打斷孩子。

父母看似監(jiān)督的陪伴,實際上是坐在旁邊監(jiān)視、監(jiān)工,表達出的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學習似乎變成了父母的事,而不是孩子的。遇到叛逆一些的孩子,他們要么就跟父母磨洋工耗下去,要么屈服于父母的暴力之下。既然父母不信任孩子能夠自己做好,那么孩子又怎么會信任父母說的“好好學習才是對的”呢?長期被父母“陪讀”的孩子,會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他們往往無法獨立解決遇到的新問題,更難體驗到獨立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快樂。所以,即使前期父母的監(jiān)督下,也許孩子能夠取得一些成績,但一旦離開父母監(jiān)督,孩子會立即喪失一切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孩子做作業(yè)時,父母盡量不要在身邊陪伴,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學習,當然孩子學習上不懂問題時,要引導孩子學會主動請教父母,屆時再予以引導就好。還是那句話,做孩子成長的守望者,只不過,有時要站的遠一些。

曾有位一直為孩子寫作業(yè)發(fā)愁的媽媽這樣問:

我每天都因8歲兒子的學習問題犯愁,吵鬧,弄的一家子雞犬不寧,我也試了幾種方法,對他好像都不起作用。每天回來只要我們不催他,他就從不主動寫作業(yè),讓他寫他也只是應付而已,你不在他跟前坐著,他一小時也寫不下一個字,在他跟前也是好話連篇也聽不進半句,最后磨磨蹭蹭的寫幾個,別人半小時的作業(yè),他得兩三個小時,就這還的催著,催急了還發(fā)火罵人,有時候就狠狠的揍他一頓,他就委曲求全地寫一小會兒。這樣的孩子可咋辦呀,才剛剛開始就厭煩學習。

對于這位媽媽來說,需要立刻跟孩子劃清界限,只做自己該做的,而把學習這件事,還給孩子自己。具體說來,就是避免說教、打罵、監(jiān)督,因為這些方式都是“越界”,是對本屬于孩子的事情過于上心的表現。不如跟孩子約定好寫作業(yè)的基本規(guī)則,包括:在哪里寫,提供給孩子可以專心寫作業(yè)的環(huán)境;寫作業(yè)的時間多久,到點了就不允許再做,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效率等。具體作業(yè)如何寫,寫得好不好,除非孩子開口向父母求助,不然就最好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

如果孩子能夠遵守規(guī)則,且主動做好作業(yè),媽媽可及時鼓勵;如果孩子不主動做作業(yè),媽媽溫和堅定地執(zhí)行規(guī)則,不批評不指責。因為完不成作業(yè)的孩子,自然會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或懲罰,也許還要受到來自于同學的嘲笑和鄙視,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完成作業(yè)受到的懲罰和付出的代價。

父母過分看重成績,只關心學習成績這一件事

有這樣一個“數學天才”的故事:

一個孩子,起初學習挺努力的,成績也不錯。五年級時,有一段時間,他特別不愿意學數學,而且成績老是很差。媽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個媽媽沒有一味地責備孩子,而是在想辦法。

有一天,她看到報紙上有幾道腦筋急轉彎的題,她靈機一動,就把它剪下來,重新打印了一份。對孩子說:“兒子,你看看這幾道題,能不能做出來。書上說,能做出這幾道題的孩子,那都是數學天才。”兒子一看,馬上來了興趣,而且想方設法把這幾道題都做了出來。媽媽特高興,就寫了四個大字“數學天才”貼到兒子的書桌前。從此,她發(fā)現孩子對學數學比以前有了興趣,慢慢地,數學成績就提高了。

這個小方法,雖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拿來便用,但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更多是責備?上,效果往往都不理想。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文化研究小組負責人米哈里提到,如果孩子從小就體會過因興趣而忘我的滋味,就會感到快樂,并一直主動尋找這種樂趣。所以,改善孩子和“學習”的關系,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至關重要。

另,除了學習成績之外,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并不是“不務正業(yè)”,反而是對促進孩子學習、增強孩子專注力的好事情。父母平時多鼓勵,并且不干擾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專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孩子沉浸于他的興趣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yǎng)自己的注意力。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們的“工作”之后,給予孩子鼓勵:“你能這么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并及時和孩子分享他的感受,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地把做這件事時的注意力和心理過程,遷移到其他事情中,比如學習。

當然,除了上述教養(yǎng)方式會導致孩子厭學,還有一點會導致孩子不愛學習,即,父母本身不愛學習,孩子多半也會效仿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要讓孩子對學習發(fā)生興趣,首先要讓他知道父母很喜歡讀書,求知欲很強,并且不斷學習。如果父母自己平時就是喜歡玩了、成天看電視打游戲的人,耳濡目染,孩子也會習得父母身上不好的習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連自己都不喜歡看書、學習,又怎么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父母要先從改善自身做起。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想讓孩子讀書的方法是自己也拿起書。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