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 2015-10-20 14:53:37
了解全托到底好不好,對孩子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將來的發(fā)展有著怎樣的影響?專家表示,孩子能不全托盡量不要全托。如果家長實在有困難,建議要為孩子挑選一所高質量的幼兒園。
專家告訴你孩子上全托到底好不好
盡量不讓孩子全托
全托制度的設計是為了滿足成人的需要,而不是為了幼兒利益的最大化。
學前教育學博士王銀玲說,從全托制度的設計來說,它本身不是出于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fā)展的角度提出來的,而是為了滿足成人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全托的弊端是非常難以克服的。它最大的弊端就是難以充分照顧到每一個嬰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這將會影響到嬰幼兒的身體發(fā)展、語言發(fā)展及情感發(fā)展等諸多方面的發(fā)展。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在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中,大人和嬰幼兒的比例最起碼是1:1,即一個大人照顧一個嬰幼兒。而在集體教育機構中,很難達到這么高的師幼比(老師和幼兒的比例)。一般情況下,是一個老師照顧5到10個孩子,這很難充分照顧到每個孩子的生理心理發(fā)展需要。比如從孩子的身體發(fā)展來說,大人帶著孩子玩兒,孩子可以自由地奔跑,大人在后面跟著,既不容易出危險,孩子又鍛煉了身體。但是在集體教育機構里,考慮到安全、便利、秩序等因素,老師會限制幼兒的活動。擔心孩子磕著碰著,所以會盡量讓孩子從事一些安靜的活動,或者是集體一致的活動。
追求安全會限制幼兒的自由活動,而追求便利,老師必須簡化一些照料的工作。比如小女孩不能留太長的頭發(fā),十幾個孩子都梳長發(fā),老師根本忙不過來。
全托讓孩子感覺被拋棄
全托是把雙刃劍,雖然解決了家長的難題,卻對孩子的心理、性格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幼教專家認為,從心理上來說,3到6歲的孩子判斷是非、分析問題的能力很低,孩子不會明白家長很忙是什么感覺,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看著日托的孩子的爸爸媽媽來接孩子回家,而自己卻不行,從而產生一種被拋棄的心理,在親情上會產生疏離感。從性格上來說,孩子的成長是通過與家庭、幼兒園及社會周圍環(huán)境的互動完成的。全托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幼兒園的小朋友和老師在一起,與家庭及社會環(huán)境接觸很少。
全托孩子的自理能力、獨立性是被逼出來的
對于很多人認為的全托的孩子獨立性強、自理能力強的看法,幼教專家認為,這是孩子在寄宿制的情境中,被迫在這么幼小的時候做很多的事情。
在很多同齡人還做不到的時候,他們在被迫的狀態(tài)下做到了,但內心并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所以孩子是很吃力的,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大的。可能是犧牲了孩子的情感發(fā)展和內心安全感的發(fā)展,以及孩子如何理解社會,如何理解成人對待自己,會有一種被拋棄感,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有一個孩子,父母工作特別忙,好多天以后才去接孩子,他看見爸爸媽媽后,不喊爸爸媽媽,這是他內心在報復。
1到3歲的孩子盡量不要全托,那樣會破壞寶寶內心的安全感。
如果家長確實無暇照顧寶寶,那么一定要為寶寶挑選一所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機構。因為這個時候全托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這個幼兒園中老師的素質。在幼教領域有一句俗話,關起門來就是良心活兒。爸媽要考察照料者是不是愛孩子,是不是很有耐心,尤其是重復做事情的時候。很多幼兒園都有母嬰教室,家長可以周六日帶著孩子來一個小時,參加親子園的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家長可以去感受老師整體的素質。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