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6-05-12 13:15:56
幼兒園大班適齡幼兒的父母,都非常關心孩子進入小學后能不能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順利度過人生的第一個過渡期,這也是幼兒園、小學教師共同探討、關注的問題。幼小銜接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和習慣的養(yǎng)成,還要實施個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根據(jù)幼兒自身的特點,做好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做些什么呢?
1.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家庭是幼兒生活、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的結構和氣氛,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zhì),家庭成員的道德水準及言行,決定著幼兒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一般來說,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員對幼兒的教育態(tài)度、教育方式、教育內(nèi)容會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異。通常情況下,祖輩會在幼兒的飲食起居上關懷備至,父輩則在幼兒智能開發(fā)上予以較多關注,在道德品質(zhì)培養(yǎng)方面,祖、父輩也會因歷史觀念、文化素質(zhì)、道德水準而不同。這就要求家長在對待孩子上要盡可能做到協(xié)調(diào)一致,都要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為出發(fā)點,使幼兒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長。家庭的氣氛也影響著幼兒,溫馨、和睦的家庭易養(yǎng)成幼兒謙和、友愛、禮貌、自信的品格;吵鬧不休,婆媳不合,父母離異等等,會導致幼兒孤獨,產(chǎn)生怨恨、猜疑、固執(zhí)、粗魯?shù)炔涣夹愿窦肮粜孕袨椤?br />
2.加強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質(zhì),對其一生的發(fā)展都有極好的影響。一個人如果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總是不如別人,成就動機低,就會消極被動,自己能夠做好的事情也會半途而廢。久而久之,將會阻礙幼兒身心的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必須與培養(yǎng)幼兒的多種能力、多種興趣結合起來,使幼兒的自信心建立在實實在在的基礎上。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對幼兒來說則可能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要多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對孩子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有的家長在訓斥孩子時常?诓粨裱裕耗憧茨衬臣业暮⒆佣嗪茫思业暮⒆佣嗦斆,你看你笨死了。家長在生氣的時候什么話都能說出來,卻不知你這一句氣話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忌諱用“傻瓜”、“沒用的東西”、“笨蛋”等侮辱性的語言。孩子的成長是從認識錯誤開始的,認識錯誤的過程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缺點,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幫助孩子克服缺點。
家長表揚孩子也要適合年齡特點。學齡前的孩子在口頭表揚的同時給一個吻、一次擁抱,孩子會非常高興,效果也更好。
幼兒期自我意識雖已萌發(fā),但尚處于朦朧階段。家長應及早觀察與發(fā)現(xiàn)幼兒自信心形成的趨向,注意培植和塑造,防止驕傲、固執(zhí)與退縮、自卑等性格的發(fā)展及不良影響的侵襲,并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影響,把自信心的發(fā)展引向健康積極的方向。
提醒一點:孩子需要表揚、贊美和激勵,但是該批評時也要批評,批評時一定要有個“度”。
3.發(fā)展孩子的語言能力這個時期家長應盡量多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什么事情都可以談,比如可以講一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孩子是很喜歡聽的。多聽,有意識地讓孩子學會傾聽,對幼兒今后的發(fā)展是很有好處的。多講,讓孩子說一說幼兒園里的故事,和小朋友之間發(fā)生的事情,講個小笑話,做個小游戲,也可以讓孩子復述故事,講講故事里都有誰,在做什么。多講主要是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進入小學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鍛煉孩子的生活技能孩子的生活技能,包括整理書包,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準時上幼兒園,按時入睡,還包括獨立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如果孩子與同伴間發(fā)生了小矛盾,家長千萬不要出面,應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并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孩子交流,鍛煉與同伴交往的能力,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基礎。鍛煉孩子的生活技能,目的是讓孩子逐漸學會管理自己,以便進入小學后能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地生活。
幼小銜接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總之,有了孩子,我們就要為了這個小小的生命來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工作再忙也盡量不要占用家庭生活時間,而是放下電話,關上電視,與孩子一起放松一下,并告訴孩子,和他在一起是你最快樂的時刻。家長有了足夠的時間與孩子交流、玩樂,即使因為工作會偶爾打斷你們的交流,孩子也會體諒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