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07-18 15:36:16
說起寫論文,幾乎是很多老師頭疼的事,每到園部要求完成一篇論文時,我們總是感覺無從下手,沒有題材,因此就缺少了寫論文的動力與積極性,而且多數(shù)老師都會借助網(wǎng)絡這一信手拈來的平臺尋找一些自己覺得適合的東西進行組合與再造,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了自己實踐教學中的教育要素,在論文組合結束之際即使加入自己苦心回憶起來的一兩個實例,也缺少了說服力與真實性,因為此時的論文不是以實例為源動的,它們只是為結合理論理論而添加的一些“澆頭”。
其實,以上也是我初寫論文時的心情寫照。直到自己進行了一個課題研究之后,我對撰寫論文才有了一些初級的認識與體會:
一、踏踏實實地做
在做任何一個教育實踐之前,我沒有能力去事先預設好要寫的論文,更沒有能力將實踐圍繞著所設想的論文題目去進行,但我知道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就有可能成為將來寫論文的題材,而且在實踐中我們要以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為中心,不依不饒地圍繞解決問題進行一系列的研究措施,使得問題有思、實施有據(jù),那么論文所借用到的事例就有血有肉。
二、認認真真地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能發(fā)現(xiàn)很多較好的事例,卻沒能如實地進行記錄,那么,到寫論文的時候,誰會為我再現(xiàn)那些真實的經(jīng)歷呢?又有誰能喚起你當時的感想呢?所以,我在每次與孩子們的互動中都會留意一些事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事后簡單記錄,并及時做好過程性的反思。這樣的記錄日復一日,就會留下很多有價值的素材,待到寫論文時,只要進行簡單的梳理,就能輕而易舉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內(nèi)容了。
三、真真切切地寫
有了以上兩個準備階段,相信此時的論文撰寫者不再會談“文”色變,因為她已經(jīng)籌備了很多真實的能夠組成論文的素材,唯一需要的是將這些素材進行串編的方法與技能,所以,這也需要我們在平時多瀏覽與教育有關的書籍,吸納一些新的教育理論觀念,來作為自己撰寫論文必備論點,從而使自己的論文不被淘汰。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