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社會培養(yǎng)論文 > 正文

如何促進托班幼兒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2 20:04:38

說兩句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社會培養(yǎng)論文論文《如何促進托班幼兒社會性品質的形成》,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在各種形式的家長會上,我也多次向家長宣傳有關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所需要家長配合的要點,看到孩子的進步,家長也在心悅誠服地配合幼兒園的一切活動。他們不僅主動鼓勵幼兒把家里的玩具帶到幼兒園和同伴一起玩,有了好吃的東西也支持孩子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共享。

  《綱要》在有關社會領域的教育目標中明確提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可以說,我們的教育對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是十分重視的。然而,當今社會所發(fā)生的各種青少年犯罪案例又讓人不得不反思我們的教育。面對我們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去引導?都說幼兒期是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那么,對于2—3歲的幼兒來說該如何給予正確的引導,以促進其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心理學研究表明:“2—3歲幼兒已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識。”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我也發(fā)現(xiàn),他們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到別人。這也是因為他們思維能力所限,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們的思維特征。但是,許多研究都表明,這時候也是幼兒形成良好的社會性品質的關鍵期。如果能在這樣的關鍵期給予幼兒適當?shù)母深A,使我們的寶寶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都要分擔、共享的道理,并使其懂得應該怎樣與人相處,怎樣關心他人。同時也逐漸明白: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從而把他律行為逐漸內化為自律行為。我所任教的托班共有12個孩子,可以說,12個孩子各有千秋,卻有一個共同的個性特征就是唯我,且不肯與人分享和合作。為了能在孩子的關鍵期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我嘗試從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相關的理念和思想,使孩子的社會性品質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

 。ㄒ唬┮粋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是形成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基礎。

  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意識產生于他們對自身動作的反思,即“兒童因為動作而認識了世界,兒童也因為動作而意識到那個發(fā)出動作的我”。所以,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兒童的動作,都起源于兒童同周圍世界的積極主動的相互作用,當然也包括與“別人”的相互作用。而教師是幼兒生活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別人”,當我們用積極的眼光、正面的姿態(tài)、接納與寬容的心理去面對幼兒,去和幼兒互動的時候,實際上是在給他們一個良好的“社會界定”,促使幼兒也用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去看待自己。因此,我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

  1、首先在氣氛上是寬容和接納的。

  有人說:“一個寬容接納的外在環(huán)境,有助于幼兒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的發(fā)展。”我不僅從思想上、觀念上去接納和關注每一個孩子,更從行動上、從與孩子的交往上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寬容和接納。

  2、其次在物質上是豐富的和多樣的。

  這里所謂的豐富和多樣是相對幼兒活動需要而言的。當豐富的物質環(huán)境能夠充分支持幼兒自主自由的活動時,就大大減少了幼兒間的矛盾,而這對好于模仿的托班幼兒來說極為重要。例如在區(qū)域活動中,我在為孩子準備同一種類的操作材料時,基本要做到人手一份,因為對于2—3歲的孩子來說他有我也要有是天經地義的。但當活動材料的種類積累到一定的量時,我就減少同一種類材料的數(shù)量,鼓勵幼兒嘗試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材料。并在幼兒出現(xiàn)爭執(zhí)或分配不均的情況下,教師及時引導幼兒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和協(xié)商,使材料的作用并不局限于幼兒的操作,充分發(fā)揮其能動效應。

  3、環(huán)境設計上是具有某種傾向性或暗示性的。

  空洞的說教對于孩子來說毫不可取!特別對于小年齡的幼兒來說更是如此。為了能更好地讓幼兒適應集體生活,遵守相應的規(guī)則,我在環(huán)境設計上給幼兒以充分的暗示。如:在美工區(qū)活動時,我在里面放一個紙簍,這個紙簍就可以起到暗示幼兒不隨地扔垃圾的作用。我在幼兒午睡的小床前貼上鞋印,并示范如何把把鞋子擺放整齊。這樣,孩子就會主動把鞋子擺整齊后再放好。我想:這樣的暗示教育應該遠遠超過簡單的說教。

  二、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促進幼兒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陶行知老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強調寓教育于幼兒的生活之中,使生活無時不含教育的意義。《綱要》也明確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yǎng)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對于2——3歲的寶寶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沒有明顯的界限的,而且許多規(guī)則的學習及交往、合作行為的產生都來源于幼兒的一日生活。因此,利用好幼兒的一日生活成為促進幼兒社會性品質形成的關鍵。

  1、以積極的方式引導幼兒學會遵守相應的規(guī)則。

  《綱要解讀》中有關幼兒的“規(guī)則”有這樣闡述:“兒童的世界里有兩種基本的社會生活、社會關系和社會共同體,也就相應地有兩種規(guī)則。一種是同兒童與成人的關系相對應的,預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于現(xiàn)成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制度中的規(guī)則。另一種是同兒童之間的同伴關系相對應的規(guī)則。”前一種規(guī)則對于孩子個人來講,并沒有與之協(xié)商和征求他個人同意的余地,因此是由成人來告訴他們什么是好的和壞的,什么是允許的,什么是被禁止的。這樣的規(guī)則對于乖巧的孩子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對于一些天生就帶有某種“叛逆”個性的孩子來說卻必須采取相應的策略。如果把握不好,對于2—3歲的寶寶來說,好模仿的特點會帶動“一批叛逆者”的出現(xiàn)。當孩子出現(xiàn)不遵守規(guī)則的現(xiàn)象時,教師用命令的方式直接告訴孩子該怎么做是沒有效果的,相反消極的暗示反而會讓孩子鞏固錯誤的行為。老師只有采用積極的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點,從而引導孩子學會遵守相應的規(guī)則。而另一種規(guī)則不是預先就明確存在,而是隱含在交往和實踐活動之中的,是有了碰撞、沖突、協(xié)商、交換、合作等行為之后才會出現(xiàn)的規(guī)則。相對于托班幼兒來說:這時候學習協(xié)商的技巧是十分重要。因為在出現(xiàn)沖突時,他們更多的是以一方爭搶,一方哭鬧的形式出現(xiàn)。因為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會與人協(xié)商的,但禮貌的話語天生就能打動人。我在教學中讓孩子嘗試與人協(xié)商,學會等待、交換、合作等方式。這樣的解決方式也使寶寶自己有控制權,他將決定什么時候可以把玩具借出,而想得到玩具的寶寶會因為機會將來臨有一種獲得承諾的安慰。這樣,兩個孩子都有了自主選擇的余地,而所謂的規(guī)則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了鞏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