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佚名 2017-09-26 20:30:02
案例4中,孩子為什么會脫口說出“黑色的小白兔”呢?難道孩子黑白都分辨不清楚嗎?顯然不是。因為過去孩子只是在電視上、圖畫書上見到過兔子,而且見到的多是紅眼睛的小白兔形象。另外有首名為“小白兔”的兒歌進一步強化了孩子對小白兔的認識,一說“兔子”,在孩子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來的就是“小白兔”的形象。也正因為如此,孩子脫口而出“黑色的小白兔”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不僅進一步說明幼兒掌握的概念內(nèi)涵不夠精確、外延不夠適當(dāng),而且說明幼兒對概念的掌握和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密切相關(guān)。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通過變式和比較,引導(dǎo)幼兒對事物有個清晰完整的認識,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較為準(zhǔn)確的、科學(xué)的概念。
從“童言稚語”看幼兒的自我意識水平
【案例5】“媽媽,推推‘你’吧!”
兒子一歲半多時,經(jīng)常推著他在嬰兒時坐的童車玩。有一天,不知是好奇,還是想重新體驗坐車的感覺,兒子扶著墻壁、借助小凳子終于自己坐進小車了。然而,此時的兒子并不知道坐在車里的自己是推不了自己的,只見他使勁地用雙手推著車的兩側(cè),可是無論他怎么努力,車子依然停在原地不動。兒子急得面紅耳赤,最后終于忍不住大哭起來,而且還一邊哭一邊朝站在不遠處靜靜觀望的我喊著:“媽媽,推推‘你’吧!媽媽,推推‘你’吧!”
【分析與建議】
案例5中,孩子所謂的“媽媽,推推‘你’吧”,其實際想表達是“媽媽,推推‘我’吧”。為什么一歲半的兒子“你、我”不分呢?這和孩子的自我意識發(fā)展水平有關(guān)。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嬰兒期的孩子往往會像玩其他物體一樣玩弄自己的手指、腳,甚至啃自己的腳趾、扯自己的頭發(fā)、咬自己的手指、抓自己的臉等。孩子為什么要“虐待”自己呢?其實,這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自我意識,他們還不能把自己和周圍世界區(qū)分開來,因此,常把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的東西看作是同樣的物體來玩弄。到近一歲時,孩子開始把自己身體的各部分和周圍的“物”區(qū)分開來。
一歲以后,隨著孩子動作的發(fā)展,孩子的活動空間和交往范圍逐漸增大,在和周圍人們的交往中,孩子開始把自己和“別人”區(qū)分開來,于是開始了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但剛開始,孩子在提到自己時,往往用自己的名字或父母等成人對他的稱呼來談?wù)撟约。如我們?jīng)常聽到這一時期的孩子說“寶寶要喝水”、“寶寶不哭”等,而這里的“寶寶”正是他自己。案例5中兒子用別人和他交流時的人稱“你”來稱呼自己,也正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剛剛開始發(fā)展。此后,在成人的指導(dǎo)下,孩子才逐漸會使用第一人稱“我”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如“我要睡覺”、“我要喝水”等,明確把自己和別人區(qū)分開來。心理學(xué)上把正確使用第一人稱代詞“我”,作為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
人的自我意識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滿足孩子活動與交往的需要,使孩子在活動和交往中不斷認識自己和他人,從而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