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幼兒園案例分析 > 正文

熊孩子的這些行為必須糾正(2)

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佚名 2017-09-26 20:31:21

說兩句

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處了。

  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對孩子提出適當?shù)囊,同時,少限制孩子的行為,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做,客觀上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退縮的環(huán)境。

  觀察對象3:霸道的宇軒

  宇軒是我們班里的“小霸王”,動不動就愛發(fā)脾氣,顯得很霸道。那天天氣晴朗,小朋友們都在沙坑里玩沙子,宇軒一眼看上秋秋的新鏟子,二話不說沖過去就搶在手里。秋秋來奪,宇軒一把把他推倒,二人廝打起來,一場混戰(zhàn)……

  別的小朋友不愿意和宇軒玩,因為他稍不順心就發(fā)脾氣,那天他喜愛的小汽車可能是因為沒電了,怎么也不走,他舉起來就摔,我說了他幾句,他居然踢人!

  老師觀點:

  多數(shù)父母認為孩子打架、大喊大叫,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或是孩子特有的表達方式,并不加以重視。這使得孩子用攻擊行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及表示方式就是正確的。還有一些家長怕孩子受欺負,鼓勵孩子的進攻性行為,尤其是對男孩子。經(jīng)常聽到有些父母很自豪地宣稱自己的孩子“厲害”、“別人都怕他”,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會形成只有“攻擊”才能得到父母贊揚。這些觀念都會“促進”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應切忌。

  專家解析:

  行為帶有攻擊性是人類天生就具備的,是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使自己這個生物個體能夠生存下去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慢慢地轉(zhuǎn)化為攻擊性傾向,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之中。

  攻擊性行為還產(chǎn)生于經(jīng)驗習得。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性,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主要是因為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好處。一般“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傷害”,怕其他小朋友傷害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護性反應。當這種行為的結(jié)果滿足了孩子“免受傷害”這一需要時,就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如果在事后又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比如對方的更厲害的攻擊,大人的批評等,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的可行性。

  這時“勝利”的體驗比起以往的“躲避”等消極反應帶來的結(jié)果要開心得多。因此,孩子會因偶然的嘗試,形成這樣的推理:受到別人的欺負,不一定要躲開或只是哭,可以通過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自我保護”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信息過度敏感,以致做出“假想防御”,比如對別人無意的碰撞,以為是故意的挑釁,因而做出“反抗”。有時還會由“防御”轉(zhuǎn)向“進攻”。在他人眼里,這是一種“攻擊性行為”,這樣的孩子往往被定義為攻擊性強的孩子。

  孩子攻擊性行為并不一定是將來不良行為的先兆,一旦出現(xiàn)這種行為,更不可以訓斥或打一頓作為懲罰。長此以往,孩子會把這種懲罰方式作為對不喜歡行為的一種正確處理方法,當他處于這種境地時,也只會采用攻擊性行為。

  教育小孩子就是要培養(yǎng)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尤其是孩子性格方面,家長們要多下功夫,不要盲目的去支持或是剝奪孩子成長的權(quán)利,希望以上的三個實例家長們能夠明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wǎng)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shù)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