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19 21:24:53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音樂藝術《樂圣——貝多芬》,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貝多芬(1770?1827)是德國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于波恩一個平民家庭,1792年定居維也納,以教學、演出及創(chuàng)作為生。他早年深受啟蒙運動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從而養(yǎng)成了倔強不屈的性格和敢于藐視名門貴族的氣概。他從不出賣自己的獨立人格,要求以平等的身份與貴族交往。但當他漸漸發(fā)現自己的理想、資產階級的平等意識和他那倔強的性格,總是與現實格格不入時;當戀愛悲劇襲來,耳聾難以復聰的命運降臨時,對于藝術的愛,對于生活的愛,挽救了他瀕于崩潰的精神世界,使他對痛苦的感受變成了無畏的英雄力量,產生了一種“扼住命運咽喉”的反抗精神。這種精神上的轉變,推動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進入成熟期。
貝多芬最為擅長的創(chuàng)作領域是交響曲。他的音樂充滿了深刻的哲理,"通過斗爭達到勝利〃,形成了貝多芬進行創(chuàng)作的基本邏輯思維。沿著這一邏輯,他的英雄交響曲突破了海頓、莫扎特穩(wěn)煉的古典趣味,形成了這位"樂圣〃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其中以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合唱》最為著名),序曲《費德里奧》、《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32首(以第八《悲傷》、第十四《月光》、第二十三《熱情》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5部,小提琴協奏曲1部,弦樂四重奏16部和《莊嚴的彌撒》等。
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充分反映了法國大革命時期“自由、平等、博愛”的時代精神,具有承古典主義之先,啟浪漫主義之后的重要作用。他把交響樂的結構原則及旋律、節(jié)奏、和聲、力度、配器等多種表現手段,予以重大革新,對交響樂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