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29 14:08:11
幼教網(wǎng)整理了行為習慣:怎樣讓孩子從模仿中走出來,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模仿是兒童對自己身體行為上的一種確認,就像是孩子可以停在某一種系列的動作中,然后將此動作重復出來,最終形成自己的能力。
寶寶出生后幾個月后就已經(jīng)有了模仿能力,標志著他和周圍的人有了一種關聯(lián),正是這種關聯(lián)溝通了寶寶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
寶寶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為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它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把你當成了偶像,對你絕對地信任。
一、模仿的形式
1歲以內(nèi),孩子特別喜歡模仿別人說話。因此,在對寶寶說話的時候,讓他看到你的口型,這樣寶寶會慢慢模仿你說話的樣子,盡早學會說話,可能還會學會你說話的語氣、語速、語調。
到了2歲,孩子更喜歡模仿一些你的行為,像是洗臉、梳頭、推車等,不僅僅是模仿,很多時候還會有些創(chuàng)造性的動作。不過,模仿也不一定是好的,爸爸媽媽要明白控制和規(guī)避風險。
自己在用刀,剪刀的時候要跟孩子說清楚,這是危險的東西,只有爸爸媽媽才可以用。3歲之內(nèi),有些動作千萬不可以讓寶寶模仿,比如開火做飯、開微波爐、用打火機、插電源等。
二、模仿的意義
對寶寶來說,要是寶寶看到某一行為但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的話,可能會非常困擾。像是有的孩子模仿摔倒,再摔倒、再摔倒,每一次摔倒都帶著巨大的喜悅。
爸爸媽媽不明白孩子為什么重復這樣毫無意義的舉動,就會制止孩子。而這個制止的過程恰恰破壞了孩子敏感期的正常發(fā)展,從而妨礙孩子智能和認知的發(fā)展。
智能發(fā)展的阻礙必然會伴隨相應的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這都是成人后大腦平庸的一個早期的現(xiàn)象。當人們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時,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神經(jīng)生理學者發(fā)現(xiàn),大腦具有使人擁有模仿能力的神經(jīng)細胞--鏡像神經(jīng)元,鏡像神經(jīng)元能讓人通過模仿,推己及人從而更加體諒他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