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16 11:26:12
1~2歲語言發(fā)展對照表
1歲:出現有意義的語匯,如爸爸、媽媽;會揮手表示再見;會模仿簡單的聲音,如汪汪。
1歲半:會說的語匯增多,可以使用簡單語匯與人互動、表達意思;會了解別人給予的簡單指令,如抱抱、親親;會跟著大人仿說單字,如狗、花、車。
2歲:會用語匯或不完整句子,要求別人做什么,如喝水、給我;會重復句子的最后一二個字;會認得電視上常見之物;如果語言發(fā)展快速的孩子,甚至可以說出清楚的常用句子。
1~2歲寶寶說話指導方案
1. 讓孩子學會分辨各種聲音
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傾聽各種聲音,學會分辨它們的不同。如,各種動物的叫聲、汽車聲、各種樂器的聲音、自然界的鳥叫聲、風聲、雨聲、流水聲等。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所見所聞。
2. 鼓勵孩子做過家家的游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喜歡抱著娃娃、玩具熊玩。父母要鼓勵他們邊玩邊與娃娃說話,如“娃娃乖”“媽媽抱”等,讓孩子在與娃娃“自言自語”的交流中,學習主動表達自己的情感。
3.“逼迫”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
由于受語言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孩子常常無法用確切的詞語表達自己內心的愿望,因而就用手指、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要求。如果此時對孩子的要求心領神會,不用孩子說話就滿足了他的愿望,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語言的發(fā)展。這時,應對孩子的要求裝作不知道或聽不懂,逼迫他非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不可。當孩子說出一個字,比如說“糖”,我們可接著說,“這是糖,寶寶要吃糖!媽媽拿給寶寶吃!”。
4. 用積極的話語欣賞的表情回應孩子的話
孩子斷斷續(xù)續(xù)含糊不清地說話,不要打斷、不要代替他說、糾正他的發(fā)音。先吸收,后模仿,這是嬰兒學習語言的特點。對孩子清晰、準確地說話,是你提供孩子最好的幫助和方案。聽多了,孩子自然會改正。孩子只有覺得這樣的嘗試是有趣的,他才會有繼續(xù)努力的動力。如果總是遭到成人的否定,孩子就會慢慢喪失主動積極表達的信心。
5. 盡可能把每樣東西的名稱告訴孩子
“這是杯子”、“那時冰箱”。盡可能把生活中每樣東西的名稱告訴他,這有助于孩子將各種東西存進腦袋。但是,你不能把詞和人、物、境、感覺、想法分割開來。當孩子能夠看到或觸摸到具體的東西時,學習的效果會更好。你在臥室教梅花鹿這個詞怎么也不如在動物園看著梅花鹿告訴他,能夠讓他更容易接受。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你至少也應該有梅花鹿的照片或者圖畫書 。
6. 幫助孩子掌握新詞
通過你的語言自自然然地將周圍的一切講給他聽,幫助孩子掌握新詞,使用簡短的話語,不要用多余的語言來說話,培養(yǎng)孩子好的表達習慣。比如,孩子接觸到某個新詞,但說不出它的名稱時,用“嗯嗯嗯”來代替時,父母應盡快和他一起來完成這個句子。注意,這和打斷孩子的說話完全不同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