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18 14:21:12
不忘初心
或許就如畢淑敏的《提醒幸福》所說的一樣,我們從小就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所以“不忘初心”也要時時提醒。在人際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上一輩走過的彎路,總會想著不讓這一輩人走。但是在育兒方面,人們又容易陷入“忘記初心”的怪圈,不記得自己小時候多么渴望擁有自由快樂的童年,卻讓下一代過著“沒有童年”的生活。
可以說,沒有哪一代人比我們現(xiàn)在的人更重視育兒,為了孩子,他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早教班、興趣班、補習班……哪哪都有父母迫切砸錢的身影。然而,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快樂嗎?他們還有多少屬于自己的自由玩耍時間?他們的童年遠稱不上“童年”,因為在匆匆驅趕前行中,童年早已碎片化了。
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
哈佛大學優(yōu)秀畢業(yè)生、原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教師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在《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一書中,帶領我們深入當前的兒童教育文化,發(fā)現(xiàn)其中暴露的種種問題,并探索問題的解決之道,為徒勞無功的父母找到育兒的正確方向,也讓孩子們找回真正的童年。
說實話,在讀《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一書中的時候,我略感吃力。不是因為作者的言論難以理解,而是本書的翻譯實在不敢恭維。每讀一本書,我一般都會盡力發(fā)現(xiàn)它的好,這一次卻忍不住吐槽一下翻譯水平了,那些彎彎繞的長句不僅把讀者繞糊涂了,想必譯者都不知所云。所幸,糟糕的翻譯帶來的只是不痛快的閱讀體驗,尚未影響對全書的整體認知。
讀完《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個關鍵詞:期望錯配、最佳學習區(qū)域、讓孩子做孩子。
01
期望錯配,通俗點講就是指我們家長對孩子寄予了不適用于他們這個年齡段的期望。
“我們需要將某些孩子從那些仍在不斷成熟中的、優(yōu)良的動作訓練教程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更有意義的活動。”
在作者看來,比起擔憂2歲多了還要父母喂飯的孩子,那些30個月還無法擺脫紙尿褲的孩子才是真正值得關注的對象。
然而現(xiàn)實生活恰恰相反,人們會指責給孩子喂飯的父母過于溺愛孩子,卻對那些不教孩子如廁的父母表示寬容。
事實證明,由父母喂飯的孩子長大后絲毫不影響他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反而是長期使用紙尿褲、不會如廁的孩子會充滿無力感和無能感。
在讀本書之時,我自己也剛好遇到了同樣的困惑。
我家小朋友2歲了,還不太愿意自己吃飯,大人不喂就不吃。喂還是不喂?實在傷腦筋。而本書作者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認為,喂飯不要緊,等孩子再大一點手部精細動作發(fā)育更好了,他會自己吃飯的。當下喂飯是為了給孩子留出更多的時間卻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原本我還有點將信將疑,后來又與朋友聊天聊到這個話題,她告訴我,她家的小朋友由爺爺奶奶喂飯到五歲!現(xiàn)在自己吃得好好的,不怕她不吃,倒是怕她吃太多!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也總算釋懷了。
02
再說最佳學習區(qū)域的問題。
中國的應試教育被稱為“填鴨式教育”,在本書作者看來,“填鴨式教育”不是中國的專利,國外也一樣,特別是幼兒教育,毫無美感的課堂裝飾、模式化的教學環(huán)境、千篇一律的教學內容……這些都讓孩子找不到學習的樂趣,他們就像小機器人一樣,匆匆忙忙地在教師的指揮棒下完成一個一個無趣的任務。他們沒辦法安安心心地翻看心愛的繪本,也不能在角落里痛痛快快地玩玩具,一切都得聽老師的。
為了擺脫這樣的課堂,甚至有孩子寧愿裝病待在家里,陶醉于用自己的塑料玩具構建出一個具有完整食物鏈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由此可見,不是孩子不愛學習,只是他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區(qū)域。
當我讀到“最佳學習區(qū)域”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的腦海里瞬間浮現(xiàn)出的是黑柳徹子筆下的《窗邊的小豆豆》,書中的巴學園雖然被外界視為“問題孩子”的學校,實際上它才是真正能發(fā)掘孩子的最佳學習區(qū)域的學校。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