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23 16:06:18
1.“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讓老師收拾你!”
在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讓老師收拾你”,往往成為管教用的“金句”。
這句話不僅會削弱家長的威信,還為孩子制造這樣一個印象:幼兒園是個可怕的地方,老師是個可怕的人,只有不聽話的孩子才會被送去那里,接受管教和懲罰。當孩子不斷聽到家長這樣的“恐嚇”后,他對幼兒園和老師的懼怕就會不斷強化,并出現(xiàn)拒絕入園的行為。
2.“等你上了幼兒園,可就沒有這么開心自在了。”
孩子入園前,部分家長會對孩子這樣說。這會讓孩子以為幼兒園會限制他的自由與活動,對幼兒園產(chǎn)生抵觸情緒。
家長這種說法,根源于對幼兒園生活、學習方式的不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主要任務(wù)就是“玩”,老師會帶著孩子們在室內(nèi)過家家、玩益智游戲,在戶外爬繩網(wǎng)、玩沙玩水,就連穿衣、喝水等日常生活活動,也會穿插著有趣的手指游戲幫助孩子理解。在老師引導下,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實現(xiàn)著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同時,與小伙伴的相處,攻破一個又一個的挑戰(zhàn)等,也會讓他們收獲更多的快樂。
3.“等你上了幼兒園,就知道爸爸媽媽有多好了。”
這句話一說,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父母對老師的不信任。孩子本身都是非常敏感的,父母這種對老師的不信任也會傳遞給他們,從而先入為主地認為老師很兇、老師不會愛護他們。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愛孩子也是幼師的天職,這兩種愛確實有區(qū)別,比如當孩子摔倒時,老師不會像媽媽一樣趕緊抱起孩子,而是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當孩子不吃飯時,老師不會一直追著喂,而是通過繪本故事、兒歌等引導孩子獨立進餐,認識偏食、挑食的害處。
老師沒有“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但這也正是老師愛孩子的方式,用耐心與專業(yè)引導著孩子健康成長。老師們時刻都在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引導孩子,通過抱抱、拉拉小手、親親小臉等動作來傳遞愛,親近孩子,給予他溫暖的感覺,讓他感受到老師也和爸爸媽媽一樣愛他們。
4.“上幼兒園不要哭著找爸爸媽媽,不然就不來接你。”
擔心孩子因入園焦慮而哭鬧,有的家長會提前給孩子“敲警鐘”。這種嚇唬的方式往往適得其反,讓孩子對入園更沒有安全感,擔心爸爸媽媽離開后,就再也不去接他了。
那么小的一個人,要離開親人呵護的懷抱,獨自面對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怎能沒有一些不適和抗拒呢?面對孩子的“入園焦慮”,家長應更多地表現(xiàn)出關(guān)切與愛護,幫助他排解負面情緒,引導其逐漸認識幼兒園的“有趣”與“好玩”,而不能為了讓他留在幼兒園就嚇唬他。
5.“你再這樣下去,到了幼兒園可怎么辦啊?”
有的家長對孩子從小就包辦代替的多,以至于這些孩子出現(xiàn)自理能力比同齡孩子弱的情況。當看著即將要入園的孩子仍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脫衣時,家長又忍不住發(fā)出類似的牢騷。當家長這么說時,孩子可能會懊惱自己笨,失去了入園的信心。
其實孩子入園前,不會自己吃飯、穿脫衣服這些技能也沒有關(guān)系,因為學前教育包含一塊重要內(nèi)容,即生活活動。入園后,老師會幫助孩子養(yǎng)成規(guī)律的一日作息習慣、科學有序的生活常規(guī),并且逐步放手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wù),多方面提高孩子的自理意識和能力。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