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18-05-01 18:14:33
媒體評論
小毯子找到了! —— 開心(上海盧灣早教指導服務中心資深教師)
我看到的《小毯子哪兒去了?》尚未成書,還只是處于編制過程中的PDF格式“繪本”。讀時觸摸不到紙張質感、亦沒有手捧一本小繪本的那種真切。盡管如此,搶“鮮”閱讀仍不失為一份幸運,因為,《小毯子哪兒去了?》以佐佐木洋子一貫親切、生動、輕溢著嬰兒奶香般的風格的吸引了我。
“小毯子哪兒去了?”輕讀書名,就能感覺到微微上揚的疑惑問話語氣,我仿佛看到寶寶被問題吸引時的那種帶著思考的錯愕表情。莞爾之間,看到封面上的兩只有著嬰兒可愛酣睡狀的小狗狗分別睡在自己的小毯子上,故事的內在線索自是不言自明——這是一個將要講述小狗狗找小毯子的故事。
直至慢慢讀到最后一頁,情節(jié)的推進想象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的小狗狗會這樣執(zhí)著地去找自己的小毯子嗎?不大可能。然而,小寶寶會。十幾個月甚至4、5歲的寶寶也會因安全感而需要自己的“愛”物,不見了會有不安感,會執(zhí)著的去尋找;
——生活中的小狗狗的同伴關系會如此密切和關愛嗎?不大可能。然而,小寶寶會。小寶寶的交往從一開始對成人照顧者的需要逐漸向同伴轉移,2歲左右起時迅猛出現(xiàn)對兒童玩伴的需要,交往的方式就是通過互相模仿和追隨表現(xiàn)出來;
——生活中的小狗狗會和小貓咪分享自己的“愛”物嗎?不大可能。然而,寶寶可以做到。3歲左右的小寶寶開始建立分享意識了,故事里暗含的分享也充滿著畫家對兒童分享精神的期待。
這份情理,就是佐佐木洋子筆下的小動物擁有著真實生活中嬰幼兒的那些可愛的身形、舉止和精神狀態(tài)。
故事的語言很有特點,和畫家的其他一些繪本一樣,仍用“對話體”,除第一句“棕色的圓圓和黑色的點點是好朋友”這一句話以外,小狗圓圓的問話與其他動物的對話構成了整個故事,隨著對話展開情節(jié)的起承轉合,這符合1-2歲的小寶寶生活中的語言狀態(tài)——主要是表達需要或者疑問探究,反映出繪作者對低幼兒的細致洞察與了解。同時,每一句話都非常干凈、簡潔、規(guī)范,句式簡單重復1-3遍以后再推進到另一種表達句式里,這種穩(wěn)定的結構易于讓小寶寶聽明白并理解。
但是,不交代講述主體的問話體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帶來理解上的困難,這就對畫面和文字的自然融合要求甚高。如,“點點,我的小毯子不見了,怎么辦啊!”這是誰在說話呢?僅聽、看這句話是不能明白的,但是畫面上圓圓焦急的神情與點點同情的樣子明確告訴了我們這是圓圓在提問。整本故事的語言與畫面就是這樣結合自然、融合——沒有圖片,表述不完整,讀者就無法理解;結合了圖片,表述完整了。作者用心的細致、縝密與巧妙一展無疑。更大的好處在于,順應小寶寶讀圖理解的需要。
這樣的一個簡單的小故事想說明什么呢?對小寶寶有什么作用呢?我經(jīng)常接觸0-3嬰幼兒的家長,有很多家長對小寶寶讀什么感到困惑,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總是站在促進知識吸納的角度來評判閱讀的作用。今天,看到這本繪本,我認為推薦給低幼兒的家庭再適合不過了,同伴追隨、翻箱倒柜、尋找發(fā)現(xiàn)、學習分享這些內容都是寶寶生活中已經(jīng)或正在經(jīng)歷的經(jīng)驗,小毯子、球、套圈等這些真實物以及各種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促進小寶寶在閱讀過程中感知、建立聯(lián)系、重溫經(jīng)驗,對促進記憶、發(fā)展聯(lián)想、學習表達、培養(yǎng)關愛的情感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期盼這本書快點出版。相信,手捧它,就如同手捧純凈的小嬰兒,成人會心生溫暖愛意,陪伴身邊那軟香柔嫩的寶寶,共享閱讀樂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