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學六年級語文 2018-05-21 18:39:24
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兩個絕招
一、幫助孩子建立好習慣
有很多家長,一生努力打拼,只為給孩子留下萬貫家財,護其一生無憂。但卻沒想到,錢財這種有量的東西,遲早有一天會被孩子們揮霍殆盡。
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習慣了每日大手大腳的孩子,一旦高品質(zhì)生活被打亂,到時留給他們的只有墮落和無盡的悔恨。
所以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們百萬財富不如給他們幾個好習慣。好習慣可以拓寬孩子未來的人生格局,對他們的人生成長及其重要。
閱讀的習慣
閱讀對于孩子的成長很關鍵,對學習和人生閱歷都作用極大。
孩子有閱讀的習慣,不僅在寫作上的詞匯會大幅增加,而且對于見識、知識的拓展也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吃苦的習慣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給予孩子優(yōu)渥的物質(zhì)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時,孩子們往往不會珍惜,肆意揮霍。
這樣的孩子除了自私自大、不能體恤父母的辛勞之外,也沒有一顆感恩、孝順的心。
所以,家長們請給孩子們吃苦的機會,讓他們知道生活的不易,這樣才能理解生存的艱難。
二、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
在教育學里,與其苦口婆心勸孩子好好學習,不如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如果一個家庭的氣氛是和諧有愛的,那對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融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父母與孩子的關系緊張,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關鍵在于身份定位。
不當“領導”,學做“教練”
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總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為孩子鋪路,告訴他們學什么特長好,看什么書籍有用……
雖說出發(fā)點是為孩子好,卻絲毫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想法,沒有征求他們的意見。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畏懼你,遠離你,不會和你談心,自然對你的話也是左耳進右耳出。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會出現(xiàn)很多難題。這時他們需要有人給他們建議,幫他們指出問題所在,然后一起攻克難關。比起一個要求聽話和服從命令的上級領導,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貼心教練。
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運動場上的裁判,眼睛時刻盯著運動員,一旦發(fā)現(xiàn)有犯規(guī)行為,立馬給予警告和退場,處理起來毫不心軟。而啦啦隊則時刻充滿活力,為隊員們加油鼓氣和吶喊助威,給運動員帶來自信和動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拿筷子、第一次騎車……可能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摔倒很多次,也會不斷重復錯誤。這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點緩沖的機會,不要開口就是“你怎么這么笨,都幾遍了還學不會”。
俗語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家長對孩子的批評除了會讓孩子心里難受外,也會讓父母和孩子的距離拉遠,對親子雙方?jīng)]有任何好處。
沒有誰天生就有做某事的能力,大人都免不了犯錯,更何況孩子呢?當孩子事情完成的不夠好,我們要多給他們鼓勵,保護他們的自尊,幫助他們更正錯誤。
教育沒有想象中的難,不過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庭的焦點。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怎么科學地在家庭教育中,實現(xiàn)這些美好的愿望?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勢在必行。
教育中的七大誤區(qū)
誤區(qū)一:家長愛孩子,最擅長以己度人
孩子渴了,想喝礦泉水,而家長認為鮑魚營養(yǎng)豐富,孩子偏偏不喜歡。
家長給孩子買高級的玩具,而孩子偏偏喜歡擺弄一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
您處心積慮地花費很多,孩子還不開心,原因是,這些不是孩子需要的。不需要的東西,就體現(xiàn)不出它的價值。
誤區(qū)二:上了補習班,成績一定能提高
現(xiàn)在的補習班,名目繁多,如雨后春筍般,將孩子們層層包圍。家長花費了金錢,好像心里就得到安慰,會不會想到,孩子的辛勞與壓抑。孩子平時的課業(yè)負擔,還不夠繁重?沉重的書包,已令他們壓彎了腰。
從科學角度講,大腦皮層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受身體和情緒的控制。人在疲勞狀態(tài)下,有情緒困擾時,他的記憶、分析、判斷能力消失。會產(chǎn)生憤怒、生氣、害怕等情緒。不僅健康受到影響,還會表現(xiàn)為厭學,學習拖沓,封閉自我,不和人交流。甚至會有猝死或自殺等極端現(xiàn)象的發(fā)生。
誤區(qū)三:行有不得,總找外因
有一些家長,理解孩子的辛苦,和孩子一樣,經(jīng)常對當前的中國教育品頭論足。弄得孩子也怨聲載道。遇事抱怨,不是積極解決問題的方法。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各有其利弊。客觀上講,應該取長補短;仡櫄v史,每個時代,都有其局限性。抱怨社會、體制,于事無補。家長該有這樣的理念與遠見:立足于自己與孩子,讓孩子有發(fā)展的空間。任何一個環(huán)境,都可以幫助孩子成就夢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