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長之路 2018-05-28 16:42:35
這里以孩子對于憤怒情緒的表達為例來說明。一些家長在批評、懲罰孩子的時候,不允許孩子辯解,不允許孩子哭泣,甚至連孩子表達出一些不滿情緒都不允許。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就會變得或者是逆來順受,或者是壓抑郁悶,或者是當面唯唯諾諾,背后卻以破壞紀律、破壞東西的極端方式發(fā)泄憤怒情緒,這都不利于孩子情商的培養(yǎng)。
恰當?shù)淖龇ㄊ,當批評孩子的時候,允許孩子辯解,讓他講出自己的道理,當孩子受到懲罰的時候,也應該允許他哭泣,也應該允許他不滿、允許他憤怒。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收起那套師道尊嚴,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壓制他。我們不是希望孩子沒有憤怒,而只是希望教給他如何恰當?shù)乇磉_憤怒。只有在不斷的表達中,孩子才能逐漸學會表達情緒的合理的方式。
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動物看到食物就會撲上去,而人卻不一樣。人們的行動是在理智的指揮下進行的,人的理智就是把握和控制情緒的最好的開關。只要我們能夠以極大的包容來教育引導孩子,他們就能夠逐漸學會控制情緒。遇到高興的事不會樂極生悲,遇到悲傷的事不會絕望無助,遇到憤怒的事不會沖動,能夠通過等待、轉(zhuǎn)移、調(diào)節(jié)的方式來化解負面情緒。
承受挫折的能力
這一能力是情緒管理的延伸。經(jīng)常聽到有孩子因成績不理想而自殺,因老師的幾句批評而自我傷害,因家長的誤解而尋短見。更有一些優(yōu)秀的孩子因為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精神抑郁……這些慘痛的教訓都表明,孩子們由于受到過多的呵護,抗挫折能力太差,情商太低,最終害了自己,也斷送了一家人的幸福快樂。
呵護成了害人,事與愿違。家長要敢于讓孩子們?nèi)ツ挘矣谧屗麄內(nèi)ッ鎸κ,要讓他們在不斷的小失敗中成長起來,培養(yǎng)起足夠承受大失敗的力量。就像一只在和風細雨中練習飛翔的鳥兒一樣,要鼓勵它迎著風雨前進。被風吹落后,它們應該馬上再去振動翅膀,就這樣在風雨中磨煉,最終去領受暴風雨的洗禮。
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
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一定要和人聯(lián)系,只有理解他人的情緒,才能真正實現(xiàn)“知己知彼”。一個孩子首先要學會的是觀察父母情緒的變化。所以媽媽一定要經(jīng)常告訴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當你很煩躁時,你可以告訴他“媽媽很煩,我要安靜一會兒,你先自己玩兒”。當你悲傷的時候,別看到孩子就馬上擦干眼淚,你應該把傷心的事告訴孩子“媽媽最好的同學去世了,我很傷心。”當孩子遞上一塊紙巾的時候,你要欣然接受,并且認真地感謝他。經(jīng)過這樣的培養(yǎng),慢慢地他就能成為一個為父母著想的孩子。
孩子必須知道父母有高興,有悲傷,有失望,有憤怒,孩子應該看到一個情緒表達正常的家長,而不是一個只有快樂的單純的家長。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美化自己的情緒,在孩子面前不流露任何負面情緒,有時甚至強顏歡笑。這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情緒作假,會讓孩子錯誤地理解情緒,也使得孩子不會觀察到你的情緒變化,最后變得冒失而無禮,不利于孩子對于他人情緒的理解,自然也就無法成長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人際關系管理的能力
在生活中,一個人需要有朋友,因為有朋友才有快樂,才不會孤獨。在工作中,一個人需要和其他人協(xié)作,因為任何工作都不是獨角戲,善于協(xié)作和分享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支持。為了孩子更加快樂,我們就要去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他們友愛、協(xié)作、大方、開朗、公道、禮貌、自尊、責任心、組織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卡爾·維特的教育》一書的作者老卡爾·維特給我們講了一種“傾聽的藝術(shù)”。他和妻子每天在兒子入睡以前,都要留一段時間聽他講白天發(fā)生了哪些事情,聽兒子講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在敘述的過程中他逐漸習慣了反省自身,家長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適時地對孩子進行人際交往的指導。這種“傾聽”教育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對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這樣可以促使他毫不遲疑、無所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學校,將來就可以在工作上、社會上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各種事情。
卡爾·維特經(jīng)常通過對孩子擁抱、撫摸傳達愛的信號。對于某些不便用口頭表露的情感,他還會把要表達的意思寫在紙條上,送給兒子。他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家人和兒子有良好的溝通,這不僅更加加深了對兒子的了解和感情,也教會兒子怎樣去與他人溝通交流,以培養(yǎng)兒子能夠善于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通過老卡爾·維特的論述我們能夠體會到,人際交往的訓練是從家庭開始的,在家庭內(nèi)部的良好的溝通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基礎,在家庭中體會到愛、尊重、分享等等,就可以促使孩子加深對社會的理解,使他成長為一個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快樂的人。
美國一些小學已試驗將“情緒教育”列入教學計劃中,并創(chuàng)造性地開始實施“情商掃盲”,開設的課程有實用心理學、交際技巧、情緒控制技巧等等,其中教孩子如何控制或平息憤怒、焦躁、憂郁等不良或消極情緒特受歡迎。統(tǒng)計表明,在實施“情商掃盲”的學校里,孩子們打架明顯減少,課堂紀律更好,學習成績有所提高,而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自稱“生活在溫暖集體中”,或“擁有了更多朋友”。
這讓我們看到,情商是可以培養(yǎng)的。只要我們的家長都重視起來,我們就能培養(yǎng)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使他的人生更加和諧、幸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