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6-02 15:18:10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2018年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上冊《飲料瓶能告訴我們什》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材設計說明
本單元屬于綜合探究單元,由《飲料瓶的知識》、《飲料瓶的材料》、《飲料瓶與環(huán)境》三個活動組成。本單元的二級目標是“能對提出的探究問題獨立做出書面計劃”――就“計劃與組織”的能力培養(yǎng)而言,重點在于“獨立”二字。
作為本冊教材的第六單元,同學們對于計劃與組織已有了較多的認識――能在小組協(xié)商的基礎上做出書面計劃,知道事先周密的計劃對于活動的重要意義,合理的組織分工能夠最大程度是發(fā)揮小組成員的力量,保證活動的目標順利實現(xiàn)。獨立做出計劃的難度加大了,沒有了伙伴的幫助、協(xié)作,沒有了教師的引導、提醒,在這種情況下能做出適合自己研究的、符合要求的書面計劃是一個能力的跨越,對于培養(yǎng)同學們的自主、探究意識有著重要意義。
教材中設計了兩處訓練二級目標的活動――研究飲料瓶的材料性質以及飲料瓶對環(huán)境的危害。這兩個活動均是學生感興趣、也是可以實施的。教師要在學生獨立做出書面計劃之后,幫助他們順利完成計劃內容。(見圖6-1)
書面計劃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同學們應該掌握了,但計劃時必須重點考慮的是可行性,因為此時學生是在沒有更多支持的情況下獨立探究,人力、物力、時間、信息等資源均相對缺乏,如果不考慮到這些要素,計劃的可操作性便要大打折扣。
本單元的教材按“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由課堂到社會”的結構來安排。(見表6-1)
《飲料瓶的知識》由觀察開始,教師要求學生上課時帶來各種各樣的飲料瓶,雖然同學們對它們天天接觸,但很少有人去研究它,所謂熟視無睹。所以在認真觀察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對熟悉的飲料瓶并不了解,飲料瓶里還藏著許多的秘密呢。讓他們把問題填入問題銀行,然后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講解,“取出”部分問題,其他問題留待以后解決。接著以頭腦風暴的形式研究飲料瓶的其他用途。拓展活動是一個變廢為寶的活動,利用空飲料瓶,開展小制作、小實驗,培養(yǎng)環(huán)境意識和動手能力。
《飲料瓶的材料》這一課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認識材料的性質與用途,訓練制訂“個人研究計劃”的能力。首先讓學生給飲料瓶分類,分類標準是各種各樣的,如果按材料來分,則大致可分為紙、玻璃、金屬、塑料四類,“這些材料分別有什么性質?”,針對這個問題,讓同學們制訂研究計劃,注意格式的完整與表述的簡潔相統(tǒng)一。然后,學生在老師提供的材料超市中選擇實驗工具與材料,實施自己的計劃。
《飲料瓶與環(huán)境》繼續(xù)強化對制訂個人研究計劃的能力訓練,同時,使學生能夠關心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雙重影響,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科學自助餐”是“巧用廢飲料瓶”,告訴同學們一些利用廢舊飲料瓶來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的方法,同學們還應該通過討論、思考,在教材呈現(xiàn)的幾種方法之外想出更好更多更實用的用途來。
1 飲料瓶的知識
【要點】
了解飲料瓶的構成、材料的性質
【目標】
。1)能在觀察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飲料瓶所蘊藏的知識點。
(2)會用廢舊飲料瓶創(chuàng)作作品。
【怎樣進行】
。1)觀察與提問
布置同學們將帶來的飲料瓶放在實驗桌上,小組合作,仔細觀察一段時間,看“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并嘗試對其中的部分事物或現(xiàn)象做解釋,比如:“我發(fā)現(xiàn)飲料瓶上有個環(huán)保標志,它是提醒用戶不亂扔飲料瓶的。”等等,再對全班交流,了解同學們的已有知識水平。
對于另一些不了解的知識,可以讓同學們存入問題銀行,留待以后去尋找答案。
。2)頭腦風暴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擴散性思維,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說出飲料瓶的其他用途。要注意的是:營造出輕松、自由的氣氛,不要否定同學們的每一個想法,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海闊天空,任意想像,達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理想效果。
。3)拓展活動
用廢舊飲料瓶開展小制作、小發(fā)明和小實驗活動,既可以充分利用飲料瓶的價值、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又可以訓練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能培養(yǎng)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是一項一舉多得的活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飲料瓶的材質、顏色、硬度、大小、形狀等多方面考慮,挖掘其可利用的價值所在,做出實用、有趣的作品或實驗。
。4)補充閱讀
很多家庭用塑料飲料瓶來盛酒或調味品,一般對人體無害,但若長期使用,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希望同學們閱讀之后,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回家告訴家長,采取措施避免沒必要的傷害。
2 飲料瓶的材料
【要點】
獨立制訂個人研究計劃
【目標】
。1) 會制訂書面的個人研究計劃。
。2) 能設計實驗,驗證研究計劃。
。3) 知道常見材料的基本特性。
【怎樣進行】
。1)分類
首先讓學生按自己的標準給飲料瓶分類,復習鞏固分類的能力,要能說出分類的不同標準。
然后引導學生按飲料瓶的制作材料來分,大致可以分為金屬、紙、塑料和玻璃四類。
(2)思考
“制造飲料瓶的這些材料分別有什么性質?”可采取討論的形式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觀點,了解他們的知識層次。自己的觀點在受到別人懷疑的時候,需要用事實與證據來支持,做實驗是獲得證據的重要手段。此時,教師可安排同學們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觀點。
要明確指出:這次是獨立研究一個問題,在制訂研究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到條件的局限和自身的優(yōu)勢,計劃的可行性要強?上却_定一個子課題,這個子課題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適合獨立研究的,再思考研究方法以及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并簡明地寫出研究步驟。
然后請同學們將計劃寫在“小科學家記錄本”里。
。3)實驗與研究
教師準備的材料超市包括磁鐵、木塊、酒精燈、熱水等各種各樣的東西,充分地考慮學生的需要、盡量多地提供材料的品種對于實驗的成功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同學們在材料超市里取出自己需要的材料,開展研究活動。
。4)表達與交流
同學們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師可在一張大紙上記錄下來,經過整理,最后形成全班的成果,幫助學生比較全面的、系統(tǒng)地認識不同材料的特性。
。5)拓展活動
讓學生舉例,說說不同材料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人們利用的是它的哪一種性質,鞏固所學知識。
3 飲料瓶與環(huán)境
【要點】
繼續(xù)制訂個人研究計劃
【目標】
。1)能獨立制訂個人研究計劃,并實驗計劃。
。2)培養(yǎng)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怎樣進行】
。1)閱讀與討論
教師可以先通過投影、幻燈、掛圖等形式展示有關飲料瓶對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文章等材料,讓學生直觀了解亂扔飲料瓶對動物、植物、土壤、水體、人類生活等的巨大破壞,引起學生情感上的震動,進而對深入研究亂扔飲料瓶的危害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責任感。
。2)計劃與組織
研究之前先做好計劃工作,這次同樣是個人獨立研究,針對“亂扔飲料瓶,會對環(huán)境和人類產生什么危害”這一主題,制訂研究計劃。計劃的格式、步驟與前一課相同,再次強化同學們的計劃與組織的能力。
。3)實施計劃
計劃制訂好后,就要依照計劃去實施,一方面檢驗計劃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完成研究目的。這個主題下的研究可能要利用課余時間,活動形式會有觀察、查找資料、請教大人、實驗、調查等,獨立完成有一定難度,教師要鼓勵學生堅持不懈、認真細致地完成計劃的內容,適時、適度地給予幫助,直到取得成功。
。4)表達與交流
在研究的基礎上交流、討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說明亂扔飲料瓶對環(huán)境和人類的危害,知道正確處理空飲料瓶的方法,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
。5)科學自助餐
知道幾種巧用廢飲料瓶的方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想出更多更好地廢物利用的方法來。
資料:飲料瓶可退錢 德國最高法院宣布,今后消費者到商店退空飲料瓶和空易拉罐時,商家必須付給消費者一定的費用。 這項法律將于2003年1月1日開始實施。消費者退每一個飲料瓶和易拉罐可以獲得0.25歐元,大一點的瓶子可以獲得0.50歐元,但果酒瓶和白酒瓶不能退錢。這項法律的起草人德國環(huán)境部長于爾根·特里廷說,這項法律的實施,將有助于改變消費者隨手丟棄飲料瓶的不良習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