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6-04 11:21:21
成語解釋:
浹:濕透。汗水流得濕透背衣。形容悶熱或干活賣力氣。也形容極度惶恐或羞愧。
成語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皇后紀下 獻帝伏皇后》:“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請。”
成語繁體:汗流浹背
成語簡拼:HLJB
成語注音:ㄏㄢˋ ㄌ一ㄡˊ ㄐ一ㄚ ㄅㄟ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汗流浹背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滿身大汗。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浹,不能讀作“jiá”;背,不能讀作“bēi”。
成語辨形:汗,不能寫作“漢”;浹,不能寫作“挾”。
成語辨析:汗流浹背和“揮汗如雨”;都形容出汗很多。不同在于:①汗流浹背是直陳性的;“揮汗如雨”是比喻性的;比喻出汗的程度重;帶夸張味道。②汗流浹背還有由于害怕、緊張而出汗的意思。“揮汗如雨”卻不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