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暢響藝術培訓中心 作者:暢響藝術培訓中心 2018-06-06 15:23:26
咬字吐字練習:唱歌和說話一樣,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時必需運用歌唱語言的方式來咬字吐字。歌唱語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語言拼音的基礎之上,通過藝術加工(語言夸張的創(chuàng)造),而形成的歌唱語言的拼音規(guī)律。在兒童歌曲中,基本上分為兩大類型歌曲,即歡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現歡快歌曲時,要把聲母和韻母作為兩個獨立的結構單位互相拼合,在這樣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礎上,才能把快節(jié)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如:《有這么一位好朋友》歌中“有這么一位好朋友,啦啦啦啦啦……”這個歌曲特點就是“快”,如何唱得既能跟上節(jié)奏,又能咬字清楚呢?對于歌曲中的每個字,聲母咬的要準確、快速,聲母咬完之后,馬上與韻母迅速結合,立刻唱出每個字的韻母。在交代韻母的運腔過程中,無論是單韻母的拖腔,還是復韻母的拼合運腔,以及字尾的歸韻、收聲,唇、齒、舌、牙、喉、腭的配合動作都要非常輕巧、靈活、敏捷,這就需要嘴、口腔與意識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詞、拖腔、歸韻、收聲的過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須要用“心”念字,在這個基礎上演唱快速歌曲,就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表現抒情類的歌曲時,如在《大海的故事》這首歌曲中:曲調慢而有序,咬字時把韻頭、韻腹、韻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這就要在拖腔過程中,不急于歸韻,過早的歸韻就會出現沉重的鼻音,當在快唱完這個字的韻尾處時,再快速歸韻,這樣有利于歌唱聲音的連貫和感情的充分表達,從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開喉部練習:在訓練中要求學生喉部打開時,有的學生并不知道“喉”在哪里,只能疑惑地摸著自己的脖子。如何進行喉部打開并放松呢?可以給他們講個生活小常識,例:當你口中含著水想說話時,你的喉嚨有什么樣的感覺?學生會很好奇的試一試、想一想,然后你告訴他,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覺。
面部自然放松練習:在歌唱時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現象,同樣會影響歌唱的聲音及形象。一般來說,當面部保持微笑狀態(tài)時,面部器官便會處在比較理想的位置,微笑時,笑肌被抬了起來。當笑肌隨著微笑抬起后,口腔內部的硬顎和軟腭也會同時抬起,喉嚨在這種狀態(tài)下也就自然打開,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歌唱狀態(tài)。學唱過程中,特別是初學期,要經常對著鏡子練習,檢查是否有面部緊張狀態(tài),同時分辨聲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協(xié)調,當出現不正常的狀態(tài)時,要及時加以糾正,一旦形成不良的習慣,就很難改掉,這樣會直接影響學習歌唱的進度。
四、注重自信心及歌唱表現力方面的培養(yǎng)
在兒童聲樂教學中,需要給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要用溫和的語言、甜美的微笑和他們溝通,教師的言行,甚至表情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聲樂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發(fā)聲方法的掌握也是逐漸建立和形成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不可用刺激性的語言,這樣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其對學習唱歌失去自信心。學生的學習進步是階段性的,練聲曲和歌曲都要適合此階段的程度,不易選擇不能勝任或勉強能唱的歌,不能造成心理負擔,否則就會有舉步為艱、力不從心的感覺,學習的熱情會蕩然無存。所以在少兒聲樂教學中不可忽視他們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進步。
聲樂是表演藝術,發(fā)聲方法是歌唱表演的基礎,而歌唱的最終目的是用美妙的聲音把歌曲的內容、情感表達出來,單一的美是不夠的,因此,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表現力,教會學生理解歌詞及音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歌曲進行分析、講解,讓他們充分了解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內容,從而更好地表現作品。不但要教會孩子們“會唱”,還要教會聲音變化時的對比,如:力度的變化、音色的變化、速度的變化、風格的變化、情感的變化等等。因此,注重學生歌唱時的表現力,讓他們做到聲情并茂的演唱,并能夠沉浸在音樂的美妙之中,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表現力及審美能力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在兒童聲樂教學的這片土壤里,有待于更多的聲樂工作者去探索、耕耘,不斷地去完善聲樂教學方法,這需要我們下一番苦功,學會耐心、學會發(fā)現、學會肯定,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鮮艷的花朵。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