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典雅美術 2018-06-12 09:31:20
撕貼是幼兒手工活動的常見形式之一,指運用手部動作將紙張撕成自己想要的形象并粘貼成一幅完整畫面的活動,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鍛煉幼兒手指肌肉的動作及控制能力。它與剪貼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撕貼是將手指作為活動的工具,利用雙手手指的配合來撕出所需要的形象,再粘貼成平面的畫面。用手撕出來的形象,其輪廓線蓬松、柔軟、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渾厚、稚拙的獨特美感,是其他造型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因而,撕貼活動的重點在于“撕”。其材料是較薄的軟紙,但韌性不能太強。
撕貼的形式有自由撕、沿輪廓線撕和折疊撕幾類。一般來說,開始學習撕紙時,可進行自由撕,練習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習沿輪廓線撕和折疊撕。撕貼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幼兒學習撕紙的基本方法:兩手靠近并分別捏住要撕開部分的兩側,大拇指在紙的上方,其余四指在紙的下方,撕時兩手向相反方向用力,但每次撕口不宜太大,以便控制所撕形象。這樣就比較容易撕出所需要的形象。(撕紙的貼法可以參考粘貼部分的內(nèi)容。)
撕紙活動中,教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提供適宜的紙張,避免材料的浪費。每次提供給幼兒的紙張不宜太大,以免幼兒由于手的控制能力差而將紙越撕越小,結果是一張大紙被撕成了一個很小的形象,造成浪費。教師在撕紙活動之前可以提醒幼兒盡量將紙張撕成最大的形象。第二,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給出客觀評價。教師不能強求幼兒準確地撕出一個完美的形象。由于幼兒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有限,還不可能撕出較精確的形象,因而對于幼兒的作品,教師不應強求與原來形象的相似性,更不能以像與不像作為評價判斷幼兒作品好壞的標準。第三,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在幼兒撕紙活動中,教師應該鼓勵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充分利用手中的紙張,敢撕、會撕、善撕、樂撕。第四,豐富幼兒的感性認知,尊重幼兒個性發(fā)展。尊重幼兒的意見,引導幼兒觀察相應的事物,幫助幼兒形成自己的感性認識。在撕紙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形成幼兒的感性認識,為幼兒的創(chuàng)作活動提供生活原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