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球育兒頻道 作者:素材摘自網(wǎng)絡 2018-06-15 14:57:45
中外學者普遍同意:0-7歲,尤其3-7歲是人類性格、心理形成的重要時期。童年時期形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可以跨越時間和環(huán)境,追隨一生。這個時期能開發(fā)出一生中50%的學習能力,形成主要的學習方式,以后的學習就是以此為基礎的。
那么早教應該教什么呢?
有一個美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研究,他比較了以知識為導向的學前班和以社交為主導的學前班的輔導成果。
5歲時,前者比后者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認識更多的數(shù)字和單詞,這個很正常對吧,人家學的就是數(shù)字和單詞,當然比不學的要強。
奇怪的是,到了6歲,這個優(yōu)勢就消失了,與此同時,在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方面,后一組孩子具有明顯優(yōu)勢。
原因是什么?
那位研究員提出第一個原因: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和腦部發(fā)育進程,孩子會越來越擅長掌握抽象知識,抽象知識是什么?就是指數(shù)學、文字這些并不在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的知識。
天空、海洋、花、樹、草、木,都是大自然中存在的,可以觸摸,可以觀看,甚至還能聞一聞,這就是自然存在。而1、2、3、4這些數(shù)字,你是看不到的,你需要在腦子里去領悟1代表的概念,這就是抽象知識。
對于這種抽象知識,三歲時要花一天學習的內容,到了六七歲可能幾個小時就能搞定了。那么早學習不是浪費時間嗎?
而過早接觸抽象知識,會阻礙孩子們去觀察、體驗真實的世界,阻礙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需要掌握抽象知識的孩子,總是處于知識學習和被考驗的狀態(tài),會讓他們感覺焦慮,這樣很可能會對知識學習產(chǎn)生抗拒和厭倦情緒。
《龍篤篤的小伙伴們》系列是一套心靈成長類的童書,覆蓋社會情緒學習計劃(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SEL)的全部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孩子情商。
美國很多學校都在大力推廣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一些州甚至制定了社會情緒學習方面的政策法案。新加坡和澳大利亞也把社會情緒學習計劃納入到了教學課程當中。
社會情緒可以通過學習提高,以往科學家認為智商受遺傳基因的影響,是與生俱來的,現(xiàn)在的研究表明,通過學習,智商也是可以提升的。也就是說學習能力會決定這兩項素質的水平。而在所有的學習能力當中,閱讀能力是基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