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10:17:56
應邀到某幼兒園做兒童智力測試,其中一個四歲半的孩子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比其他兒童要高出半個頭,長得很結實。但他來到我面前卻低頭站著,招呼他會端坐,既沒語言和動作,也不對我的微笑和逗樂做出反應,完全沒有一般兒童的好奇心和需求欲望。老師介紹說他入園一個多月了,很聽話,從不惹事,就是不喜歡說話也很少同伙伴玩,只有父母來接他時,才像其他小孩子有說有笑。
這是一個有明顯心理障礙的兒童。于是,我通過幼師約他家長面談。他父母都是鐵路職工,工作很忙,因而專門請了保姆帶孩子、做家務,而且交待給她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孩子的安全。忠于職守的小保姆為了完成主人交待的任務,平時一律不準他碰刀、剪和去危險的地方外,還想出一個高招:每當她自己忙著家務時,就用粉筆劃一圓圈,只許在圈內玩,不許出圈,如果違犯這些規(guī)定,就嚇唬他,不給他吃東西。不久,就把一個“頑童”訓練得“規(guī)規(guī)矩矩”。父母都知道保姆的做法,但看到孩子長得高大、結實、聽話,還很欣賞她會帶孩子。當筆者告訴他們“孩子有明顯心理障礙”時,他們還將信將疑地說:“孩子不是發(fā)育得挺好嗎?”
很顯然,這兩位父母只是從身高、體重等生理的角度衡量他們的孩子發(fā)育得很好,而忽視了發(fā)育和健康的另一個方面――心理上的健康。該孩子的膽怯、畏懼、孤獨等,都是退縮行為的典型表現(xiàn),將會嚴重影響他的學習和社交能力,成年之后很難適應社會生活,甚至成為精神疾病的根源。
有資料表明,我國兒童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已有很多。常見的有:
① 行為障礙 除前述的兒童退縮行為外,還有以下三類:
一是兒童不良習慣。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攏頭發(fā)、手淫等。一切不良習慣的產生都是心理不健康的結果,因而,不良習慣的存在,除了會引起某些軀體疾病外,還必然會影響心理的健康,影響日后的生活質量。
二是兒童多動癥。主要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和動作過多影響學習。
三是兒童少年的反社會行為。有這類行為的兒童,均稱為問題兒童,除那些明顯的違法行為外,還包括粗暴、不尊重別人、不服從 教導、不遵守紀律、表現(xiàn)攻擊性或反抗性行為。研究表明,具有反社會行為的兒童,絕大多數(shù)有性格的偏離或心理上的異常,不少問題兒童屢教不改,其原因是忽視了從心理上矯正的結果。
、 兒童學習困難 除了智力落后、兒童多動癥、軀體疾病等原因外,還有一個令兒童學習困難的常見原因,即特定心理能力發(fā)育障礙,這種孩子智力正常,但某方面的功能缺乏,如閱讀困難、缺少“數(shù)”的概念、語言感受或表達困難等,這是一種病態(tài),應盡早作心理治療和特殊訓練,不然孩子長大了就難以治療。
、 兒童神經癥 患兒有焦慮、恐怖、強迫、睡眠不良等神經癥的表現(xiàn),或有某一查不出原因,卻又久治不愈的軀體癥狀,如心悸、頭痛、腹痛等。一般來說,兒童神經癥預后良好,但如癥狀持續(xù)存在,則必然導致學習能力障礙和適應困難。
、 嬰兒孤獨癥 主要表現(xiàn)為極度孤獨,言語社交能力差,對無生命的物體或動物特別依戀而對親人則特別地冷淡,以及強迫地堅持對環(huán)境、日常慣例和行動的同一格式,不允許變更等,如不早期發(fā)現(xiàn)予以積極治療,預后極差。
、 兒童精神病 早期癥狀不明顯,常表現(xiàn)為性情改變、經常發(fā)呆或由活潑變得呆板沉默、學習成績下降等,逐漸出現(xiàn)奇特行為或言語,預后差。
令人擔憂的是,由于長期受生物醫(yī)學模式的影響,這種對健康的認識存在偏差,只注重身體健康,忽視心理健康的父母并非少數(shù)。大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的軀體疾病如發(fā)燒、頭痛、咳嗽等很重視,能及時送孩子就醫(yī),而對孩子的心理異常卻不認識或不重視;蛴械男涸谟變簣@不合群,也不聽老師的課,總是旁若無人,我行我素,雖然這往往是孩子心理異常的早期表現(xiàn),家長、幼師對此卻不以為然,直至孩子癥狀非常明顯了,才去找心理醫(yī)生,以致延誤治療,甚至留下不應有的遺憾。
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有一句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愿天下父母能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像重視身體健康一樣,去重視和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