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7 17:52:02
在現(xiàn)代社會,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日益深入,關注兒童早期發(fā)展中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加以及時引導,是幼兒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然而,目前我國的健康教育還剛剛起步,而心理障礙發(fā)生率由80 年代的6%到90年代的8、6%上升到目前的18、9%,可見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迫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包括情緒積極向上。而情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歷程,其是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身心激動狀態(tài),此狀態(tài)包含復雜的情感性反應與生理的變化,幼兒的情緒由于受到各種不同的情境因素的刺激,反映出的情緒類型不同,帶來的各種情緒表現(xiàn)方式也不同,小班幼兒由于處在一個從家庭與幼兒園,父母長輩和老師,幼兒個體與集體同伴相互轉換的一個特殊時期,幼兒入園最難過的關就是心理適應,特殊時期的不適應性帶來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幼兒情緒問題。據(jù)觀察,小班孩子的情緒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哭鬧、發(fā)脾氣等入園焦慮、吮吸手指頭、抓人等攻擊性行為、遺尿、緊張擠眼、戀物習慣等等。本文針對小班幼兒兩個典型情緒問題進行了跟蹤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系統(tǒng)心理干預,進行個案研究,幫助幼兒排解情緒障礙,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案例(一)
鍇鍇不打人了
——關于糾正一位小班幼兒情緒攻擊性行為的教育案例
研究對象描述:鍇鍇,2006年12月生,是個特別淘氣的男孩子,經常有意無意的打傷和撞傷同伴,在班上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就連我們班從未謀面的家長都知道他的大名,因為,他的名字以最高頻率通過自己孩子的嘴巴出現(xiàn)在家長們的面前。鍇鍇與同齡的孩子相比,情緒變化的比較快,高興了會大喊大叫,不如意了,就亂扔玩具,自控能力較差,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有強烈的占有欲,經常因為爭搶小朋友的玩具而起爭執(zhí),甚至攻擊別的小朋友。另外,他的動作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經常有意無意推倒小朋友,有時還會冷不丁的突然撞到老師的身上,要你抱他,他會顯得特別高興和興奮。他的攻擊性行為與惡意攻擊和傷害別人的行為有本質上的不同,他的攻擊性行為常常伴有較強烈的情緒變化,這一行為稱之為情緒攻擊性行為。因此,我將鍇鍇作為個案,進行觀察、引導和疏通,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幫助控制和調適自己的情緒,減少直至杜絕情緒攻擊性行為對其他孩子的傷害。
典型事例描述:
幼兒園的第一天,鍇鍇就顯示出他的與眾不同來,別的孩子在因為父母的離開而哭鬧時,他尤其活躍,一會跑到玩具角玩玩玩具,一會左沖右撞、跑來跑去,他特別的高興和興奮。正當老師為他的出色表現(xiàn)和他那高興勁而表揚他時,情況不妙了,鍇鍇手舞足蹈的高興忘了形,將坐在旁邊的小朋友撞翻在地,被撞翻在地的幼兒號啕大哭,老師拉著叫他給小朋友道歉,他掙脫了老師的手,跑到一邊玩玩具去了,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才短短的半天工夫,前后就有6名孩子告他的狀,都是反映鍇鍇打到他了或是推到他了。此后,鍇鍇經常無緣無故地打人,搶玩具,欺負同伴,搞破壞,對于老師的制止,他一點反應也沒有。
家庭情況簡述:鍇鍇的父母親文化素質較好,平時由于工作繁忙,從小就一直由保姆帶大,自然事事都由著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還常出現(xiàn)不答應其無理要求就打保姆的現(xiàn)象。在與其父母交流中,他們也認為,自己的孩子格外調皮,不聽話,而他們對孩子缺少較為正確的教育方法,不知用什么辦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希望老師對其孩子嚴格教育。
系統(tǒng)干預步驟:
一、關注孩子的情緒反應,理解孩子的攻擊行為
剛來園沒有幾天,班上有很多的孩子告他的狀,說鍇鍇打他了,為了避免傷害事故的再次發(fā)生,我往往采用的是否定、批評等消極行為和教育方法,還告誡其他孩子離他遠一點。結果適的其反,鍇鍇的行為非但沒有得到糾正,反而變本加厲,更多的小朋友和家長到我這兒告他的狀,于是,我在反思自身的教育行為是否恰當,如何讓鍇鍇盡快糾正這一行為呢?蘇霍姆林斯基在《相信孩子》一書中的話給了我啟發(fā):要善于透過幼兒淘氣、不聽話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美好的品質得到蓬勃發(fā)展,那么惡習就會受到排擠。鍇鍇的惡作劇、推撞別人目的是想引起老師和小朋友的注意,讓大家都來關注他的情緒反應。如果老師總想著孩子的缺點,那關注點肯定在孩子的錯誤上,這樣孩子就越來越沒有信心,產生逆反心理。作為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移情能力,學會欣賞、理解、寬容有問題的幼兒。經過分析,我認為他的攻擊性行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強以及情緒的變化而表現(xiàn)出來的無意識行為。因此,我改變了對鍇鍇的態(tài)度,試著走進他,去理解他,當推人現(xiàn)象再一次發(fā)生時,我并沒有指責他,而是幫他說話,幫助他去向別的小朋友道歉“鍇鍇不是故意的,請你原諒他好嗎,其實他是喜歡你,才碰了你。”鍇鍇的表現(xiàn)也因為老師態(tài)度的改變而改變,他第一次真誠的向別人到了歉,不象過去一樣若無其事了,還學老師的樣子,幫助別人摸一摸撞疼的地方。這一細微的變化再一次證明了要真正的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二、引導孩子表露自己的情緒、幫助孩子宣泄過激情緒。
教師要理解他的內心需要和行為動機,掌握孩子的心理特點,同時寬容孩子,尊重他的個性,允許他暫時犯一些錯誤,然后耐心傾聽他的心聲。因此,我堅持天天與他交談,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當他特別高興的時候,將其拉到身邊,抱抱親親他,請他談談今天有什么開心的事,和他共同分享快樂的事情。當他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時,安撫他、幫助疏導他的異常情緒,使他愿意與老師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高興事情和不高興的事情。老師與孩子平等、細致的進行交流,老師和其他孩子的關愛使他的情緒有了合理的排解途徑,從而一點點淡化他的情緒攻擊性行為。
三、堅持正面教育原則 發(fā)現(xiàn)肯定閃光之處
我用轉移他的注意力來制止不良行為,然后通過故事教育法幫助他找出哪里對了,哪里錯了,使其明白推別人是不受別人的喜歡的,培養(yǎng)他與同伴友好交往的意識,傳授交往的技巧,在此基礎上發(fā)現(xiàn)進步及時表揚。有一次午飯后,小朋友將椅子擺放的很整齊,嘟嘟放椅子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樂樂,樂樂大哭起來,一旁的鍇鍇看見了,他說了一句話“跟她道歉”,看來,他已將老師的話隨機運用在生活當中了,這句話使我找到了借機鼓勵他的機會,我趁此機會表揚他:“你們看,鍇鍇知道撞到別人會很疼的,以后我們大家都要小心一點,不要撞到別人身上。”老師的話和小朋友的掌聲使他更加明確了怎樣做大家才喜歡。
鍇鍇很喜歡幫老師做事情,我利用他的這一特點,經常性的讓他做一些小事情,比如為小朋友分勺子、分點心呀等等,他在這些為大家服務的事情中情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小朋友開始將他試為能干的大哥哥了,開始接納和喜歡他了。
正面教育的方法使鍇鍇愉悅的接納了老師的意見,不知不覺明白了道理,有意識的減少了情緒攻擊性行為,幫助樹立了自信,維護了他在小朋友面前的良好形象。使他喜歡上了集體,也使大家喜歡上了他。
案例(二)
淵淵不吸手指頭了
——關于糾正一位小班幼兒吮吸習慣的教育案例
研究對象描述:
淵淵,2006年10月生,是一個內向的男孩子。他有一個特殊嗜好,喜歡吮吸手指頭,經常一個人偷偷的將手指頭放在嘴里津津有味的吸,吸的手指頭都蛻皮了,大拇指關節(jié)處被吸的腫的高高的。據(jù)父母反應,這個習慣在2歲就已形成。
典型事例描述:
淵淵又將他的小手放在嘴巴里了,好象嬰兒吸奶瓶一樣,老師告訴他,這樣很不衛(wèi)生的,請他拿出來,可是轉個身他又我行我素了。
睡著的時候,我們又發(fā)現(xiàn)他將手指頭塞在嘴巴里,香甜的進入了夢鄉(xiāng)……我們悄悄的將他的手指頭拔出來,沒有想到,他居然能在睡著的時候,將手指頭繼續(xù)塞回嘴巴里。
家庭情況簡述:淵淵的父親在外地工作,幾個月才回趟家,母親自由職業(yè),常常要去外地照顧父親,還有兩個已上小學的姐姐和哥哥,家里一直是由保姆照顧這幾個孩子的生活,而這個保姆年紀很小,不過20來歲。淵淵從小就由這個小保姆帶大,每天晚上都和她睡,保姆自然是樣樣事兒都由著他,淵淵對小保姆也特別親熱,整天形影不離。父母親有空的時候才回趟家,與淵淵在一起的時間很少,由于缺少父母的必要關愛,年幼的淵淵顯得特別焦慮和內向,因此,吮吸手指的不良習慣就在這種情況下逐漸形成了。對于淵淵吮吸手指這一不良習慣,父母時常批評制止,有時忍不住狠狠地打他手。在成人的“嚴厲”攻勢下,雖然會有所改正,但在成人不注意的時候就會吮吸得更加厲害。
研究對象分析
心理學告訴我們,幼兒的情緒是伴隨人們需要是否滿足而產生的體驗,它能激勵人的行為,改變人的活動效率,對行為起著重要的動機作用。情緒動機作用有正反兩個方面,積極的情緒可以提高活動效率,起正向的推動作用,消極的情緒則會降低活動效率,甚至引發(fā)不良行為,起著反向的推動作用。由于父母和保姆的教養(yǎng)態(tài)度不同,淵淵在保姆處“一切由著他”的行為在父母處受阻,使他產生了一種焦慮感。淵淵就是希望通過吮吸手指來安慰自己,從而減輕緊張的心情。孩子吮吸手指,它會成為阻礙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障礙,因此,必須引起家長和老師們的足夠重視。
系統(tǒng)干預步驟:
一、創(chuàng)設溫馨輕松的環(huán)境,緩解孩子的緊張壓力
教師和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要尋找引起孩子緊張的環(huán)境并及時消除,創(chuàng)設一種洋溢著溫馨氣氛的環(huán)境,讓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緒,這是幫助孩子克服吮吸手指壞習慣的關鍵一步。認識到這一點后,我通過電話、面談、聯(lián)系冊等形式與淵淵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對策,幫助形成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通過交流,我們達成了共識,對淵淵的吮吸手指不再強行干預,采取循序漸進的干預策略,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平時多關心他、必要時提醒他,讓淵淵進入一個心理舒緩期。另外,要求家長有空多來陪陪孩子,滿足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情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