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8-15 18:02:00
場景3:性格溫和、一向乖巧的雯雯,自從上了媽媽報的繪畫班就開始撒謊。有好幾次,明明不是自己的畫,媽媽檢查畫時,雯雯就把小朋友的畫當自己的給媽媽看。媽媽對此很是不理解,覺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要誠實、不撒謊,并且自己和丈夫也從來沒有給孩子做這方面的不良示范,孩子之前也一直都很誠實、很聽話,怎么會突然變成這樣呢?
給媽媽的建議:對待孩子為趨利避害而犯的“錯誤”,比如說謊以避免媽媽的批評等,此類問題表面看來雖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卻在于媽媽,媽媽應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要求太高、太嚴,是不是過分看重事情的結果,致使孩子不得不犯“錯誤”。過高要求的后果,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害怕失敗的心理,孩子盡了努力仍得不到父母滿意的回報時,便會犯上述“錯誤”。如果是這樣,媽媽先作自我批評,才能打動孩子的心,引導孩子心悅誠服地改正“錯誤”。
四、盲目模仿導致的“錯誤”
解釋:嬰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被孩子所吸引、模仿,從而導致“錯誤”。
案例:媽媽一回家,就看見客廳地上都是垃圾,亮亮拿著掃把正在掃,可是越掃越亂。媽媽問:“亮亮你又在淘氣,怎么把垃圾都倒在地上了。”亮亮看見媽媽繃著臉,小聲說:“媽媽,我想幫你打掃衛(wèi)生,可是……”
給媽媽的建議:孩子是好心辦了壞事,媽媽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弄得亂七八糟而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妨再給孩子做個示范,教孩子正確收垃圾的方法,然后讓孩子把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凈。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媽媽可以讓孩子多參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樂于參與,多做幾次,孩子就不會幫倒忙了。
總之,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錯誤,都應把錯誤轉(zhuǎn)化成最好的教育資源。父母要少一點訓罵與指責,使孩子從“錯誤”一步步走向“正確”,在“錯誤”中不斷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